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稀土密码,午夜熔炉惊变(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航空签到:从航校到全球霸主》最新章节。

警报红光仍在走廊里循环闪烁,陈御风的手指刚在操作台边缘留下一道刻痕,系统界面突然自主激活。半透明的数据流从思维深处浮现,字符逐行排列:【签到奖励:稀土分离提纯技术(初级)】。

他没有抬头,也未回应周子豪欲言又止的目光,只是将左手按在终端感应区,启动离线备份协议。数据包逐帧导入加密存储模块,进度条推进至百分之百时,他才缓缓松开手指。

“原料杂质还没清完。”周子豪低声说道,眼镜片上倒映着主控屏的波形图,“硼元素浓度下降缓慢,模具正在冷却,但结构应力尚未归零。”

陈御风点头,视线扫过墙侧的监测面板。温度曲线仍处于临界值下方,压力反馈稳定,但材料结晶相位图出现微小畸变——这是前驱体分布不均的征兆。他正要调出溶胶配比模型,窗外忽然传来玻璃碎裂的脆响。

一个人影从通风井的阴影中走出,深灰色西装轮廓分明,左手轻转一枚银质U盘。赵天翔踩着碎玻璃步入实验室,皮鞋碾过残渣,发出短促的摩擦声。他在操作台前三步处停下,嘴角微扬:“听说你们卡在催化剂环节?”

陈御风不动声色,右手悄然滑向终端的物理锁闭键。

赵天翔从内袋抽出一张纸条,轻轻甩在台面。纸角翻起,露出某法资航空材料公司的LOGO。“镧铈复合催化体系,优化烧结动力学路径。”他说,“比例经过三百次模拟验证,致密度可提升12%,烧结时间缩短40%。”

周子豪下意识伸手去拿,指尖距纸条尚有两厘米时,被陈御风抬手拦住。

“贵方这么快就掌握我们当前的瓶颈?”陈御风开口,语气平静。

“行业协作本就是效率最优解。”赵天翔摊手,“况且,你们使用的氧化铝纤维工艺,源头数据来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欧洲联合项目。我只是帮你们补全闭环。”

陈御风垂眼看向纸条。化学式书写工整,反应条件标注详尽,表面无懈可击。他的目光落在“La:23%”一行,瞳孔微微一缩。

这个数值,他在前世最后一份失效分析报告中见过。某型航发燃烧室内衬因晶界偏析导致局部熔穿,根本原因正是镧元素掺杂超标。当时调查组判定为材料批次异常,最终归档为偶发事故。

而那份报告的评审专家名单里,就有这家法资企业的首席顾问。

他不动声色地将纸条推向操作台边缘,靠近自己常写参数的位置。笔迹与草稿交错,形成天然的标记点。

“我们会评估可行性。”他说着,打开便携终端,调入基础烧结模型。手指敲击屏幕,输入对方提供的配比参数。

模拟进程刚运行三秒,温度曲线骤然飙升,应力分布图呈现放射状裂纹,起始点直指晶界结合区。系统弹出红色警告:【结构失稳风险>97%】。

赵天翔站在斜后方,目光紧锁屏幕。陈御风没有关闭画面,而是抓起签字笔,在操作台金属边缘用力刻下六个字:“赵天翔=07.23”。

刻痕深而直,收尾利落。这是他对高危数据的标记方式,数字代表日期——七月二十三日,十年前那场空难发生的前一天,他曾在内部数据库中见过类似配方的提交记录。

“问题出在哪?”赵天翔问,语气依旧从容。

“反应放热速率超出散热能力。”陈御风合上终端,“你们没考虑陶瓷基体的热惯性延迟。”

“可以分段控温。”赵天翔上前一步,“或者改用脉冲加热,我这里有配套控制算法。”

“不用了。”陈御风抬眼,“我们有自己的路径。”

空气瞬间凝滞。

赵天翔目光扫过主控台,注意到周子豪正将一块硬盘拔出主机,插入黑色屏蔽箱。他的眼神微不可察地一闪,随即恢复平静。

“希望你们别错过最佳窗口期。”他说,“原料活性每小时衰减0.8%,再拖下去,前期投入都会变成废料。”

“谢谢提醒。”陈御风走向数据归档区,亲自将另一块存储模块装入备用箱,“但我们更相信实测数据。”

赵天翔未再多言。他收回纸条,连同U盘一并收进西装内袋,转身朝门口走去。衣角掠过破碎窗框,身影消失在走廊的红光尽头。

门合拢的瞬间,周子豪立刻调出监控回放。画面显示,赵天翔离开后并未直奔电梯,而是拐入西侧设备通道,停留时间超过四分钟。

“他刚才说的话……是真的想帮忙?”周子豪低声问道。

陈御风站在终端前,重新调出系统奖励界面。【稀土分离提纯技术(初级)】下方列出三项核心流程:离子交换吸附梯度控制、溶剂萃取相平衡调节、晶种诱导沉淀速率管理。每一项都附带基础参数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