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卢军少帅王师范:最后一位忠于大唐的节度使(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气象》最新章节。
黎明时分,王茂章与王师范合兵一处反击宣武军。宣武军经过整晚鏖战早已疲惫,被打得大败。朱友宁毫无惧色,纵马从高地上俯冲下来,没想到马匹突然绊倒,他摔落在地,被青州将领张士袅所杀,首级送往淮南。
王茂章、王师范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米河(山东淄博北),俘斩万余人。
朱友宁是朱全忠的侄子,习诗礼、懂兵法,跟随朱全忠南征北战,深得朱全忠欣赏。朱全忠得闻噩耗,昼夜兼程赶来报仇。
七月十四日,宣武大军抵达临朐(山东潍坊市临朐县),猛攻青州。
王师范出城应战,大败!
屯驻青州城外的王茂章紧闭营垒,示弱不战。待宣武军稍有松懈之际,他率骑兵拆毁栅栏,在敌阵中驰骋冲杀。不一会儿,又返回营中举杯痛饮,而后再次杀出。如此往返多次,如入无人之境。
朱全忠在高处观战,得知这员猛将是淮南王茂章,不禁叹惜着说:“假如能让我得到他,平定天下又有何难!”
双方战至晡时(下午四点左右),宣武军方才撤军。
王茂章看到双方兵力相差过于悬殊,知道再战无益,不愿把这支淮南精锐埋葬于异域他乡,便在当晚引军退入淮南。
密州刺史张训听说王茂章走了,对他的将领说:“宣武军要来了,咱们如何抵挡!”
大家意见是把城内物资抢光,再放把火烧掉。张训不同意,令人将城中府库封存,在城头插满旗帜,而后让老弱残兵在前,他亲率精兵殿后缓缓而去。
等到宣武军到达,见城头旗帜林立怀疑有诈,竟不敢入攻。停留数天,方发觉淮南军已撤走。进入城中,见城池毫无毁损,也就不再追赶。
【04】实力不济,兵败归降
八月初一,朱全忠眼见大局已定,留下大将杨师厚继续攻打青州,率军返回大梁。
淮南援军撤走,对王师范来说无疑是个致命打击。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拿平卢全境军民作本,继续与宣武军血战到底;要么认清形势,讲和投降。
王师范选择了后者!
九月二十一日,王师范派节度副使李嗣业、兄弟王师悦向杨师厚请降,在降书中解释道:“我王师范不是有意背弃盟约,全因韩全诲、李茂贞以天子名义令我出兵,我不敢违背!”
此时朱全忠因李茂贞、杨崇本重新发兵进逼长安,担心他们再把昭宗劫走,正要亲往长安将昭宗接到洛阳。加之平卢尚有十余万军队,再打下去势必牵扯精力,也就接受了王师范的请降。
王师范没有忘记仍以孤军坚守兖州的刘鄩,对杨师厚说明攻打兖州是自己决策,刘鄩只是执行命令,请宽恕他的罪过,并派人通知刘鄩放弃抵抗。
再将话题转向刘鄩。
葛从周自邢州赶来猛攻兖州,葛从周的母亲登城对葛从周说:“刘将军待我很好,非但没有伤害我,反而侍奉的非常周到。大家各为其主,你要好好考虑!”
葛从周见老母安好,被刘鄩仁义所感,攻城便不再那么急迫。
刘鄩将城中老弱妇孺全部放出,只留年少力壮的坚守城池,与他们分衣食、同甘苦,且严令士卒抢掠百姓。双方虽然互相对峙,城中却是秩序井然。
围城时间一长,加之外援断绝,军心士气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刘鄩副帅王彦温趁人不备,翻出城墙投降,很多士卒跟他一起逃了过去。
刘鄩在城上从容宣布:“凡没有接受我的指令,擅自跟随副使前往宣武阵营的,斩!”
淄青士兵搞不清状况,不敢再随意出城。而对面宣武军也怀疑王彦温是诈降,将他拉到城下斩首!
这下彻底打消了淄青士卒投降的念头,众志成诚跟随刘鄩抗敌。
待王师范归顺朱全忠,葛从周钦佩他的为人,以祸福逆顺的道理晓谕他,刘鄩说:“我受王公之命防守此城,现在王公失势,如果不接到他的命令就投降,这不是将领应做的事。”
待王师范使者前来劝诫,他这才出城降于葛从周。
葛从周专门替他置办行装,将他送到大梁(河南开封)拜见朱全忠。
刘鄩说:“我区区一个降将,还没接到梁王宽恕的命令,怎敢乘马着裘。”于是穿白衣,骑驴抵达大梁。
朱全忠与他一番交谈,深感这是大才,直接将他任命为保大军节度使(辖鄜、坊、丹、延四州,治所坊州,即陕西延安黄陵县),成为节制一方的统帅。
刘鄩没让朱全忠失望,先后平定刘知俊、蒋殷叛乱,打败晋王李存嗣,击退吴军进攻,立下战功无数,成为后梁名将。
有立场、有原则、有底线、有操守,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能做到这“四有”,即便是敌手也会赞誉有加。
反之,如果泯灭良心、不干人事,只知踩着别人往上爬,往往爬得越高、摔得越惨!
【05】义士归天,慨然赴难
天佑元年(904年)八月,朱全忠指使朱友恭、氏叔琮将唐昭宗弑杀于东都行宫,扳倒了他篡位称帝的最大一块石头。
自此,偌大北方除李克用雄据晋阳(山西太原)、李茂贞龟缩凤翔外,已尽归朱全忠所有。
没了后顾之忧的他,哪里还将淄青四州放在眼里。
昭宣帝天佑二年(905年)二月,梁王朱全忠任命亲信幕僚李振为淄青节度使,接替王师范。
王师范奉命举族西迁,抵达濮阳后,王师范骑驴前行,以示有罪在身。到了大梁,朱全忠按客人礼节接待了他,虽不热情却也周到。
三月十一日,朱全忠先将王师范任命为河阳节度使,后又调整为金吾上将军,闲居洛阳。
之后,朱全忠忙于禅位登基。为了保持后方稳定,避免不必要的动荡,一直没动王师范,王师范也得以在洛阳悠哉的生活了几年。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年)四月十八日,朱全忠在开封即帝位,建国号大梁,史称后梁!
开平二年(908年)正月,朱友宁妻子拜见朱全忠,哭着对他说:“陛下建立大梁,朱氏阖族蒙受国恩。唯独我老公不幸,因王师范叛乱死于战场。而仇人居然还在得享清福,我实在深感痛心!”
朱全忠以手拍额,愤声道:“你要不说,我几乎忘了这个逆贼!”
正月初十,朱全忠遣使到洛阳诛灭王师范全族!
使者先让人在王师范府宅旁挖了个大坑,再召来王师范传达敕令。
王师范大摆宴席,与全体宗族按长幼辈份依次入席,平静的说:“死生在所难免,何况是像我这样的有罪之人!我不愿死后尸体被胡乱摆放,失去长幼次序!”
而后,全族二百余人依次走到坑边,引颈受戮。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消灭后梁的庄宗李存勖为表彰王师范效忠大唐的功劳,为其平反,追赐太尉。
古时君子在决定某件事该不该做时,通常不是用利益大小来权衡,而是靠是非标准去评判。
符合人伦道义,即便力有不及,都会全力为之。不符合人伦道义,纵然利益再大,也不妥协低头。
以王师范的睿智,不会不知道冒然与朱全忠对抗是什么结局!但天子有难,又岂能只顾自己偏安!
兵败后,他也可以凭借四州军民,把战争再拖上几年,直至所有人都与他一同玉碎。但他不忍阖境涂炭,毅然息戈止战,与全族二百余人潇洒赴死。
君子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万事对得起良知,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