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有实力之人无须在意意气之争(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在售楼部的日子》最新章节。

“cat姐,你是预见到所有这些六米的客户收楼时会有麻烦,所以才仗义回来蹲守的吗?”

齐文在前台大声提出疑问。

“不是呢?难道你以为我回来,是为了介绍业主去那些装修设计拉业务拿提成回来的吗?”cat姐一边白着眼,一边款款走出来,“我又不是黄主管,没那么多赚钱的渠道的喔……”

Cat姐就是cat姐,真的损人都是那么没遮掩的!

“我听说啊,黄主管找了外面的人,在我们小区后面的那些空地临时搭建的棚里租了个地方,就是专门是做钴蓝郡这些收了楼的业主的生意,尤其是三期,全部都是毛坯,业主总得要装修才能入住嘛,所以他一点都没避嫌,直接就开干了……”

黄主管那么有能耐啊!怎么那时候在这里竟然看不出来!还被张弛耍的团团转,烽火戏诸侯!

也不知道,跟黄主管提起钴蓝郡这里,他还会对张弛咬牙切齿吗?

这个时代,真的是大家都想尽一切办法,能让自己能多赚点钱就是钱,能让自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就是生,有谁不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中的生活一路狂飙呢?!

无论是沙少妃、雷钧、老崔、谈日新还是黄主管、张弛,都只是时代的一笔淡彩浓抹而已。

说来也奇怪,也不知道是不是cat姐提前给购买了六米晨曦的客户都打了电话,在这周内,都陆陆续续不少该种单元的客户过来现场查看,陆陆续续有不少的整改单、装修申请给到工程部,老崔最近不单单是大忙人,而且是大红人,经常听到美女秘书小冯在隔壁大呼小叫地找老崔,不是说“这个老崔又跑去哪里了”,就是说“这个老崔怎么转眼就不见人影了……”总之,隔壁办公室每隔几分钟就会响起一次“老崔……老崔呢”的警报,他们在玩找老崔的游戏玩的不亦乐乎。

我心里暗笑,估计,这个也是cat姐教训人的手段吧,成熟的人无须在意所谓的意气之争,不直接当场甩脸子,但用行动狠狠地打了老崔一巴子,让他见识到,她吴美彦也是有实力之人,以后的相处,要放尊重一点。总之,现在这个环境里面需要老崔的浓度到达了顶峰。

难道不是吗?这个爹味十足的老狐狸,什么都想掺一脚,什么都想搅合搅合,工程内部所有事宜需要他,营销他也藉着项目总的身份获得总话语权,现在收楼了,连物业、客户都需要他,还不是含崔量爆表啊?

多大的身子就吃多大的米嘛,也不怕自己撑死的!

那天我打开门进去复印室打算复印图纸给客户,一亮灯差点吓了我一跳,只见老崔蹲守在这里,手里拿着图纸不断在批改,涂涂画画,他看到我进来连忙对我“嘘”了一下,用口型说,“别声张,别告诉大家我在这里,我只想清净几分钟,待一会就出去的。”此刻的老崔看起来既有点可怜,也又有点狼狈,完全没了之前的气焰,仿佛一个佝偻着身体的老人,无助地看着我。我连忙点点头,装作没看到,默默忙自己的事,复印完不忘把灯关了,把门带上。

何必呢?何必呢?

总之,cat姐的这些事情,看到我们好爽。

正当我们以为,cat 姐是回来替天行道,为我们发声之际,却发现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

某天,熟悉的邮递员竟上门派来了一封法庭的传票。

孟子斐接过后,拆开来看,原来是中记的起诉,拖欠佣金支付之事。

吕小鬼走过来瞄一眼后,说了一句,“哇,这次真的是要抛头露面了……”

“抛头露面?”

“我是说出人头地。”

“你去死吧,吕小生!”孟子斐说完便追着出去要打死吕小生。

“其实,中记要不要这么紧张啊,佣金不是全数都是有拖不欠的吗?这个月的下个月给,上半年的下半年给,今年的明年给,做这个项目时到那个项目才给……这些都轻松寻常的了……”舒博静静地飘过来说。

“你们今天都干嘛去了,怎么都轻飘飘的……”

“嘘,我们准备去拆……”

渔网?那个吊笼?又有什么收获呢?

我突然非常兴奋,迫不及待地就想跟上。

“黎晴岚,你要干嘛啊?我们要上洗手间了……”鉴鑫突然尖叫地大喊一声。

“死舒博!害我!”

哎呀,真怪我太想知道,那个渔网里面究竟是什么了。

急急急!

“阿岚,那个中记跟你一样心急啊!区区佣金,要不要这样呢?”被孟子斐追得来回跑的吕小生边跑边对我说。“有没有可能不是中记收,他们也是帮人收,要还给别人的啊?”

有道理啊!

80多万的佣金数目,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但,堂堂一间公司,都有稳定的现金流和资金安排,不会说少了这80万,就会运作不了的,怎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律师函,催款函,然后现在又法庭传票呢?

嗯,对方的律师也是一个好手,都是按章办事的,都有秩序有计划的,非常坚持。

受人所托?还是逼人太甚呢?

这里面又究竟有没有故事?

但我一直非常好奇,之前谈生对于这最后的80多万也是主张先不付,让我们先收集中记各种各类的业主投诉事项,集结成册。我们虽然有按着谈生所说的去做,但,业主的投诉五花八门,真的不知道究竟哪个方向才是命中眉心,也不知道哪个方向会泄了老沙的底。所以,如果业主的反应不是很大,事情能当场解决的,我们都并没有过多地往任何一个方向去想,也没有收集记录下来,因此,所谓的集结成册,其实里面的内容也不多。毕竟,我们的脑容量有限,我们也不是吕小生,能将所见所闻串联起来,然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

倒是有一刻,我非常想如果谈日新还在的话,会是怎么样?!中记的背后,是不是像吕小生所说的,就是帮人收的呢?而公司方面,老板是不是知道了这回事,所以才会扣着,一直都不放这一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