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失算了(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带着义子们回大唐》最新章节。

李恪拿起望远镜,往远处看去,一车车的木箱,也不知道有多少财物,希望够给那些开荒的百济百姓发工钱。

“这整个百济,也就百济王你最懂我父皇的心思呀”。

下方跟着百济王来投诚的众官员连忙出声,“臣等也带来了家中财物,希望能购得圣都小院一所,享天朝福泽”。

李恪有些不悦,百济王至少还是个王,弄个院就弄个院吧,你们这脸也太大了。

不知道我长安寸土寸金么,什么玩意,就那堆破烂玩意还想换个院,想屁吃。

轻咳一声“本王对你们另有安排,以后大唐对此地的政通还需要各位出力,待到颐养天年之际,自会给你们安排的”。

众大臣听后,都点点头,能继续当官自然更好,长安毕竟太远,尽管它很繁华,但是过惯了指手画脚的日子,谁会想去过百姓的生活。

殊不知李恪早已经给这些人安排好了去处,百济的就弄到高句丽,高句丽的就弄到新罗,新罗的弄到百济,四年换一个地方。

反正不是自己的故土,这些官员肯定狠狠执行大唐政策,四年换一个地方,也免得他们能结党营私。

李恪将百济王迎进城之后,让下边的人开始清点物资。

王仁表则带领一万骑兵提前向百济的海岸线进发了。

等到李二从后方赶来后,众人商议了一番投降流程,李恪坚持要有一个受降仪式,并且要画师画好之后,在下一期的大唐报纸上刊登出来。

至于地点,就定在百济以前的王宫之中。

百济的王城从此以后更名,南棒城。

高句丽为单独一道,名为少海道,新罗,百济从此合并为一道,名为鲸海道。

不仅如此,李恪之前的想法迅速落实,此两道的百姓快速登记身份,办理身份证,户口本,所有大家族,重修族谱,而且族谱使用的绸簿必须使用由当地官府发放的。

誊抄之后,旧族谱由衙门统一收回焚烧。

无论是身份证,还是户口本,族谱的封面上,都印着大唐的字样。

为了防止这些人以后再犬吠,李恪也是煞费苦心了。

受降仪式上,扶余义在协议上签上了自己的大名,签署完毕,将协议递还给另一边的李二。

李恪看着这一幕,想起了后世那张着名的倭人投降图。

受降仪式结束之后,紧接着就在原地,举行了百济并入大唐的仪式,原百济王向着坐在王位上的李二,躬身行三拜九叩的君臣礼仪。

李二为了彰显自己的宽容与大度,计划的是让百济王继续统领这片地方,但是遭到了李恪的极力反对。

谁能保证这扶余义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安禄山,都打到他们王都了,还让他管理,那我不是白打了,也真是老糊涂了。

接下来李二连颁几道圣旨,河北道的驻防军士全部前移,进驻至如今少海道与契丹,靺鞨的交界处。

北瀚海州联合军推进至韦室与契丹的交接处,原关内道的驻军,全线进驻北瀚海州,防止薛延陀异动。

地方虽然打下来了,但是也要能守得住,北瀚海州占了个大便宜,就是李恪没有将他们抓到大唐服劳役。

而今少海道与鲸海道的大部分士兵,都被李恪弄到大唐打工去了,剩下的还要给李恪挖矿,弄海货,所以驻防的事情也就只能交给大唐本土士兵。

鲸海州虽然山多地少,气候恶劣,但是这边的矿是真的多,光是后世探得这边的铁矿储量就有五十亿吨,稀土二十亿吨。

这铁矿就是未来大唐八横八纵的底气所在,至于稀土,虽然这会用不上,但是都给本王挖走,先存起来再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