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曙光破晓,耐高温合金诞生(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航空签到:从航校到全球霸主》最新章节。

光纤末端的暗红色粉末在检测仪中泛着微光。陈御风用镊子将其封入证物袋,动作没有停顿。他走向服务器柜,重新锁死通风挡板,在权限日志中植入三重加密陷阱,随后拨通军方监察组专线,只说了两个词:“土壤匹配,介入追查。”

通话结束,他转身。

冷却舱门开启时发出低沉的金属摩擦声。编号“CYF-NL01”的合金块静静躺在托盘上,表面哑光,边缘规整。陈御风戴上手套,将它取出,递向操作台。

周子豪已经准备好金相显微镜。他的眼镜片蒙着薄雾,手指因长时间握笔记录而微微发抖。他接过合金块,固定、切片、抛光,动作机械却精准。主控屏同步调出十二年前SH-96残骸的晶界图谱,作为对照基准。

沈昭华站在样机组装区边缘,指尖轻触“CYF-02”航发核心舱段的接口位。她的西装袖口被晨风吹起一角,露出手腕内侧一道旧疤——那是她第一次亲手拆解父亲遗物时,被断裂金属划伤的痕迹。她没有看任何人,只是低声问:“最后一次扫描,需要多久?”

“十分钟。”周子豪头也不抬,“如果数据达标,我们就有了第一块真正意义上的国产耐高温合金。”

陈御风站在操作台旁,闭眼。

系统界面在思维中浮现。飞行贡献值进度条满格闪烁,一条新提示缓缓升起:【宿主累计完成航空材料类研发任务17项,触发“材料学大师”称号解锁条件,是否确认激活?】

他默念:“确认。”

虚拟徽章在意识深处成形,金色纹路如熔融金属流动,刻着三个字:材·料·学·大·师。权限随即展开——未来数据库中的稀有元素配比模型、纳米层压工艺参数、热障涂层分子结构库,全部开放访问。

主控屏突然响起提示音。

周子豪猛地抬头,声音陡然拔高:“晶界致密,无裂纹扩展迹象!热应力阈值实测1482℃,超出设计标准3.2%!”

实验室里一片寂静。几秒后,一名技术人员拍了下控制台,另一人摘下耳机握紧拳头。没有欢呼,只有压抑已久的喘息和彼此对视的眼神。

沈昭华脱下手套,走到操作台前。她接过周子豪递来的安装工具,将“CYF-NL01”合金部件缓缓推进“CYF-02”核心舱段的承力环槽。卡扣闭合时发出清脆的“咔”声,系统自动校准压力值并显示绿色标识。

“装配完成。”她说。

陈御风睁开眼,手掌抚过系统界面,调出下一阶段可解锁资源。他的目光落在一项标注为“稀土氧化物复合涂层”的方案上,参数显示可在1200℃环境下抵御氯离子腐蚀达300小时以上。

门锁滑动声响起。

张建军走了进来。他没穿飞行夹克,而是换上了深蓝制服,肩章上的银鹰清晰可见。左手抱着一台便携式模拟器,右手拿着一份军方加密文件。

“刚接到命令。”他把文件放在操作台上,“南海舰队要求三个月内交付两台适配高湿高盐环境的验证机,用于岛礁巡逻任务。军方评估认为现有合金结构强度达标,但表面防护不足,必须加装抗腐蚀涂层。”

陈御风盯着文件封面的红头印章,没说话。

周子豪摘下眼镜,用衣角擦了擦镜片:“我们现在连基础涂层材料都没试制过……三个月?”

“不是‘试制’。”陈御风开口,声音平稳,“是‘复现’。”

他将系统权限接入主控台,投影出“稀土氧化物复合涂层”的分子结构图。数十种元素按特定比例分层排列,最外层为钇稳定氧化锆,中间嵌入纳米级碳化硅颗粒,底层则采用梯度过渡粘结层。

“配方已经有了。”他说,“我们需要的是第二轮熔炼设备改造,以及一套新的喷涂烧结流程。”

沈昭华看着投影,忽然问:“原料呢?这种涂层依赖高纯度稀土,国内供应不稳定。”

“我已经联系北方矿冶研究院。”陈御风调出通讯记录,“他们有一批应急储备,可以优先调配给我们。”

张建军点头:“模拟器我已经带来了。从今天起,所有新参数必须同步录入军方测试通道,确保数据闭环。”

周子豪重新戴上眼镜,打开笔记本,翻到空白页。他写下第一行字:“涂层熔点预设1520℃,升温速率控制在每分钟18℃以内。”

沈昭华走到窗边。晨光斜照进实验室,落在“CYF-02”样机的进气道上,金属表面反射出冷冽光泽。她伸手摸了摸机身编号的刻痕,指尖顺着“02”最后一划滑下。

“你知道吗?”她忽然说,“我父亲当年试飞的那架飞机,编号是0723。他们说它坠毁是因为控制系统失灵。”

没人接话。

她收回手,站直身体:“但现在我们知道,真正的敌人从来不在天上,而在材料库里,在那些没人检查的检测报告里,在每一个觉得‘差不多就行’的签字栏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