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暗流汹涌(二)(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杨过之神雕新章》最新章节。

黄药师的顾虑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刚刚燃起的激进念头。

如今英雄大会是宋蒙双方共同主持的 “和谈” 场面。

若宋方主动派人突袭蒙古水寨,无论理由多么充分,都会落下 “背信弃义” 的口实。

忽必烈正愁找不到全面开战的借口,此举无疑是将刀柄递到对方手中,逼得对方不得不战。

“爹爹所言极是。” 黄蓉率先反应过来,秀眉微蹙,“咱们不能授人以柄。”

“贸然出手,不仅会让江湖同道质疑咱们的诚意,更会给忽必烈不得不出兵襄阳的理由。”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此事需得计划周祥才是。”

杨过也冷静下来,他明白黄药师的顾虑并非多余。

蒙古大军虎视眈眈,襄阳城虽有江湖豪杰相助,但两国实力悬殊依旧巨大。

一旦撕破脸皮,逼得蒙古大军倾巢而出,襄阳城能否守住还是未知数。

“郭伯母说得对,确实不能冲动行事。”

他沉声道,“咱们要既师出有名,又要挫败对方的阴谋。”

一灯大师微微颔首,“阿弥陀佛,杨居士此言有理。”

他双手合十,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对方若真要在英雄大会上动手,必然会露出破绽。”

“咱们只需耐心等待,提前做好万全准备,届时便可后发制人。”

郭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焦躁。

他明白,此刻的隐忍是为了更大的胜利。

“好,就按过儿和大师说的办。”

他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咱们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一方面加强城内和会场的戒备,另一方面密切监视蒙古水寨的动静。”

“一旦发现异常,立刻通报,绝不能让对方的阴谋得逞。”

众人纷纷点头,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夜色如墨,蒙古水寨的中军大帐内,接风宴已近尾声。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帐内的气氛却愈发凝重。

忽必烈放下酒杯,目光扫过帐内众人,最后落在刘秉忠身上,语气严肃:“先生,如今英雄大会暂停三日,咱们何时动手不知先生可有具体的计划?”

刘秉忠放下手中的筷子,用餐巾擦了擦嘴角,神色平静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回大王,计划早已在属下心中。”

他缓缓起身,走到帐壁前悬挂的舆图旁,手指指向襄阳城的方向,“襄阳城城高池深,又有高手坐镇,硬攻绝非上策。”

“咱们此次的目标,并非攻破襄阳,而是要借英雄大会之机,瓦解宋人的心防,摧毁他们的抵抗意志。”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阿其那,“阿其那先生,你的‘再生人’,是否已准备妥当?”

阿其那从黑袍中抬起头,一双毫无温度的眼睛看向刘秉忠,声音嘶哑如同破锣:“刘先生放心,‘再生人’早已炼制完成。”

“到那时,定会给郭靖、杨过等人一个大大的惊喜。”

“好!” 忽必烈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随即目光灼灼地望向刘秉忠,“先生,眼下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啊!!”

金轮法王眉头微皱,他虽支持忽必烈攻打大宋,但对阿其那的邪术却颇为不屑。

“刘先生,此计虽妙,但咱们的风险亦不小。” 他沉声道。

刘秉忠淡淡一笑,似乎早已料到金轮法王会有此顾虑。

“法王放心,老夫早已考虑到这一点。”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与会人等将会提前服用解药。”

刘秉忠目光重新回到忽必烈身上,“大王,决战之日!”

忽必烈闻言,心中大喜。

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杯盘作响:“好!那就决战之日”

帐内众人也纷纷面露喜色,仿佛已经看到了宋国豪杰尸横遍野的景象。

唯有姆拉克依旧闭目养神,仿佛对帐内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刘秉忠注意到姆拉克的异样,心中微微一动。

他走到姆拉克身边,轻声说道:“国师,决战之日的行动,还需您出手相助。不知国师可有异议?”

姆拉克缓缓睁开眼睛,浑浊的目光落在刘秉忠身上,语气平淡:“老夫只负责杀人,其他的事情,与老夫无关。”

“只要将那杨过与阿凡提交与老夫处置,老夫自会出手。”

刘秉忠微微一笑,“届时,国师定能尽兴。”

“不过,还希望国师以护卫大王安全为要!”

姆拉克微微颔首,再次闭上眼睛,不再言语。

刘秉忠心中了然,转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他知道,姆拉克虽然性情古怪,但只要有投其所好,便会全力配合。

酒酣耳热之后,侍从们悄无声息地撤下残羹冷炙,奉上醒神的浓茶,随即躬身退出,帐帘落下,隔绝了内外。

忽必烈挥退了意欲留下的金轮法王与公孙止等人。

帐内只剩下忽必烈、刘秉忠,气氛瞬间从喧闹转为沉凝。

此刻忽必烈脸上醉意全消,目光锐利如鹰,直视刘秉忠。

“先生,”忽必烈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打破了帐内的寂静,“如今英雄大会暂停三日,正是难得的空隙。”

“宋人的注意力已被引开,内部必然松懈。”

“本王在想,是否可借此良机,调动大军,一举拿下襄阳?”

“此城乃是我蒙古铁骑南下最大的绊脚石,若能将之拔除,则江南门户洞开,大事可期!”

他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渴望与杀伐之气,手掌在案几上重重一按,显示出其内心的决断。

刘秉忠闻言,并未立刻附和,他缓缓放下茶盏,目光平静地迎向忽必烈灼热的视线,轻轻摇头。

“大王,不可。”

“嗯?”忽必烈眉头微蹙,显然对这个回答有些意外,“先生何出此言?”

刘秉忠微微躬身,语气沉稳而坚定:“大王,属下此番南下,首要之事,便是传达大汗的旨意。”

他顿了顿,观察着忽必烈的神色,继续道:“西征大军经过前阶段的休整,如今已重新开拔,兵锋直指极西之地。”

“大汗雄图伟略,意在囊括四海。”

“然而,大军西进,国中精锐多有抽调,导致后方空虚。”

“大汗深虑,若此时南朝局势不稳,两国爆发大规模战事,蒙古国恐将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窘境。”

“此乃兵家大忌,纵使蒙古铁骑骁勇无敌,亦难免左支右绌,顾此失彼。”

忽必烈眼神闪烁,他深知兄长蒙哥的雄心,也明白西征对蒙古帝国的重要性。

刘秉忠此言,点醒了他目前蒙古整体战略的侧重点。

刘秉忠见忽必烈沉吟,继续剖析道:“其次,便是此次英雄大会。”

“大王欲借此机会拉拢、分化乃至铲除宋方武林人士,瓦解其抵抗意志,此举甚妙。”

“如今,大会尚未结束,效果尚未完全显现。”

“郭靖、黄蓉、杨过等核心人物仍在,南朝武林力量虽有小挫,根基未动。”

“若此时强行攻打襄阳,且不说能否速胜,必将促使南朝内部所有势力,同仇敌忾,一致抵御大军南下。”

“届时,我军面对的将是一个铁板一块的襄阳,攻坚难度倍增,伤亡必然惨重。”

“这与大汗想要‘稳住南面’的旨意,可谓背道而驰。”

“甚至会影响到大王本身的根基!”

他一番话条分缕析,将全局利害关系清晰地摆在忽必烈面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