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8章 正义昭彰(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不回城了,老婆孩子热炕头更香》最新章节。

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正义昭彰

法庭内,众人目睹这极具戏剧性的一幕,心中皆是感慨万千。这场官司,从起初的暗流涌动,到如今的真相大白,让大家深切领悟到,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而那些妄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之人,最终必将自食恶果,为自己的行径付出惨痛代价。李松望着王建设被带走的背影,心中那块沉甸甸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深知,此次胜诉不仅扞卫了百花服装厂的合法权益,更是为整个商业环境的公平正义贡献了一份力量。

王建设此时已然彻底丧失理智,如疯癫之人般继续叫嚷着:“收了钱不办事,骗子,都是骗子!”

这场闹剧,让在场所有人都清清楚楚地见识到王建设等人的丑恶嘴脸,也使大家对法律的公正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最终,王建设等人不仅需承担违约赔偿,还因扰乱法庭秩序受到相应惩处,可谓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两名法警将王建设强行带出法庭后,法庭内终于恢复平静。

李松缓缓起身,面向陈法官,恭恭敬敬地微微以鞠躬,言辞恳切地说道:“陈法官,十分感谢您公正执法。此次若不是您坚守原则,恐怕正义难以如此顺遂的伸张,我厂所遭受的损失也难以挽回。有您这样坚守原则的好法官,实乃京都人民之福气。”

随后,陈法官当庭宣判,其他几家纺织厂需依照合同条款,对百花服装厂进行相应赔偿,并对他们违背商业契约精神的行为予以严厉谴责。几家纺织厂的厂长们面色如土,懊悔不已。他们心里明白,此次不仅要支付巨额赔偿,还彻底失去了百花服装厂这个最大的客户,更为严重的是,他们在业界的声誉已然一落千丈,往后恐怕再难有企业愿意与他们合作。

庭审结束后,李松刚走出法庭,众多媒体记者便如潮水般蜂拥而上。“李厂长,请问对于此次胜诉,您有何感想?”一名记者迫不及待地发问。

李松面带微笑,神色从容地回应道:“这次胜诉,是法律公正的有力彰显。商业活动应以诚信为基石,任何妄图破坏规则的行为,都必将受到应有的制裁。百花服装厂会始终秉持品质至上的理念,一如既往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

消息如疾风般迅速传遍整个京都乃至周边地区,李松和百花服装厂一时间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那些曾经对百花服装厂持有怀疑态度的合作伙伴,纷纷打来电话,急切表达想要继续合作的意愿。而李松心里清楚,经此一役,虽赢得了官司,但更要借此契机强化企业信誉,稳固市场地位。

回到服装厂,工人们欢呼雀跃,热烈迎接胜利归来的李松。李松站在厂院里,望着一张张洋溢着喜悦的脸庞,豪情满怀地大声说道:“这次我们不仅战胜了对手,更扞卫了我们的尊严与信誉。未来,让我们携手共进,把百花服装厂做得更大更强!”工人们掌声雷动,欢呼声经久不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百花服装厂正以全新的姿态,昂首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王建设被法警带出法庭后,径直被送进了拘留所。他满心不甘,却又无计可施,只能在那狭小逼仄的空间里来回踱步,嘴里不停愤懑地咒骂着这一切。然而,仅仅过了一天,他便被家人托关系救了出来。

当踏出拘留所的那一刻,阳光洒落在他身上,可他却丝毫感受不到温暖。仅仅在拘留所待了一天时间,王建设整个人却仿佛经历了一场噩梦,精神萎靡不振,原本梳得油光水滑的头发此刻变得凌乱不堪,眼神中满是疲惫与绝望。

从拘留所出来之后,他没有回家换衣服。现在他满心满眼都是如何处理赔偿款的问题。

王建设失魂落魄地回到厂里,脚步虚浮,仿佛每一步都耗尽了全身的力气。一进办公室,他便急切地让李秘书通知所有厂领导前来开会。

不一会儿,会议室里便坐满了人。大家看着王厂长双眸血红,头发凌乱的狼狈模样,眼神中满是疲惫与绝望,都不禁暗暗咋舌。他们没想到这才仅仅一天多不见,王厂长就变成这样了。他们也不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生怕触了霉头。

王建设重重地坐在椅子上,那椅子因他的力道而发出“嘎吱”一声闷响。他用力挠了挠头,仿佛这样能挠走满心的烦闷,面色阴沉得可怕,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

沉默了一会他率先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会计,咱们厂里账上现在还有多少现金?”

会计战战兢兢地站起来,双腿微微颤抖,声音小得如同蚊子叫:“王厂长,账上大概还有三十万左右。”

王建设一听,眉头瞬间皱得更紧了,仿佛两座小山挤在了一起。他咬牙切齿地说道:“违约赔偿款要六十万,现在账上只有三十五万还差二十多万呢,到哪里去弄剩下的钱?”

会议室里顿时陷入了一片死寂,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了。所有人都低着头,不敢吭声,仿佛只要不说话,就能避开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李秘书看着王建设为难的模样,忍不住轻叹一口气,心中暗自想着:如果当初王厂长肯听他的,做事不要那么决绝,也不至于闹得如今这个地步。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审判结果已经下来了,建设服装厂要赔偿六十万违约金。建设纺织厂总价值也就一百万左右,要是真的赔了这六十万,必然元气大伤,就像一个被抽干了血液的人,再难恢复往日的生机。再加上现在建设纺织厂的名声已经臭了,如同过街老鼠一般,之后恐怕没有企业敢和建设纺织厂合作,等待他们的似乎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关门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