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苏则谋划(2)(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塑强汉》最新章节。

解决第二个难题的办法是:

把保护汉中百姓的计划告知朝廷,同时向朝廷求援,让朝廷从现在就开始,把支援汉中的粮食,由南阳走上庸道运往上庸。

上庸有了存粮,百姓过去后,自然就不会饿肚子。

哪怕上庸是山地,也能开辟出一些田地。

所以,只需要挺过一年,聚于上庸的二十几万汉中百姓,就基本能够自给了。

而且,有了朝廷的支援,也不用担心驻守西城关的城守军粮草断绝。

至于驻守阳安关的安汉军,和封锁米仓道的安汉军,自有成都方面提供粮草,无须苏则担心。

可苏则的谋划中,为何只守阳安关、西城关,以及封锁米仓道呢?

进出汉中的关隘、道路不是很多吗?

阳安关锁住了陈仓道和祁山道(祁山道本来就不穿过汉中,而从汉中的边缘而过),鸡头关锁住了褒斜道,骆谷关锁住了傥骆道。

哦,子午道上只有一个关隘,就是长安城外的子午关。

汉中这里,没有防备子午道的关隘。

不过,子午道极为难行,一般情况下,根本就没人走。

苏则当然不会管鸡头关和骆谷关,也不会管子午道。

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都是通往关中的。

马超的安汉军还敢前往关中吗?

所以,马超一旦发现被困于汉中,要么攻破西城关去上庸,然后由上庸道去南阳或南郡;要么攻破阳安关,走金牛道入蜀中;要么攻破米仓关,走米仓道入巴郡,再入蜀中。

只要不让马超的安汉军和张修、张鲁的五斗米军走这三条道,就等于把他们困在了汉中。

那时,再无人给他们提供粮草,他们如果不投降,就只能饿死在汉中,给汉中大地当肥料了。

当然,给朝廷的信件,苏则委托管亥和于禁转交。

这样做,不仅是对管亥、于禁最大的尊重,而且还可以让管亥、于禁帮着自己判断一下谋划中的漏洞。

万一他的谋划有漏洞,这个锅可就背大了。

所以,必须让管亥、于禁知道汉中的一举一动。

说不准,如果自己的谋划有漏洞,于禁便会派西南军团来帮他堵住漏洞呢。

苏则便是凭借“保住汉中二十几万百姓、将五斗米军和安汉军困于汉中”这两大功绩,汉中之战一结束,便被管亥辟为刺史府功曹,并上报吏部批准。

从管亥、于禁和成都的刘备给苏则回信后,几乎每隔十天,都会有人前往米仓关前去劳军。

为何要劳军?

当然是感谢马超保护汉中民众呀。

用苏则的话说,哪怕掏光汉中的家底,也要让马超的五万兵马吃好喝好。

他们保护了汉中民众,汉中民众宁愿自己饿着,也要报恩的。

这样一来,哪怕羌兵再凶残,在汉中百姓如此报恩之下,也不可能大肆劫掠、屠戮百姓了吧?

当然,苏则暗地里的动作,马超就不知道了。

他利用安汉军与五斗米军对峙于米仓关之时,悄然开始了备战。

沧海商号与巴蜀商号的交易,转移到了阳安关外汉水北岸的走马岭上。

管亥、于禁专门给苏则派来了一位通晓护民军密码信的人。

大量的守城物资,如滚木、擂石、箭矢、大盾等,在阳安关和西城关中,慢慢积累了起来。

刘备由成都运来的粮食,也很隐蔽地存储在了阳安关;朝廷由上庸道运来的粮食,大部分存储在上庸城(也是上庸关)中,小部分运往西城关,以供守御西城关所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