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归途(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的故事里有你》最新章节。

徐秀英把最后一件小孙子的衣服叠好放进衣柜,窗外的天光正逐渐变得明亮。她轻手轻脚地走到厨房,开始准备一家人的早餐。这是她在儿子家住的第三年七个月零五天。

七点整,儿媳林薇的房间里传来闹铃声。徐秀英手里的动作不由得加快了些。她熟练地在平底锅里摊上鸡蛋饼,同时将小米粥盛进碗里晾凉。七点二十,儿子徐磊打着哈欠走出卧室。

“妈,这么早就起来了?”徐磊揉着眼睛说。

“习惯了,人老了睡不着。”徐秀英微笑着把早餐摆上桌,“小杰昨晚醒了两次,我估摸着他今天会晚些醒,你们先吃,我听着动静。”

林薇穿着一身职业装走出房间,脸上带着清晨的疲惫。她瞥了一眼餐桌,眉头微蹙:“又是粥和鸡蛋饼啊?”

徐秀英手上的动作顿了一下,随即又继续摆筷子:“我做了点拍黄瓜,在那边。”

林薇坐下,拿起勺子搅了搅粥:“妈,我跟您说过,早上最好有点肉,磊磊工作辛苦,需要补充蛋白质。”

“周末我做红烧肉,”徐秀英轻声说,“冰箱里还有。”

餐桌上陷入一阵沉默,只有碗筷碰撞的细微声响。徐秀英站在灶台边,背对着儿子和儿媳,慢慢收拾着刚用过的厨具。她听见林薇压低声音对徐磊说:“看,又这样,一说就闷声不响。”

徐磊低声回了句什么,徐秀英没听清,也不想去听。她把抹布拧干,挂在架子上,然后轻手轻脚地走到儿童房门口,侧耳听着里面的动静。

“我今天下班晚,”林薇提高声音说,“公司有个项目要赶进度。”

徐秀英转过身点点头:“晓得了,我给你们留饭。”

这样的对话已经重复了无数遍,就像她在这个家里重复的动作一样:做饭、洗衣、带孩子、收拾屋子,然后再从头开始。一百六十八周,每周末她都要回老家待上一天半,那是她唯一能喘口气的时间。

徐秀英还记得三年前,徐磊开车来接她的情景。那时小杰刚满三个月,林薇产假结束要回去上班。儿子站在老家的堂屋里,双手不知往哪放。

“妈,薇薇她...她希望您能来帮我们带带孩子。”徐磊说这话时不敢看她的眼睛,“我们知道您舍不得这里,就周末,每周我们都接您回来。”

徐秀英当时正在择菜,手上的泥土一点点落在盆里。她抬头看了看这栋住了四十年的老房子,墙上挂着丈夫的遗像,院里有他生前种下的石榴树。

“好。”她说。

就这么一个字,她离开了熟悉的一切,走进了儿子在城里的家。走时她只带了一个包袱,里面是几件换洗衣服和一张与丈夫的合影。

小杰的哭声把徐秀英从回忆中拉回现实。她快步走进儿童房,抱起小孙子,轻轻拍着他的背。孩子在她怀里渐渐安静下来,小手抓着她的衣领。

“奶奶的小宝贝醒啦,”她低声哼着,“今天天气好,奶奶带你去公园看花花。”

这是徐秀英一天中最平静的时刻。小杰还不会说话,只能用清澈的眼睛看着她,那目光里没有挑剔,没有不满,只有全然的依赖和信任。

上午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公园的小径上,徐秀英推着婴儿车,慢慢走着。几个同样带孩子的老人坐在长椅上聊天,她朝他们点点头,但没有加入。三年前刚来时,她也曾试图和小区里的老人们交朋友,但很快发现,他们谈论的绘本阅读、早教课程、进口奶粉,都是她插不上话的话题。

“徐奶奶,今天怎么一个人?”一个抱着孙女的老人向她打招呼。

“带孩子转转,”她微笑着回答,“他喜欢看树。”

她在公园的长椅上坐下,看着小杰伸手去抓从树叶间漏下的光斑。孩子咯咯地笑,她也跟着笑。只有在这种时候,她心里的那团东西才会稍微松开一点。

那团东西是什么,她说不清楚。有时是委屈,有时是思念,更多时候是一种无处着力的疲惫。她想起自己年轻时带徐磊,哪有这么多讲究。孩子磕了碰了,衣服脏了,都是常事。现在不一样,林薇买了好几本育儿书放在家里,书上画满了线,每次徐秀英带孩子的方法和书上不一样,儿媳都会指出来。

“妈,书上说这个阶段的孩子不能吃太硬的东西。”

“妈,专家说不要老是抱着,会养成坏习惯。”

“妈,这样消毒不彻底。”

徐秀英从不争辩,只是点点头,照着做。她知道儿媳是为了孩子好,只是那种语气,那种眼神,总让她觉得自己是个什么都不懂的老太婆。

中午回家,她喂饱小杰,哄他睡午觉,然后开始准备晚饭的食材。林薇喜欢吃肉,她今天特意从冰箱里拿出排骨,准备做红烧排骨。又拿出鸡肉,打算炖个汤。

切肉的时候,她不小心用切生肉的刀在熟食案板上划了一下。等她反应过来,心里一惊,赶紧把案板拿去重新洗刷消毒。上次就因为这个,林薇整整两天没跟她说话。

下午四点,小杰醒了。徐秀英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开始做饭。五点半,她听到钥匙转动的声音,林薇回来了。

“妈,我回来了。”林薇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接着是换鞋、放包的声响。

徐秀英正在翻炒锅里的菜,小杰在她腿边缠着要抱。她只好一手抱孩子,一手继续炒菜。

林薇走进厨房,看见这一幕,眉头又皱了起来:“妈,您怎么又一边抱孩子一边做饭?这样多不安全。”

徐秀英没说话,只是默默把火调小,放下孩子,示意他去妈妈那里。

“小杰,来,妈妈抱。”林薇抱起孩子,却没有离开厨房,“妈,今天做的什么?”

“红烧排骨,蘑菇鸡汤,还有两个素菜。”徐秀英回答,额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下。

“又是红烧的?”林薇的语气里带着不满,“我跟您说过,磊磊血脂有点高,少吃红烧的。”

徐秀英握锅铲的手紧了紧:“我做了清蒸鱼,在那边。”

林薇没再说什么,抱着孩子离开了厨房。徐秀英听着她的脚步声远去,才轻轻叹了口气。

晚饭时,徐磊回来了。一家四口坐在餐桌前,徐秀英照例是最后一个坐下的。她盛好饭,摆好筷子,这才在角落的位置坐下。

“今天的排骨有点咸。”林薇吃了一口说。

徐磊赶紧打圆场:“我觉得刚好,很下饭。”

林薇瞥了他一眼,没接话,转而说:“妈,下周小杰要打疫苗,您记得带上接种本。”

徐秀英点点头:“晓得了。”

“还有,周末我们公司团建,周六一天都不在家。”林薇继续说,“您能不能这周先别回老家?小杰一个人带一天太辛苦。”

餐桌上的空气突然凝固了。徐秀英拿着筷子的手停在半空,徐磊紧张地看着母亲。

“我...我答应你张阿姨了,”徐秀英轻声说,“她这周要我去帮忙挑些新窗帘。”

林薇放下筷子,声音有些发冷:“妈,您每周末都要回家,到底是有什么要紧事?家里不就您一个人吗?咋那么想家里的老头?”

徐秀英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徐磊猛地抬头:“薇薇!你说什么呢!”

“我说错了吗?”林薇的声音提高了几分,“每周末都要回去,不知道的还以为家里有什么相好的等着呢!”

徐秀英慢慢放下筷子,她的手在微微发抖。她看着儿媳,那双曾经明亮如今却充满怨气的眼睛,再看看儿子羞愧而愤怒的脸,突然觉得胸口堵得厉害。

“我吃好了。”她站起身,慢慢走回自己的房间。

关上门,外面传来儿子和儿媳的争吵声。徐秀英坐在床边,目光落在床头柜上的照片。那是她和丈夫徐老四的合影,拍摄于他去世前一年。照片上的他笑得憨厚,一只手搭在她肩上。

“老四啊,”她轻声对着照片说,“我快撑不住了。”

外面的争吵声越来越大。

“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我爸去世十年了!”

“那我错怪她了?那她每周末回去干什么?”

“那是她的家!她有权回去!”

“那我们呢?这个家就不是她的家?小杰就不是她的孙子?”

徐秀英捂住耳朵,闭上眼睛。那些话语像针一样扎进心里。她想起上个周末回到老房子的情景: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院子里落满了树叶。她花了一上午时间打扫,下午就坐在那棵石榴树下,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坐着。

那里没有不断的指责,没有挑剔的目光,没有必须小心翼翼的氛围。在老房子里,她可以大声咳嗽,可以随便坐哪个位置,可以按自己的习惯生活。她可以想念丈夫而不用掩饰悲伤,可以回忆过去而不用觉得落伍。

每次从老家回来,她都能重新积蓄一些力量,继续面对下一周的生活。那是她的充电时间,是她在茫茫大海中抓住的浮木。

门外突然响起小杰的哭声。徐秀英立刻站起来,本能地想出去看看,但走到门口又停住了。她听见林薇在哄孩子,声音里带着哭腔。

“对不起,宝贝,妈妈不是故意的...”

徐磊的声音低沉:“薇薇,你真的太过分了。”

“我累啊,徐磊!我每天上班累得要死,回家还要...”

“还要什么?我妈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孩子带得健健康康,你还要她怎样?”

徐秀英背靠着门,慢慢滑坐在地上。眼泪无声地流下来,她没去擦,任它们在布满皱纹的脸上纵横。这么多年来,她第一次允许自己在这个家里流泪。

她想起林薇刚嫁进来时的样子,那时儿媳还是个会拉着她手撒娇的姑娘。怀孕时,林薇胃口不好,徐秀英变着法子做吃的,有时半夜还起来给她热汤。那时她们的关系多好啊,怎么就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是因为孩子出生后林薇的压力变大了吗?是因为两代人育儿观念的不同吗?还是因为她这个婆婆确实做得不够好?

徐秀英不知道答案。她只知道,自己已经尽力了。来儿子家时,她不仅带了行李,还带上了自己所有的积蓄——那是她和丈夫省吃俭存一辈子的十五万元。这钱原本打算留着养老用,但看到儿子买房贷款压力大,她毫不犹豫全拿出来了。在这个家里,她做着免费的保姆,却还要时不时听儿媳埋怨“带资上岗”做得不够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