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影响力(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这个明星延迟退休了》最新章节。

就算是第一百遍,第一千遍读到这首词,他还是会如最开始那般热血澎湃,激动不已。

而观看此视频的人,此刻都沉默了。

他们不断回味着这阙词,然后,目光逐渐变得坚定,心中重燃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云老师这话说得多好啊,我听着都想哭。这种英姿勃发的雄壮气势和豪情壮志真的深深震撼到我了。”

“难以想象,这会是一个偶像出身的人说出的话,真的热血沸腾啊,比《少年中国说》更燃我啊。”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句,让我想起冲浪时候的心情,真的就是一种一往无前,乘风破浪的无畏感。”

“我想说,云老师在文学上的造诣,远超他在音乐上的造诣。比之音协会长,他其实更适合文协会长。”

“过了过了。他也就两篇文。”

“这样的两篇文,抵得上别人的千篇万篇。”

……

一直以来,于明都毫不隐藏对云初的欣赏。

但创作者都是骄傲的。

于明承认云初的强大,但他也并不觉得自己就逊色于云初了。

顶多,算是伯仲之间吧。

甚至,在数量上,他还稳压许多。

所以,对于【华洲第一音乐原创者】的称谓,他也自认为比云初更配得上。

他曾对好友说:“兴许等云初出完一百首歌,我才会把这个称号让出来吧?”

众多好友对于明此说法,也相当认可。

甚至,有一好友说:“老于,你最强的,不是作曲,而是作词。在这方面,云初还是差你不少的。”

老于点头,说道:“我毕竟多活了几十年嘛,比他经历过更多的事,见过更多的景,读过更多的书。所以,这也没啥骄傲的。我想,再过十年,云初的作词功力,应该就不在我之下了。”

很多人摇头:“难啊,作词可比作曲难多了……”

于明微微一笑,不再说话。

但眼神中的得意之情,却是掩饰不住的。

他的词,的确是一绝,比之很多精美的文学作品,都是不弱下风。

但今日,看完《朗读者》,于明沉默了许久。

那日,听完《少年中国说》,于明就已经很震撼了。

当时,他想改正一二,但绞尽脑汁,还是没改一个字。

“此词已趋于完美,我何必画蛇添足。”

他很喜欢《少年中国说》的歌词,但当时他更多觉得,是因为云初年轻,更有少年气,所以才写得出如此文字。

今日,听完《沁园春·长沙》,他却是陷入深思了。

“原来,这才是你的全盛实力。”老于颓然地叹了口气,“就算是比作词,我也非你对手。哪怕这阙词只是你的灵光一现,恐怕我今生都再也超不过了。唉……”

此时,这个会长先生,眼中满是失落和茫然。

很难不茫然,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搞出一阙这个级别的词出来,别说他了,很多文人,都得深深怀疑一下人生了。

……

谁也没想到,最近炸响文坛的,竟会是一个偶像出身的明星。

以及,这两个作品,在多年后,竟相继进入教材之中。

且都是必背篇章。

后来的一个数据调查:

云初不仅是最受中小学生欢迎的音乐人。

且还是最受学生喜爱的作家。

原因嘛,有个学生是这么回答的:“他的文很短,好背。”

可以说,云初是真真切切地影响了一代人。

且这两首作品,就算云初百年之后,也依旧有人诵读,有人喜欢。

甚至,会出现在各种语文试卷中,然后给予无数学生灵魂一问:

此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或者:

分析时代背景,此人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期待?

诸如此类。

……

以前,《朗读者》只是文化类节目第一。

但这一期,《朗读者》的收视率,点播量,都是全平台同时段第一。

且还有一个在数月之后才统计出来的数据:

重播率第一。

据说,这一期,被很多语文老师拿在课堂上反复播放给学生观看,赏析。

看完之后,语文老师还会道:“现在很多人对偶像都怀有偏见,觉得他们没文化。但实际上,我们不能这么以偏概全。起码在我看来,云初这个明星的文采,胜过很多所谓的职业作家。我很喜欢这个年轻的创作者。”

学生们兴奋极了!

因为这是第一次,他们和老师有着共同的偶像。

他们欢呼,他们鼓掌,他们交头接耳地讨论一切有关云初的话题。

然后,语文老师开始布置今天的家庭作业了。

“记得回家写一篇观后感,八百字起步。”

学生们:???

突然感觉,所谓的云老师,好像也没那么招人喜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