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苏则请缨(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塑强汉》最新章节。
管亥讲述完这些背景,不顾荀彧唏嘘,于禁便接着说起了汉中战事。
汉中战事可谓是一波三折。
苏则在长安城下率军投降后,马上便找到管亥,希望他请求西南军团尽快出兵汉中。
出兵汉中,除要剿灭马超那数万兵马外,还另有两个目的。
汉中是益州的门户,甚至是进入益州腹地的唯一通道——无论是走上庸道、陈仓道、褒斜道,还是傥骆道、子午道,都会先到汉中。
当然,还有另外一条通道:由西陵或夷陵溯江而上,过三峡,入巴郡,下大巴山,直扑蜀中平原。
可这条道顺流而下可以,逆流而上可就困难重重。
因为过三峡时,必须要用大量纤夫把船拉上去。
三峡水流湍急,不用纤夫,仅凭划桨、摇橹,船只根本就上不去。
东汉末年巴东有民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长江上的纤夫,存在了两千多年,直到后世出现了动力船,才逐渐消失。
荆州江南四郡也有两条入益州的通道:夜郎道(湘黔古道)和武陵蛮道。
其中,武陵蛮道要经过武陵蛮人(今湘西的少数民族)盘踞的地区,风险比较大。
桓佑联络益州,走的便是由夜郎道进入牂牁郡,再转入綦江道,最后抵达的成都。
苏则认为,汉中是日后护民军攻取益州的跳板,越早归朝廷越好。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汉中太守苏固,是苏则的族叔。
苏则愿意前往汉中,说服苏固归汉。
可管亥带苏则见到于禁后,于禁告诉他,现在汉中尚算平稳,而且益州牧刘焉并未宣称割据益州,故是否要进军汉中,需要先向兵部汇报,然后由内阁联系刘焉,并视刘焉的态度而定。
于禁还告诉苏则另外一个原因:西南军团下一步的任务是收服西羌八族。
“先消边患,再平内乱”,是大帅定下的方略,西南军团不会违背。
于是,苏则主动请缨,他一人南下汉中,说服族叔苏固维持汉中稳定,宣布归汉。
汉中平稳?如果雍凉叛乱之前说汉中平稳,苏则肯定承认。
可现在马超率五万兵马由大散关入汉中,汉中还可能平稳吗?
你以为苏则是如何被管亥辟为刺史府功曹的?
就是因为他这趟汉中之行立下了大功。
苏则是走褒斜道汉中的,一路上倒是顺利。
不过,当苏则入南郑,见了苏固之后,方才得知,马超的兵马,竟然与张修、张鲁打起来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老奸巨猾的苏固忽悠的。
马超刚入阳安关,苏固便带着物资,也入了阳安关劳军。
苏固可是知道,羌兵入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马超麾下有近五万羌兵,他可不敢惹。
苏固不怕张修、张鲁,可他怕马超。
扶风马氏,军伍世家,自伏波将军马援起,代代出武将。
最关键的是,马超带了五万余兵马入汉中。
五斗米军(苏固对张修、张鲁率领的五斗米道信徒的统称)中,虽然还有五千东州军,可其他的都是汉中本地的五斗米道信徒,基本没有战斗力。
所以苏固觉得,自己依仗着自己麾下有五千南郑(汉中郡治所)城守军,还可以与张修、张鲁掰掰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