第73章 能源危机,绝境求生(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航空签到:从航校到全球霸主》最新章节。

鞋底与地面接缝接触的震动尚未消散,陈御风已察觉空气流动的变化。通风口的微弱气流彻底停止,头顶几处照明单元接连熄灭,舱壁残留的公式光芒也逐渐暗淡。他迅速抬头,看见顶棚边缘渗出细密水珠,顺着金属表面蜿蜒而下,在地面积水中汇成缓慢扩张的涟漪。

“氧气循环系统断了。”他说。

周子豪立刻打开便携气体分析仪,屏幕数值跳动:17.3%。他盯着曲线变化,声音压低:“每小时下降近两个点,六小时后会跌破临界值。”

张建军绕行半圈,用力推了推合金舱门,纹丝不动。他又检查其他通道口,全部被坍塌岩层封死。返回时,他将工兵铲靠在墙边,摘下手套查看掌心磨出的血痕,“出口不通,密封性反而更好了。”

沈昭华站在F-22驾驶舱旁,目光扫过机体下方裸露的管线接口。她忽然蹲下,手指抚过一段断裂的供氧管残端,“这架飞机原本有独立生命支持系统?”

“有。”陈御风走过去,掀开一块变形的护板,“但备用电源只剩不到百分之三,不足以重启任何模块。”

他转向周子豪:“座椅骨架是航空铝,纯度够吗?”

周子豪立即上前,用随身携带的微型光谱笔扫描座椅连接件,“LF6M系列,含镁量达标,可以用于碱性水解反应制氧。”

“那就拆。”陈御风抽出撬棍,递给张建军,“目标是前排两个主承力框架,尽量保持结构完整,方便后续切割。”

三人围住座椅,撬棍卡进固定槽位。金属摩擦声在封闭空间内回荡,火星溅落在积水表面,瞬间熄灭。沈昭华退到一旁,从手包夹层取出军用水壶,拧开盖子确认内部干燥后,将其置于操作区中央。

“反应容器有了。”她说。

陈御风点头,目光落在自己手套破损处露出的指尖。他想起高原试飞训练中的一次事故——发动机高空熄火,座舱失压,机组靠手动启动应急化学制氧装置撑到降落。那时教官说:“只要还有铝和水,飞行员就不该放弃呼吸的权利。”

“先切片,再研磨。”他下令,“粉末越细,反应越稳定。”

周子豪接过折叠刀,开始沿着焊缝剥离外层复合材料。张建军用锤击配合,每一下都控制力度,避免引发共振导致整块结构崩裂。铝材逐步剥离,堆放在防水布上,陈御风亲自用战术匕首刮削成屑,动作精准如手术。

沈昭华将水壶接入一段废弃导管,拼接成简易气体导出通道。她撕下衬衫内衬布条,包裹接口处防止泄漏,又用发簪固定连接点。翡翠簪身轻微晃动,映出微弱反光。

“准备好了。”她说。

陈御风将第一批铝粉倒入水壶,加水至三分之二容量。他示意其他人后退,自己蹲守在旁,手持温度计监测。“反应一旦失控,立刻切断水源。”

液体开始冒泡,气泡密度逐渐增加。导管末端缓缓逸出透明气体。周子豪将检测探头对准出口,片刻后抬头:“氧气浓度上升,目前18.1%,反应可控。”

“继续投料。”陈御风说,“分三次完成,维持平稳输出。”

第二轮投放后,空气中隐约能感觉到一丝清新。张建军脱下外套盖住一处漏水点,抬头看顶棚,“水还在渗,排水系统没启动。”

“不是故障。”周子豪突然指着墙角一个隐蔽阀门,“那里有电子计时器,红色数字显示47:58:23,递减中。”

众人沉默。

“四十八小时倒计时。”沈昭华低声说,“设计者知道我们会来,也设定了环境释放条件——但我们撑不到那时候。”

陈御风站起身,环视四周。机库深处静得只剩下水滴声和气体逸出的嘶鸣。他走到舱壁边缘,用手抹去凝结的湿气,露出下方光滑的合金表面。

“得让外面知道我们在这儿。”他说。

沈昭华没有说话,抬手摘下右耳垂的钻石飞机耳钉。她蹲在靠近入口的立柱旁,用尖锐的宝石角开始刻划金属。

“SOS。”她一边刻一边念,“北纬34.78,东经121.06。”

每一笔都极尽用力,金属发出刺耳的刮擦声。刻到经纬度小数点后两位时,她突然停住。

耳钉划过的痕迹中,传来一种异样的共鸣,像是内部空腔被激发振动。她回头示意,所有人屏息。

上方,清晰传来了机械运转的声音。

规律、持续,类似液压泵推动活塞的节奏。间隔约七秒一次,稳定得如同心跳。

“有人在操作设备。”张建军握紧撬棍,背靠墙壁移动位置。

“不是随机作业。”周子豪贴耳于地面,“频率恒定,路径单一,应该是定向升降平台或钻探装置。”

陈御风迅速判断:“要么是救援,要么是回收程序启动。”

“可谁会知道这里?”沈昭华低声问。

“不一定知道具体位置。”陈御风盯着头顶,“但有人设定了排水倒计时,就意味着外部存在监控节点。这个声音,可能是触发响应机制的结果。”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周子豪看着仍在缓慢工作的氧气发生器。

“停掉所有非必要声响。”陈御风命令,“关掉检测仪蜂鸣,收拢工具,不要触碰金属结构。”

沈昭华将耳钉收回掌心,轻轻放入口袋。她把水壶导管出口埋入积水中,减少气体逸出噪音。周子豪关闭终端背光,仅保留最低频信号采集模式。

四人依次退至驾驶舱下方阴影区,紧贴机身底部卧倒。此处视野受限,但能避开上方可能的探测盲区。

机械声仍在继续。

第七次脉冲传来时,陈御风注意到F-22一侧襟翼轻微颤动了一下,幅度极小,几乎难以察觉。他眯起眼,盯住那个位置。

下一秒,液压声戛然而止。

整个地下空间陷入死寂。

只有水珠从顶棚滴落,砸在铝屑堆上,发出清脆的“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