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集 平梁灭蜀(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没有内鬼,便无外侵。

王都闻说契丹大兵来到,急发使告急于晋王。李存勖遂自镇州将亲军五千救之,又遣神武都指挥使王思同率兵屯戍于狼山之南,以拒契丹骑兵。

翌年正月,晋王李存勖先败契丹前锋万骑,继之又于望都大败契丹中军。契丹国主至此大悔,引败兵北撤至易州,时值连天大雪,人马损失惨重。

阿保机遂自幽州撤出塞外,带新州团练使王郁以归,自是不听其谋。

天赞二年秋,王郁及阿古只在燕、赵一带攻城略地,攻下磁窑务。后随辽太宗平定渤海,作战有功,复得契丹主信任,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改任崇义军节度使。

王郁就此羁留契丹,最后死于宜州,不复再提。

龙德二年正月,朱梁北面招讨使戴思远欲报前番兵败之仇,先以杨村之兵袭魏州。并料知晋将李嗣源必然有备,复以五万兵力攻德胜北城,重重包围,昼夜猛攻。

晋王李存勖闻讯,自镇州回师魏州。

梁军久攻魏州德胜北城不下,恐被晋前里外夹击,遂解围而去。

八月,梁将段凝、张朗等夜渡黄河袭取卫州,执杀晋卫州刺史李存于。又与戴思远联兵攻陷淇门、共城、新乡,于是澶州以西、相州以南重为梁所有,梁师重振。

西元九二三年,天佑二十年,四月。

晋王李存勖接受诸镇及朝中文武百官劝进,在魏州称帝,改天佑二十年为同光元年。乃沿用唐为国号,又追赠父祖三代为帝,与唐高祖、唐太宗、唐懿宗、唐昭宗并列为七庙,以示己为唐朝合法继承人,史家称为后唐。李存勖便乃后唐庄宗是也。

当时后唐疆域,辖有魏博、成德、义武、横海、幽州、大同、振武、雁门、河东、河中、晋绛、安国、昭义等十三个节镇、五十州郡。

唐庄宗登基为帝,调李嗣源任横海军节度使,进拜检校太傅,兼任侍中。

当时梁唐两军主力对峙于黄河沿岸,梁军急攻泽州,后唐潞州守将李继韬叛附后梁。

庄宗便与李嗣源商议,欲出兵奇袭郓州,以切断梁军右翼。李嗣源亲率五千步骑渡过济水,趁梁军不备袭破郓州,拜为天平军节度使。

梁末帝闻说郓州被晋军夺去,知道李嗣源非是常人可敌,乃起复老将铁枪王彦章,命其率军进逼郓州,复夺此重镇。

李嗣源闻说是王铁枪带兵前来,亦不敢轻敌,自亲引重军坚守郓城,命义子李从珂率骑兵迎战,在递坊镇大败梁军前锋,俘获梁将任钊以归。

李存勖命朱守殷严守德胜南北两城,自率亲军进屯澶州。

王彦章出兵杨村渡,攻克德胜南城,继而顺河东下,攻打杨刘城。依其本意,是欲先隔断河北唐军与郓州联系,再图收复郓州。

李存勖闻报德胜南城已失,遂命朱守殷放弃北城,浮河而下,协助李周固守杨刘。

两军各自沿河疾进,边行边战,互有胜负。不久王彦章进抵杨刘城下,挥军强攻,昼夜不息,并以巨舰九艘横亘河津,阻拦唐军增援。

因见杨刘屡攻不克,只得退屯城南,筑垒连营,以阻击唐军渡河。

六月,李存勖亲临杨刘,一面命唐军出营挑战,牵制梁军兵力,一面命谋臣郭崇韬领兵奔赴博州,在黄河东岸修筑新城,以接应郓州唐军。

王彦章率军急攻博州新城,另以十余艘巨舰置于黄河中流,配合陆军步兵作战。

郭崇韬据城坚守,李存勖亦率军自杨刘增援。

王彦章闻报李存勖亲至,只得撤军,解了郓州之围,引梁军退保邹家口。

李存勖与郓州李嗣源重新恢复联系,由此军威大壮,与梁军攻守之势渐为逆转。王彦章歇兵旬月,复来急攻杨刘,再次被唐军击败,遂撤师西归,退保杨村。

如此征战两月有余,大小一百余战,王彦章孤军面对唐军三路兵马,且一路是唐天子亲征,一路是第一战将李嗣源,郭崇韬复又智计百出,皆非易与之辈。

王彦章便与诸将闲论:我等在此苦战,朝廷尚不知乎?何无一兵一卒前来相助耶!

话犹未落,门军入报:朝廷天使到来,并有大将段凝引二百亲军相随。

诸将闻此皆怒:只带二百军来,济得甚事!

王彦章道:莫非大队人马在后未至,先来传信于我?必是如此。朝廷没有忘记我等,那便好了,那便好了!

遂引众将出迎钦差,因为心情激动,竟至脚步都有些踉跄。

众将看到主将如此,知其这两个多月殚精竭虑抗敌,不眠不休,以致如此。不禁皆为其感伤,且为朝廷终派援兵而慰。

钦差见王铁枪亲自迎出,虚言客套几句,进入中军大帐,面南而立,宣读圣旨:皇帝诏曰。王彦章受领重任,却有意怠军,经月来屡战不胜,空费时日,又耗朝廷粮饷,折损将士。今召回朝廷叙罪,另委段凝代替其招讨使职务。旨达即行,休得违误。

王彦章跪听圣旨已毕,不由惊炸,气愤填胸。

诸将皆大哗而起,便要抽刀拔剑,欲先杀段凝,再找天使理论。

画外音:原来末帝朱友贞此旨,是段凝因前番梁军在德胜城大捷,以为唐军不堪一击,欲得战功兵权,遂向朝廷大臣行贿;又与赵岩、张汉杰等人合谋,向梁帝隐瞒王彦章战功。又于王彦章战败之时,故意夸大败绩,诬陷其饮酒轻敌。朱友贞受惑,这才下旨换将。

王彦章此时本已神魂俱惫,闻旨本来怒火大炽,转念一想,倒也松一口气,当下止住众将,交卸帅印兵符,即随天使回汴梁而去。

段凝送走天使及王彦章,便即登台拜帅,高坐虎皮高交椅,发号施令,得意洋洋。

王彦章回到汴梁,歇息体力充足,又饱睡一晚,次日上殿,便在朝廷上慷慨陈辞,力言自己连月来战功,并无一句虚言。梁末帝闻罢黯然无语,心中大悔。

赵岩、张汉杰却暗中指使有司弹劾,说王彦章在帝前不恭,恃功倨傲。

梁末帝以为有理,遂令王彦章卸职回家思过。

王彦章更无他话,回至府中便闭门杜客,高卧而睡。

梁军更帅换将消息,早就报到唐营。

唐庄宗被王彦章引兵死死拒住黄河,且有攻有守,正感无计可施,忽闻细作报说王铁枪莫名其妙被梁主召回,不由惊喜若狂。

于是立即下令:命李嗣源佯攻杨村,拖住段凝;自引大军南下,全力向兖州进攻。

兖州守将不敌唐主攻势,急遣使回汴州告急。梁末帝无奈,只得命众臣亲到王彦章府中相请,再度委其披甲挺枪,前至兖州迎战李存勖。

此时后梁主力皆归段凝统领,国中更无精兵可用。朝廷只得尽搜汴梁城中所有,将五百名新经招募骑兵都交给王彦章,另派张汉杰监军。

王彦章说不得放下恨怨,率军渡过汶水,计划进攻郓州,强迫唐军自兖州回兵来救,再伏兵于道击之。

但天厌朱梁,欲灭其祚,王彦章刚至递坊镇时,便被后唐军精骑袭击。

王彦章虽勇,奈因兵少不敌,只得复又撤至中都。

时年八月,梁末帝朱友贞不知前线形势如何,便下旨部署全部梁军四路反击:命段凝攻澶州、董璋攻太原、霍彦威攻镇州、王彦章攻郓州。且严命务必于十月向唐军发动总攻,直下晋阳,擒其皇帝,一统华夷。

梁末帝发出总攻之令,却恐汴州防守空虚,又命梁军掘开滑州南面黄河大堤,以阻止唐军进攻汴州。

大水便如天河倒泻,不但将汴州京师化为泽国,百姓流离失所,庄稼颗粒无收,同时反将梁军主力阻隔在黄河以北,再不复能归国还救。

段凝、董璋、霍彦威三路军由是皆无战心,部将非逃即降,一时大乱,互不统属。

梁将康延孝战之不利,又被大水断了归路,只得投降后唐。且将后梁军情尽数告知李存勖,又提议请唐军趁虚袭取汴州,自愿为向导前锋。

朱友贞决河放水之策,果真是立竿见影,神效无二。

李存勖既得康延孝之助,乃率大军自杨刘渡河,进抵郓州。命以李嗣源为前锋,攻破中都,务必生俘铁枪王彦章。

李嗣源奉命,率部下三千精骑兼道而行,只半日间便至中都城下,列好阵势,派军向城上讨敌骂阵。

王彦章早知三路大军必然无功,自己部下只有五百新兵,便欲自守不能,何谈进攻?自是在中都半步动弹不得,进退惟谷。

此时闻听劲敌李嗣源兵临城下,只得分兵派将,出城一战。

自忖正面对敌,难保必胜,于是唤过一名亲兵,与其对换衣甲,暗嘱如此如此。

计议已定,大开城门,杀出城外。

那亲兵奉主人之命,穿了元帅衣甲,雄纠纠气昂昂位于班首,引众而出,背城列好阵势,冲对面唐军叫道:大梁三军统帅王铁枪在此!李嗣源小儿不知天高地厚,既来犯我虎威,可敢亲自出战?若派别将出马,便不是好汉!

李嗣源闻言,火冒三丈,对部下诸将道:老儿如此可恶,竟敢小觑于我。尔等听了,皆不得上前相助,被梁军笑话。只见某枪挑老儿于马上,尔等便上前夺城,不得有误!

叮嘱已毕,挺矛催马,直奔那个搦战小军。

铁枪王彦章躲在门旗影里,见李嗣源跃马亲来,不由暗中祝道:天可怜见!若是大梁不合败亡,便使我杀此狂贼。

虎吼一声,蓦地里从门旗影下飞出,斜刺里杀出,直奔李嗣源左侧马后冲至。

李嗣源如狂风奔驰,目不邪视,眼中只有假冒的王铁枪,哪里顾得斜刺里人来?

说时迟,那时快!却见唐军阵中早飞出一匹枣红战马,犹如狂风闪电,马上战将大喝一声,手中铁槊突出,无声无息,已刺入王彦章左肩,槊尖透甲而出。

那边厢李嗣源也早到假彦章马前,只一矛便将其挑于马下,登时落地身死。李嗣源不由大为惊讶:大名鼎鼎王铁枪,怎生如此不济?

唐军一拥而至,杀散五百新兵,趁势夺了中都。

李嗣源入城,传令击鼓升帐,聚集诸将。

诸将纷纷前来献功,小军捉得监军张汉杰来献,一将擒拿王彦章上堂。

李嗣源惊讶道:噫!这里怎地又有一个王铁枪?

看那生擒王彦章之人,认出乃是朱梁降将,现为前锋副指挥使,名唤夏鲁奇。因在战阵中识破王铁枪分身之计,无声无息突阵而出,只一槊便刺伤王彦章落马,故此生擒建功。

夏鲁奇甚为得意,向李嗣源叉手施礼道:殿下被那假冒王铁枪用激将法哄了,只因被他谩骂,故此一怒之下真假难辨。某当年在梁王帐前,与王铁枪乃是同僚,见其颔下无须,便知是假。王铁枪从旗下出马偷袭,若不是前先大吼一声,某亦不能即时识破。因各自偷袭,殿下不曾防备王铁枪,他也不曾防备在下,这才一合中招,被某扎伤生擒。

此言说罢,李嗣源与满帐众将皆哄然大笑,五彦章则垂头丧气,闭口不语。李嗣源即命将张汉杰推出囚禁,又亲下帅案,为王彦章松绑,传令治伤。

次日巳时,唐主李存勖亲率大军到来。

李嗣源与诸将接进城中,至府衙高坐,再报战功,重叙作战经过。

唐帝闻说生擒了铁枪将,不由惊喜若狂,急命与那监军张汉杰一并请来相见。

不一刻,侍卫将王彦章、张汉杰引至。张汉杰见唐帝在坐,急行三拜九叩之礼,口称吾皇陛下,连呼万岁千秋。王彦章却只以常礼相见,并不大礼参拜。

唐主亦不怪他,皆命赐座,并问王彦章道:早闻将军大名,极善用兵。今我两军决战,将军因何不防守兖州重镇,却贪恋此小城中都,且无防御工事?

王彦章摇头叹道:某被奸贼陷害,早就失了兵权,众军皆不归我调度。手下只此五百新兵,如何能守兖州?

侧首怒目张汉杰,恨道:若非此贼谄奏于梁帝,使我弃军归于汴梁,某料陛下今日难入此城,更休说兖州不兖州耳。

唐军诸将见其奏对无礼,皆都出言喝斥。

唐庄宗却不以为忤,反而深以王彦章之言为然,点头赞叹一回,立命左右:给张汉杰撤座,将此贼拿下,即刻推出斩首!

张汉杰哧得变颜更色,疾呼“饶命”。侍卫便如鹰拿燕雀,从坐间拎出,一刀砍了。

李存勖既命斩了张汉杰,乃问王彦章是否愿降。

王彦章却颇为轻视庄宗,只是闭口不言,以示不降。

庄宗不悦,遂请其下去养伤,又派李嗣源前去劝说。王彦章因为伤重,又与庄宗相见对答半晌,回房后便倒卧于榻,不能起床行走。

李嗣源走到王彦章榻前,以平辈之礼相见,王彦章借口有伤,却不回礼,并以李嗣源小字“邈佶烈”称呼,以示轻蔑。

李嗣源亦乃老王李克用义子,且是暴烈脾气,如何忍得这般轻视?当下只顾生气,也不再劝,便以其坚执不降,回复庄宗天子。

次日一早,李存勖下令大军开拔兖州,命人以肩舆送王彦章前至任城休养。

王彦章以伤患痛楚为由,不肯出发上路。

李存勖仍不发怒,派人询问王彦章:依将军看来,我大唐皇帝陛下此行,能否成功?

王彦章冷笑道:某虽兵败被擒,但段凝麾下仍有六万重军,皆乃是当年梁王朱温起家旧部,对大梁朝廷忠心耿耿。其又曾随王某征战多年,绝不会轻易叛变,必拼力以抗。因此任你多少唐军此去,决计难以成功。

问者将其此言归报唐主,李存勖闻此回应大为不悦,便知道王彦章必定不会归顺,于是临出城前,下令将其斩首。

可惜一代名将王彦章,武艺天下无二,用兵韬略无对,因屡被梁主猜忌,更兼朝中小人陷害,却就此效忠朱梁而死,也使青史千载留名。一代将星就此陨落,享年六十一岁。

王彦章即死,庄宗复又后悔,为之叹息良久,下令择地安葬,商议大军起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