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开局:召唤锦衣卫》最新章节。

暮色如墨,沉甸甸地压向这座古老的帝都。护城河的水面倒映着城墙上新张贴的告示,墨迹在渐浓的夜色中仿佛流淌着暗红色的血光。

六扇门玄铁令牌催动的八百里加急,如同瘟疫般迅速将《肃靖江湖百十条》的寒意,精准地刺入了京城每一个角落的肌理。

明宁大街的血迹尚未完全冲刷干净,空气中还残留着淡淡的铁锈味。

卖炊饼的老王头哆嗦着手收拾摊子,眼神不住瞟向街对面那张崭新的、几乎盖住了半面墙的《百十条》法榜。

几个识字的老主顾围在那里,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儒生颤巍巍地念着:“…无引者,视为非法结社,立行取缔!首恶枭首,从者流三千里!…身世如迷雾,籍册定乾坤…隐匿不报…鸡犬不留!”

“老天爷…”旁边卖菜的张大婶脸色煞白,手里的菜篮子差点掉地上,声音都不自觉拔高了几分,“这…这是要把那些高来高去的爷们儿,都当牲口一样登记造册了?还要交税?那…那以后他们打架,是不是不敢在咱街面上打了?咱这些小老百姓,可被他们折腾怕了,三天两头就在街上打得昏天黑地,东西被砸坏不说,还连累咱担惊受怕。”

“打?”一个跑腿的小伙计嗤笑一声,带着点莫名的快意,“张婶儿,您没瞧见刚才血手人屠的下场?三大名捕出手,跟碾死个臭虫似的!以后还敢在京城亮刀子?看见那‘斩立决’三个字没?甭管对错,敢动手就是死路一条!以前那些江湖人仗着有点功夫,在京城横冲直撞,咱们这些普通人哪敢吭声。现在朝廷下了这狠招,我看他们还怎么张狂。”

他声音不小,引得周围几个原本行色匆匆的路人也不由自主地慢下脚步,望向那张仿佛散发着血腥气的法榜,眼神里混杂着恐惧、茫然,还有一丝长久被江湖纷争压迫后陡然看到强力管束的、隐秘的期盼。

但更多的,是深深的忧虑——朝廷如此酷烈手段,那些无法无天的江湖人,真能乖乖就范?若不能,这京城,怕是要掀起滔天血浪了。

一位头戴毡帽的中年汉子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开口:“话虽如此,可江湖人向来自由自在惯了,这新法如此严苛,他们能心甘情愿遵从?万一他们不服,联合起来反抗,朝廷应付得过来吗?到时候遭殃的还是咱老百姓啊。”

旁边一位老者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朝廷此举也是无奈之举,江湖乱象丛生,再不整治,这京城恐怕永无宁日。只是这手段太过强硬,难免会激起江湖人的逆反之心。希望朝廷能有后续的妥善安排,既能约束江湖,又不引发大乱子。”

人群中,一位老者微微皱眉,沉吟片刻后说道:“虽说这江湖人一向肆意妄为,搅得京城不得安宁,可这《肃靖江湖百十条》手段着实狠辣。不过话说回来,陛下如此雷厉风行,实乃英明神武啊!想那陛下年纪轻轻,却有这般果敢决断。麾下更有百战精锐,十万穿甲军,兵强马壮,这些江湖人士在朝廷大军面前,可不就如土鸡瓦狗一般。”

“是啊是啊,”一位路过的绸缎庄老板连忙附和:“陛下此举也是为了咱京城百姓的安稳。之前江湖人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咱们这些小老百姓走在街上都提心吊胆的。如今有陛下这般铁腕整治,往后的日子应该能太平些了。”

“可这江湖人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一个卖杂物的摊贩小声嘀咕着:“就怕他们狗急跳墙,做出什么极端的事儿来。”

“哼,他们敢!”老者用力一甩袖子,底气十足地说:“陛下既然敢下这道诏令,必定是有十足的把握。那些江湖人若敢反抗,十万穿甲军踏平他们的老巢!陛下的威严,岂是他们能挑衅的。”

周围的人听了,都微微点头,眼中既有对未来京城安宁的憧憬,也有对那未知变数的隐隐担忧。暮色愈发深沉,那张贴在墙上的《百十条》法榜,在昏黄的灯光下,仿佛成为了京城命运转折的一道厚重符印,而少年皇帝的这一举措,究竟会为这座古老的帝都,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人都在忐忑不安中静静等待着。

这时,更夫老李头敲着梆子走过,嘶哑的嗓音在寂静下来的街道上格外清晰:“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朝廷新法,肃靖江湖…”声音在空旷的街巷里回荡,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沉重。

——————

紫宸殿的龙涎香尚未散尽,西城明宁大街的血腥气已被寒风卷走,但另一股更为沉重、更为压抑的气息,却如同无形的阴云,随着夜色彻底笼罩了这座帝国的心脏——京城。

《六扇门肃靖江湖百十条》的法榜,如同诸葛正我挥出的无形巨手,一夜之间,将冰冷肃杀的墨字拍在了京城各处最显眼的位置。城门、衙署、市集、乃至一些往日里江湖帮派盘踞的堂口附近,都糊上了这张散发着铁锈与血腥味的“催命符”。

消息,比八百里加急的马蹄更快地钻进了京城每一座高门大院的朱门之内。

——————

京城。

长公主府

暖阁内炭火烧得正旺,熏香袅袅,隔绝了外界的寒风与喧嚣。几位身份显赫的勋贵正围坐品茗,气氛却远不如炉火温暖。案几上,一份誊抄的《百十条》静静躺着,墨迹如刀。

“疯了…真是疯了!”一位小侯爷,手指颤抖地点着那卷轴,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悸:“登记产业?连田庄、店铺、赌坊、青楼都要报?这…这和扒光了让人看有何区别!还要足额缴税?那些暗地里的营生,如何见光?如何缴税?”

他是开国勋贵之后,家族在京城及江南经营数代,明暗产业盘根错节,赌坊、放贷、甚至一些见不得光的走私,都是维系家族奢靡的命脉。这《百十条》,无异于一把尖刀,直接捅在了他最不能示人的软肋上。

“何止产业?”另一位、面容儒雅的中年人,曾经的户部的一位实权侍郎,此刻脸上也全无平日的从容,只剩下凝重:“身世籍贯、师承门派、常住地址…这是要把所有人的根底都刨出来,放在六扇门的案头上!以后还有何秘密可言?连家里养了几个护院,都要烙印登记!这…这简直是视我等为囚徒!”

他代表的是一批与江湖门派有千丝万缕联系、甚至暗中扶持某些势力为己用的文官集团。信息的透明,对他们而言是致命的威胁。

暖阁主位,身着华贵宫装的长公主李明珠,当今皇帝的亲姑姑,缓缓放下手中的茶盏。她保养得宜的脸上看不出太多情绪,眼神却深邃如古井,扫过在场众人。

“都慌什么?”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瞬间压下了阁内的躁动。

“殿下…”小侯爷急切道:“这可不是小事!诸葛正我那条老狗得了圣旨,是真要下死手的!您没听说吗?昨夜西城,无情、冷血、追命三人联手,血手人屠杜千山连三招都没撑过就被废了!这还只是个开始!他六扇门如今是奉旨杀人,有恃无恐啊!”

“本宫知道。”长公主的声音依旧平稳:“正因为知道,才要你们沉住气。”

她目光再次落在那卷《百十条》上,指尖轻轻划过“屠宗灭门”、“斩立决”、“格杀勿论”等字眼,眼神微冷,却并无惧色。

“景炎这孩子…心气太高,手段也够狠。”她语气复杂,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叹息:“十万穿甲精锐坐镇京畿,三方边军虎视眈眈,锦衣卫、罗网、六扇门,影密卫…这些藏在暗处的眼睛和爪子,比明面上的刀更让人心寒。你们觉得,他颁下这道法令,是临时起意,还是蓄谋已久?”

众人闻言,心头都是一凛。是啊,如此详尽、如此狠辣的法令,绝非朝夕可成。联想到皇帝登基以来,不动声色地清洗朝堂、掌控军权、甚至将手伸向南楚和西越…这《百十条》的颁布,更像是他庞大棋局中早已预定好的一步杀招!目标直指那些游离于朝廷掌控之外、甚至可能威胁统治的江湖势力和…依附于这些势力的某些权贵!

“新政在前,陛下…是要彻底掌控一切。”这位曾经的户部侍郎低声道,带着一丝明悟后的恐惧:“江湖,不过是另一个开刀的对象。这《百十条》,既是枷锁,也是试探。看谁敢跳出来当那只儆猴的鸡。”

“不错。”长公主微微颔首:“所以,这个时候,谁跳,谁死。诸葛正我奉的是皇命,手持的是尚方宝剑。他巴不得有人抗法,好让他杀鸡儆猴,立威天下!你们觉得,凭我们府里养的那些所谓‘高手’,挡得住城外那十万枕戈待旦、只听皇帝号令的虎狼之师?”

一番话,如同冰水浇头,让暖阁内瞬间死寂。小侯爷脸上的愤怒被后怕取代,侍郎的凝重中更添了几分苍白。他们猛然想起,就在数月前,几个仗着祖荫和些许兵权、试图在朝堂上给少年皇帝“使绊子”的老牌勋贵,是如何悄无声息地被褫夺爵位、抄家流放,皇帝的刀,又快又狠,从不拖泥带水。

“那…那我们名下的那些产业…”小侯爷声音干涩,带着浓浓的心疼和不甘。那可是几代人积攒的真金白银!

“断臂求生。”长公主吐出四个字,斩钉截铁:“该报的,立刻去六扇门分衙登记!账目,连夜给我做干净!那些实在见不得光的…壮士断腕,立刻切割干净!宁可损失惨重,也别留下把柄让人抄家灭门!至于税赋…”

她看向这位自己曾经提拔过的户部侍郎:“该交的,一分不少地交!还要交得漂亮!让陛下和诸葛正我知道,我们是顺民,是忠臣!”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芒:“记住,钱没了可以再赚,命和家族传承没了,就什么都没了。景炎要的是绝对的掌控和秩序,只要我们不触他的逆鳞,不挡他的路,安安分分做我们的富贵闲人,他未必会赶尽杀绝。新政,和这《江湖百十条》,是悬在所有人头上的刀,但只要我们缩着头,这刀…未必会落到我们脖子上。熬过这阵风头,总有转圜的余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