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论功行赏 下(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最新章节。
周子明比当初张平安最后一次见他的时候要更添了几分威严和距离感。
人的面相是会随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张平安现在很认可这句话。
挥挥手让众人平身后,周子明便直接让秦青山宣读了捷书和封赏诏书,以表示对这些功臣的重视和尊重,同时也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某将某役,斩首几级,拓地几何……”,都写的十分清楚,加封爵位的并不算太多,主要还是以官职晋升和赏赐金银、绢帛、田宅的为主。
这也是因为很多文武官员都是从低级官员擢升起来的,封赏空间很大。
众人都神情肃穆的侧耳听着,约莫又过了快两刻钟,才轮到张平安。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帝王之兴,必资熊罴之士,经略安抚使张平安,乘忠贞之志,运帷幄之谋,廓清中原,功居一等,特晋封从二品枢密副使,赐丹书铁券,子孙世袭,仍赐黄金500两,城东朱雀巷三进宅院一套,文绮五十端,以彰殊勋,尔其钦承,毋替朕命!钦此!建新四年四月十一日。”
张平安周边的官员听了后无不投来羡慕的眼神。
三品以上的官职是一级比一级难升,很多人熬到三品以后再想往上升,简直比登天还难。
而张平安年纪也不算大,便已经是从二品枢密副使,可以预见的,以后大概率能进内阁,前途一片光明,怎能不让人羡慕!
说实话,张平安自己也有一些意外,不过当下也来不及想太多,他赶紧站起来行礼后接旨。
黄大人看后又重新燃起了期待,他的官职之前和张平安差的不多,不知这次能否有所大的突破,最好能留京。
张平安自然也希望所有人都好。
又过了四五个人后,才轮到了黄大人。
不过可惜的是,结果让黄大人挺失望,封赏只是官升一级加钱财若干,还是在开封打转,没能留京。
接完旨后,黄大人低声感叹道:“看来大相国寺的签很灵验啊,还真是名不虚传,只能以后再等机会了!”
“签上不是说耐心等待就好吗,最后结果肯定是好的,时间问题罢了,别丧气”,张平安安慰道。
“唉,同人不同命,我早明白这个道理了,放心吧,我不会钻牛角尖的”,黄大人很快就想开了。
两人又朝后望去,不久后,就唱到了赵仁之和刘三郎。
赵仁之由殿前司都虞侯升任成从三品殿前副都指挥使。
刘三郎则升任了正四品龙神卫都指挥使,算是有了质的改变了。
两人恭敬地行礼领旨后,不久便都封赏完了。
开始九爵之礼,也就是进酒与宴饮。
还有歌舞助兴。
气氛较之前轻松愉快很多。
黄大人看得兴趣盎然,还边看边点评,又撺掇张平安:“食色性也,你年纪轻轻又一表人才,前途无量,身边还是得有个知冷知热的红颜知己才好,也不用给什么名分,这样钱家那边也不会说什么,更不会影响家里主母和嫡子的地位,岂不是两全其美?”
张平安摇摇头:“不是每个男人都想左拥右抱的,我觉得现在这样挺好!”
“啧,死脑筋,算了,我也懒得劝了”,黄大人摇摇头。
张平安看他那副样子,估计回开封了又得抬一房妾室进门了。
也就黄夫人好手段,想的又开,不和黄大人一般见识,不然就黄府后院那些莺莺燕燕的,早就家宅不宁了。
宴席一直到亥时过半,周子明带着太子离去后,才慢慢结束。
张平安不好酒,因此喝的不多,也不醉。
黄大人倒是醉醺醺的。
等上前去跟岳父大人钱太师和两个大舅兄告别后,张平安便和大姐夫一起带着黄大人离开了。
赵仁之本来想跟着一块儿走的,但恰逢另一个同僚上前搭话,也不太方便,便直接分开了。
坐在马车上,刘三郎明显很激动,他今天因为太兴奋,也没喝几杯酒,现在还清醒的很。
“平安,我真没想到今天封赏,圣上竟然会封我做正四品龙神卫都指挥使,连升了好几级呢,对于武官来说,四品就算是中高级官员了,也是个分水岭,听说不仅可以荫补子孙,还可以给家里女眷请封诰命,我虽然不是个官迷,但能因此让家里人过得更好,真的,感觉一切都值了”。
刘三郎说着说着有些说不下去了,有些难过道:“尤其是你大姐,嫁过来以后在家里忙里忙外的,真的吃了不少苦,这几年我又不在家,虽然她信中不说,但我知道肯定过得不容易,妻贤夫祸少,家和万事兴,我现在人过中年才慢慢品味出这个道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姐夫,我明白你的心情,我也是一样的,不过现在好了,庆功宴也开完了,我准备明日就写折子请奏省亲假,回临安接家里人来京城一起生活,顺便也回老家武山县一趟祭祖,反正现在也太平了,不用担心盗匪问题。
而且今日宴会上圣上不是说了吗,马上便会出皇榜昭告天下,百姓迁回原籍原地后,按人头归还一半祖产,我估计大部分百姓还是会回祖地的,到时候说不好咱们还能见到不少老家的熟人。”
“你说的是,我也得请奏省亲假回去一趟”,刘三郎点点头。
“嗯,现在吏部那边是优先让我们这些上过战场,在最前线打过仗的官员先回家省亲的,应当能够批下来,大姐夫你不如想想应该带些什么礼物回去给家里人”,张平安笑道。
气氛一下子就轻松下来。
“不过按照咱们的品级,只能为自己的嫡妻和嫡母请封,祖母却是不行了,这也是我之前为什么没有给她们请封的原因之一,一方面是当时世道还没完全太平,另一方面也是想等有能力了,给我奶一起请封了才好。”
“啊?这样吗,我对这方面不是太懂,也是听别人说的,要是这样的话,那还是算了吧,不然显得我不孝顺似的”,刘三郎挠挠头,明显没想到这茬。
张平安摆了摆手道:“没那么严重,这也是朝廷的规矩,不会因此有闲话的,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给她们请封还是很有必要的。
你想啊,等她们都来了京城后,她们肯定是要和其他官员家的女眷走动的,要和别人打交道,这走动交往就讲究个门当户对,别人家的女眷都是国太夫人、郡夫人之类的有身份有诰命的人,而她们是白身,也会让人看不起,更甚者可能还会让人怀疑家里不和睦,对于孩子们以后说亲也不好。”
“原来如此!”刘三郎一点就透,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