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集 军阀混战(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父子反目,非同陌路。

李克用见掘堑立垒不成,甚以为忧。牙将袁奉韬献计:如此如彼,则必成功。

李克用依计,遂派人偷进邢州,对李存孝说道:君侯平生所惧者,惟有晋王,余者碌碌之辈,皆非君侯之敌手也。今晋王亲赴前敌,是欲待沟堑筑成,留兵围城,自己退去也。君侯何不令其筑好沟堑自去,徒屡次相攻,羁留晋王于此耶?

李存孝被来使一番鬼话所惑,于是任由晋军筑成沟堑。

李克用于是在城外深沟高垒,李存孝坐困孤城,看看粮尽。

又到来春,乃是乾宁元年三月。李存孝登上城楼,哭对城下李克用道:儿蒙义父大恩,位至将相,难道愿弃父子情重,而投仇敌哉?此皆李存信诬陷故耳。儿望生见父王一面,表明心迹,虽死无怨。

李克用闻言甚为感伤,许其来见。李存孝遂出城至营,磕头请罪,放声大哭。

李克用本已回心转意,见其只是叩送痛哭,竟无辞解释,不由复又转怒:非是我提拔,你一个放羊奴才,何至能有今日衣锦腰紫?今穷途末路,尚有何话说?

李存孝哭泣不止,勉强辩解:儿于晋有功而无过,之所以至此,是李存信谗害之故!

李克用呵斥道:依你此说,是谓我听信谗言,图害你耶!则你这些年来所写给朱全忠、王熔书信,大肆毁谤于我,亦是李存信逼你所为乎?

李存孝从不识字,与朱全忠等书信往来,皆是行军主薄起草,内中说些甚么言语,如何记得?故此听了义父此问,茫然不知所对。

李克用愈怒,于是命将其押回太原,令军政司诸官议罪。

数日之后,军政司复奏,谋反大罪坐实,应处以车裂极刑。李克用大为不忍,闻奏四顾帐下,希望诸将为存孝求情,就此顺势免罪。

不料满营诸将皆妒存孝功高盖世,武功天下无敌,于是缄口不言,并无一个为其求情。李克用长叹,只得下令依律车裂存孝,并为此深恨诸将,尤其厌恶李存信。

李存孝既伏法受死,李克用心痛惋惜,十多天不理政事。

其后晋军兵势转弱,而朱全忠渔翁得利,逐渐势强。

河东之役朝廷联军大败,天子就此更无威势,便成摆设。唐昭宗不由大为懊恼,恨自己当初不听良宰之言,复又伤心朝廷禁军损失殆尽。

为平息李克用之怒,昭宗只得再次罢免一批当初赞成出兵官员了事。昭宗由此沦为诸侯随意侮辱对象,尤其李茂贞已封陇西郡王,此时更有不臣之心。

西元八九五年,唐昭宗乾宁二年。李茂贞指使宦官杀死宰相崔绍纬,再次移师长安。

昭宗被迫逃往河东,寻求李克用庇护。不料走到半路,被华州刺史韩建追上,恐吓昭宗道:陛下车驾若是渡河,臣恐无复还期矣。

遂挟持昭宗,于乾宁三年七月抵达华州,直将堂堂一国之君幽禁,将近三年。

期间皇室宗亲覃王李嗣周,延王李戒丕,通王李滋,沂王李禋,彭王李惕,丹王李允,及韶王、陈王、韩王、济王、睦王等十一人被杀。

乾宁五年。朱全忠趁势坐大,占据东都洛阳,拥有关东及河南诸州之地。

李茂贞不由大慌,遂复与韩建、李克用建立联盟,奉昭宗回到长安,宣布改元光化。

皇帝车驾回到长安,宦官与宰官间旧有矛盾复发。中尉刘季述率一众宦官垂死挣扎,暗中策划废黜昭宗,拥立太子。

西元九百年,光化三年,冬十一月。

宦官发动宫变,将昭宗关在少阳院,熔铁浇锁,复从墙跟挖洞,递送每日饭食。宦官们幽闭昭宗,却又怕李克用、李茂贞兴师问罪,便请朱全忠入京主政。

朱全忠岂能放弃藩镇,陷入宫廷政治之争?于是只派部将领兵入京,将参与政变宦官全部暗杀,一个不留,复于光化四年拥立昭宗复位,驾还大明宫。

昭宗由此死中得活,便宣布改元天复,加封朱全忠为梁王。

李茂贞听说昭宗复位,特意从凤翔赶到长安,请求加封岐王,跋扈异常。

宰相崔胤想借朱温力量诛杀宦官,大宦官韩全诲则与李茂贞联合,请派数千兵马驻守京城。朱全忠遂应崔胤之请,领兵讨伐韩全诲,韩全诲便迫使昭宗再次出逃凤翔。

朱全忠紧追不舍,率军将凤翔城包围。围困一年有余。

城中粮草用尽,兼之从冬到春雨雪交加,城里每天冻饿而死者达一千人。唐昭宗只得在行宫中每日自磨豆麦粥为食,生不如死。

宫人每天死者三四人,百姓相食。人肉每斤值百钱,犬肉值五百钱,每日进奉御膳,就将人肉充当猪肉以进。

直到天复三年正月,李茂贞实在没法再守,便将韩全诲等二十多名宦官斩杀,函其首级,与昭宗同时交给朱全忠。

皇帝陛下此时便如听话婴儿,跟随梁军复回长安。

回到长安之后,朱全忠一不作二不休,遂命部将率兵入宫,将宫内数百名所剩宦官皆赶到内侍省,全部予以诛杀。

宦官问题困惑中晚唐百余年,至此终于被朱全忠一阵快刀解决。

昭宗于是颁诏,命朱全忠为诸道兵马副元帅,加封为梁王,并赐“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称号,御笔亲书《杨柳词》五首赠之。

朱全忠早有篡位之志,对此封赏,只是一笑置之而已。

唐昭宗记不清是几次离京,几次还都,反正值得庆贺,于是宣布改元天佑,大赦天下。天佑元年正月,朱全忠为挟天子而令诸侯,表请昭宗迁都洛阳。

昭宗岂敢不从?当即在梁军卫护下离了长安,向东而行。车驾行至华州,黎民夹道山呼万岁。昭宗不由潸然泪下,泣谓父老:你等勿呼万岁,朕不复再为汝主矣!

果然驾至洛阳之后,便被朱全忠完全掌控,形同监禁。

忽一日,朱全忠借郊祭为名,将昭宗骗出城去,随后便派兵入宫,将天子素日随侍左右小黄门、打扫供奉、内园小儿等全部缢杀,共死二百余人。

行凶之后,命将死尸运出城外深埋,并以与黄门、供奉形貌大小相似亲信以代。

当日至晚,昭宗还宫。最令人惊奇莫名者,据信史所载,对于这许多被替代的近侍,唐昭宗竟然初不能辨,久而方才觉察。

史册记曰:自是昭宗左右前后,皆梁人矣!

天佑元年,八月十一日,壬寅夜。

昭宗正在皇宫安歇,朱全忠手下蒋玄晖、史太带兵进宫,言有急事相奏。昭宗妃子见状大惊,正在犹豫是否相避,史太挥刀将其杀死,闯入宫内。

蒋玄晖入宫,见到昭仪李渐荣,问道:皇帝何在?

李渐荣大声说道:我宁死,不许尔等逆贼伤害天子!

昭宗当夜喝了几杯苦酒,正在朦胧而睡,闻声急忙起身,只穿单衣绕柱躲藏。史太逼近,将昭宗杀害,至此解脱,不再受难,时年三十七岁。

昭仪李渐荣将身伏在昭宗身上,也被杀害。

次日早朝,朱全忠率领群臣进殿,内侍入报陛下被弑驾崩。朱全忠故作惊讶,进宫伏尸大哭道:使天子遭害,臣卫护不周之过耶!

遂假模假样,哭了半晌,却不问凶手何人。群臣上谥曰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

朱全忠乃立太子李柷即皇帝位,是为昭宣帝,仍袭天佑年号。

天佑二年二月二十日,葬昭宗于和陵。其后朱全忠在九曲池畔缢死德王李裕等昭宗诸子九王,抛尸池中,又在积善宫弑昭宗皇后何氏。

天佑四年,西元九零七年。

朱全忠逼令李柷禅位,自改名朱晃,建立后梁,改元开平,结束李唐天下。

大唐朝自高祖李渊灭隋称帝,至昭宣帝禅位于梁,除武则天及殇帝之外共传二十帝,国祚二百八十九年。

后梁开平二年,朱晃又毒死唐昭宣帝。昭宗诸子,除有一位幼子流落在外,下落不明,余者至此全部遇害。

镜头闪回,补叙失踪小皇子。

昭宗天佑元年,朱温要唐昭宗迁都洛阳之时,何太后已身怀六甲,将近临产。二月车驾驻陛陕州,因东都洛阳宫殿尚未建成,于是暂且滞留于此,权以馆驿作为行宫。

三月朔日,何皇后临产,幼子呱呱落地,取名李昌翼。唐昭宗虽喜悦得子,但又为其命运愁眉不展,寝食不宁。皇子满月之时,洛阳宫阙建造完毕,朱全忠派遣部将冠彦卿前来催促发驾。

昭宗知道此去不能逃脱朱全忠虎口,就与何皇后暗中商量,将皇子托付心腹宫廷近侍胡三,嘱其将幼子抚养成人。

胡三趁乱夤夜走脱,辗转潜回原籍婺源考川。皇幼子就此隐姓埋名,因胡三之姓,取名为胡昌翼,字宏远,号绎思。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胡昌翼二十二岁时,以《易经》登“明经科”第二名进士。

胡三此时已经老迈,临死之时,见胡昌翼已经长大成人,并考得功名,便将其真实身世坦言相告,并出示当初从宫中所带出御衣、宝玩。

胡昌翼见到诸般物证,不由失声痛哭,如梦初醒。

然而此时已到宋代,胡昌翼以为不能屈节,侍奉他国君主,于是无意仕途,隐居乡中,开设明经书院,创皖派明经理学,遂为一代大儒。

曾作《遣兴诗》云:投簪搁笔厌文场,拂袖归来创小堂。但向闲中消日月,岂知世上有兴亡。醉乡往往眠芳草,归路时时送夕阳。倘若异时成得志,林泉惟愿莫相忘。

诗中刻画怡然自得隐居生活,散发出阵阵田园气息,同时亦发兴亡之慨。

历史真相:胡昌翼在考川怡然自得生活,活到九十六岁高龄,冷眼旁观五代十国结束,又经宋朝太祖、太宗两代,直到西元九九九年,亦即真宗咸平二年十月三日,方才逝世。其在学术上极有建树,一生倡导明经学,尤精邃《易经》,着有《周易传注》三卷、《周易解微》三卷、《易传摘疑》一卷。因倡明经学,为后世儒宗,人称皆称“明经公”而不名,其后裔被称为“明经胡氏”,历代不绝。又因昌翼本系李唐皇室之后,而冒胡姓,故又称“李改胡”或“假胡”。于是“明经胡氏”一族皆尊胡昌翼为始祖,其养父胡三则被奉为义祖。胡昌翼知恩图报,遗训儿孙:“李改胡代代相传,决不复宗。”此段闲文本是出自民间野史,但因其能自圆其说,且因为终结残唐史事缘故,便于此留作茶余可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镜头闪回,按下朱晃篡唐建梁,复说晋王李克用。

乾宁元年三月,李克用车裂李存孝,同年冬攻打幽州。当时卢龙节度使李匡威已死,其弟李匡俦篡夺兄位。李匡俦弃城出逃,被李克用追至景城杀之。

李克用遂得幽州,任命刘仁恭作为留后,自率兵还归太原。

乾宁二年六月,李克用攻克绛州,斩杀刺史王瑶;十一月击破邠州,王行瑜败走庆州被杀。晋军在渭北遇雨六十天,李克用于是收兵。

乾宁三年正月,朱全忠攻打兖、郓两州。兖州泰宁军节度使朱瑾及郓州天平军节度使朱瑄自知不敌,遂再次向晋军求救。

李克用派李存信去救,李存信屯兵莘县,被魏博节度使罗弘信伏击,败退洺州。李克用亲自带兵攻打魏州,在洹水与罗弘信交战,李存信又败,致李克用子李落落阵亡。

六月,李克用破魏州成安、洹水、临漳等十余城。十月又在白龙潭击败魏军,并攻打观音门。朱全忠救兵赶到,魏军之危方解。

乾宁四年,燕王刘仁恭叛晋,大败李克用于安塞。光化元年,朱全忠遣葛从周攻下河北三州,李克用派周德威出兵青山口,在张公桥败于葛从周部。

同年冬,潞州节度使薛志勤去世,李罕之接管潞州,叛投朱全忠。

光化二年,朱全忠派从叔朱琮攻破承天军,后又攻破辽州到达榆次。未料遇到晋国能征惯战之将周德威,一举在洞涡击败朱琮。

同年秋,晋将李嗣昭起兵反攻,再取泽、潞两州。次年在沙河击败汴军,再夺洺州。朱全忠亲自带兵围击,李嗣昭败走青山口,夺取怀州。

随后汴军攻打镇、定两州,二州皆脱离李克用而依附朱全忠。至次年天复元年,朱全忠被封梁王,率军攻下晋州、绛州、河中,擒王珂。

至此梁晋交战十余年之久,李克用失去三个同盟,只得写书送礼向梁求和。

朱全忠见这位老对头肯于主动服软求和,反而认为晋国气运已衰,可一鼓而下,遂不从其请,大举进攻晋军。

四月,梁军五路并进:朱琮进入天井,张文敬进入新口,葛从周进入土门,王处直进入飞狐,侯言进入阴地。

朱琮先取泽、潞两州,副将白奉国攻破承天军,晋军辽州守将张鄂、汾州守将李瑭皆迎降梁军,一时间晋国诸州之地人心惶惶。

可煞作怪!这时偏逢天降大雨,梁军士兵多病,只得撤军而回。

晋军趁势发动反攻,再夺汾州,诛杀刺史李瑭。周德威、李嗣昭夺取慈、隰两州。

天复二年,晋军进攻晋州、绛州,却在蒲县大败。梁军乘胜攻下汾、慈、隰三州,并围太原。李克用大为恐慌,打算逃到云州,又想逃往匈奴,犹豫不决。

这时老天又来帮忙,梁营突发疫情,再次被迫退兵。周德威夺回汾、慈、隰三州。

镜头转换,西川成都。

天复三年,西川节度使王建于成都受封为蜀王,其后天佑三年建立行台。

次年梁太祖朱全忠禅代大唐,遣使臣向王建通告说明。

王建不承认后梁,遂自立为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年号武成,封授百官。

王建一生征战,当上皇帝之时已六十岁,进入暮年。于是与诸官商议,选立太子。

长子王宗仁幼年患病成为废人,次子王宗懿被立为太子,却旋即死于宫廷斗争。王建欲立雅王宗辂或信王宗杰,一时难以确定。

妃子徐氏因美貌深受王建宠爱,便力荐己子王宗衍为皇太子。因其广交朝臣官宦,众官便联合上表,称王宗衍才器英武,实堪社稷之托。

王建受不住徐妃在宫内外合力煽惑,遂册立王宗衍为太子。

因见宗衍酷喜斗鸡、击球,遂自叹道:我百战而立此基业,此辈岂能守之乎!

于是后悔,欲改立信王宗杰。不料信王无此福?,突然暴死。王建疑是徐妃下毒致死,但又不愿深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