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小道传说(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开局成了阿斗,还是个女阿斗》最新章节。

她低声说道,

“虽然我知道你把春梅当成姐姐一样看待,我也一直把她姐姐看,但我还是希望,当你遇到危险的时候,你能够自私一点,以你自己的安危为重,不要只顾着保护春梅。”

刘禅笑着说,

“这是什么话。每一个对我忠心的人,我都不会放弃。我会保护你们每一个人,别说是你和春梅了,就是麾下的每一个战士,我都不会轻易放弃。

不过士兵们我只会尽力保全他们。

但你和春梅,无论任何时候,只要遇到危险,我都会与你们同生共死,不会让你们受到一点点伤害。”

孙鲁班听了,又是欣喜,又是担忧,只能静静地抱着刘禅,缩在她的怀中,享受片刻的温存。

年前十天,刘禅准备出行了。

……

此时,一篇文章开始在大汉的境内传播。

文章的作者,正是丈夫被杀,自己随之上吊自尽的杜伏氏。

文章中,她深情的回忆了丈夫的一生,回顾了自己与丈夫相识后的每一幕。

丈夫杜西,出生于贫民之家,却从小聪颖,笃而好学,认真学习儒学,孝顺父母,友爱乡邻。

长大后,迎娶了杜伏氏,夫妻之间琴瑟和鸣,情真意切,杜西也在乡间有了名声,被地方上乐善好施的乡绅推荐,来到大魏的西都长安读书。

丈夫来到长安后,越发认真求学,学识过人,是太学生中每年的优等,多次得到大魏朝廷的嘉奖。而她身为杜西的妻子,也是日夜为家事操劳。

然而,一场军事行动改变了一切,如今的大汉圣明天子攻占了长安。

随后大汉天子在十常侍的妖言迷惑下,大兴土木,修筑大路,甚至让百姓放下农事,前去学堂读书,读的又不是儒学,经学,而只是大汉天子自己写的字,以至于百姓不能安于生产,国家粮食大大减产。

她的丈夫有鉴于此,忧于国事,劝谏天子,罢黜十常侍,不料十常侍名为中常侍,实际上却是美色诱惑天子的祸端,她的丈夫引起天子震怒,被下狱待命。

她以一女子之身,直接给皇帝上书,据理力争,为丈夫求情,可是在十常侍的命令下,她的丈夫最终还是无端被杀。

她身为杜西之妻,已经怀有三个月身孕,却因内心剧痛,不幸小产,最终万念俱灰,她也只能追随丈夫而去了。只盼世间有公道,将她夫妻二人的事迹流传下去,让世人来评价到底谁是谁非。

这篇文章写得缠绵悱恻,情真意切,让人看了忍不住扼腕叹息,惋惜于杜西夫妇的悲惨命运。

这篇文章全文没有骂过刘禅一句,全文都是恭恭敬敬的称呼大汉圣明天子,至圣至明,可是仔细阅读,一个听信妖言冷酷残忍的刘禅形象,跃然纸上。

而且杜伏氏竟然怀孕三月,被气到小产,最终自杀身亡,听来就让人忍不住愤恨帝王之无情。

……

这一切,刘禅并不知情,因为等这些风言风语传到宫中的时候,刘禅已经出宫去了。

现在掌管一切的是大汉皇后娘娘。

等有人将这篇文章交给孙鲁班,孙鲁班也是彻底火了。

杜伏氏字都不认识,会写什么文章?

更不会给陛下上什么书了。

杜伏氏怀孕什么的,更是子虚乌有。

写这种文章的人,用心之恶毒,举世罕见!

她把留在宫中的小狸,倩儿,巧儿等其余九个人全部叫了过来,说道,

“如今天下竟然流传出这种文章来了?”

刘禅的中常侍们,早就在刘禅的引导下,读了一肚子的书了,圣旨都不知道写了多少道了,文章的水平高低,一眼就能看出来。

这篇文章肉眼可见的写的好,感情极其真挚,虽然不如孔融,王璨,曹植这种文学大家,但也不是一般人能写出来的,至少十常侍自筹写不出来。

巧儿问道,

“如今陛下不在宫中,如此妖人诋毁陛下,是不是派人去把消息告诉陛下。”

刘禅出宫并不是什么秘密行程,孙鲁班随时都可以派人找得到她的。

孙鲁班说道,

“这种事情就不要麻烦陛下了。陛下宠信我们,我们就该给陛下排忧解难。

你们拟旨,派人查找何人杜撰此文章,无论查到什么人,全部抓起来,等陛下回来处置。同时,严禁此文章再传播。”

随后孙鲁班又想了想,说道,

“一味的打打杀杀也不行,你们令人去把御史中丞穆智,中书令曹植分别叫到宫中,我要见见他们。”

孙鲁班聪明绝顶,一看到外间流传如此扰乱人心却又文采斐然的文章,马上就想到了曹植了。不管这篇文章谁写的,不管写得有多好,遇到曹植的笔杆子都得歇菜。

几个常侍微微屈膝领命。

……

刘禅带着一百多名亲兵,赶着几十辆满载的马车,带着几百石粮食,在大路上走着。

自从刘禅当年在成都郊外遇到过一次刺杀,后来她再出门,基本上都是让亲兵们携带武器,还有十几个亲兵是骑着战马的骑兵,并且给春梅也穿着精心打造的软甲。

她的亲兵个个英武非凡,她让他们携带武器并不是为了保护她自己,她自己就算只有一个人也不需要保护,她的反应速度大大超出一般人的水准,否则也不能一个人在万军中纵横而毫发无伤了。毫不夸张的说,就算她毫无防备的站在集市上,突然有几十人在她身边朝她乱刺,她也能快速反应,迅速反杀。

带着这些英勇的亲兵,主要还是为了保护春梅,虽然春梅在宫中是中常侍,出宫就是她的亲兵队长,但实际上这个亲兵队长拉跨得很,只能伺候刘禅的日常起居,打架谁都打不过。

看着自己今年率人修好的大路,刘禅心中很是自豪。

大路平坦,已经铺好了石板,这其中很多的石板,都是刘禅自己亲手铺的呢。

长安附近的大路,很多路段都有刘禅的亲自参与。

马车在这样的路上行走,能装载的货物大大的多于泥泞不堪的路。

交通工具是运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也不能小瞧了一条宽阔平整的大路对运力所起的作用。

将来所有郡县,这些大路如果能够连通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交通网,整个大汉运力比现在不知道要提升多少倍。

当然,最大的运力还是来自水运,在工业革命前,无论陆运多么发达,都比不上水运。而且工业革命后,陆运之所以能媲美水运,是因为路比河多太多了,并不是水运真的不行了。

现在刘禅在荆州和益州之间运输物资,依然靠的是水运,荆州与益州修的路,在她的大脑的规划中,也有很多路是必须接驳于长江,汉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每一处大路接驳江河,都要修筑码头。

也许到那个时候,就真的可以运煤给百姓烧了,那时候就不会再把各地砍得光秃秃的了,天下也将成为青山绿水的天下。

只要没有大型工业化,百姓烧煤的对环境的危害真的远小于将树全部砍光来烧造成的危害。

在寒风中畅想着未来,天气也就没有那么寒冷了。

行至第三天,来到了一个村子。

刘禅照例带着所有人去村子里看看。

她现在赈济百姓,已经不再像第一次那样,需要当地的官员带着了,总之就是随心所至,看到哪个村子看起来很穷,她就会去看看。

赈济穷人只是她的工作的一部分,了解天下的民情,知道还有多少穷人,知道穷人的日子到底过成了什么样子,也是她的工作。

皇帝怎么能完全不懂民情,什么都要靠臣下来奏报,谁能确保奏报都是真的。

以前的她,还是天下所有臣民都膜拜顶礼的九天玄女,古往今来最仁慈,最英明,最勇武的天子。她的每一个特点,包括她的无与伦比的美貌,都被对她膜拜的天下人视为传奇。

没有任何人欺骗她,每一篇奏表,每一封上书,都是臣民对盛世的渴望。

如今不过短短三个月过去,她就与臣民有了嫌隙,天下人不再对她顶礼膜拜,她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信任士人。

当然,她知道背叛她的,都是从未见过她的乡间士人豪绅,像她朝堂上士族出身的大臣,各地的太守,都是她推心置腹的臣属,即使刘禅与他们的家族为敌,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与家族划清界限,更何况刘禅并不是与指定的谁为敌,而是向一个笼统的概念开战。

但太守可靠,县令可靠,甚至就算各郡从事,督邮,主簿等人都可靠,他们也不能亲自去办各种事,他们也还是要靠当地的士族豪强的。

比如今年的粮食入库,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重臣也好,太守也好,县令也好,都忠于职守,可她就是损失了一千五百多万石,找都不知道找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