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慕容绍宗出山(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六龙同朝,家父千古暴君?》最新章节。
高洋大喜:“鲜卑男儿马上得功名,身为我儿子的你,小小年纪便能有如此志向,乃公引以为傲。”
李祖娥则尤甚不舍,最终在高殷的软磨硬泡下选择同意。
高洋遂让娥永乐担任高殷的贴身护卫,保护高殷的安危。
李祖娥则让李生作为高殷的贴身仆从,照顾高殷的生活所居。
次日,高澄任命慕容绍宗为东南道行台、开府、燕郡公。
高澄认为:“慕容绍宗是前燕太原桓王慕容恪之后,燕,这一字,与他而言无疑是意味着父祖的荣耀。
自己做个顺水人情,将其册封为燕郡公,想必慕容绍宗定能明白自己对他的殷切厚望。”
高澄还令魏收撰写讨伐南梁的檄文,大肆谴责萧衍撕毁盟约、出军北伐的不义之举。
而高洋则携带妻儿,备礼三箱,亲自登门拜访堂叔,清河郡公高岳,将高殷托身予高岳。
九月中旬,高澄以高岳为大都督,慕容绍宗为东南道大行台,率领十万大军救援彭城。
司徒韩轨,金门郡公潘乐,左卫将军刘丰,长乐郡公段韶,卫将军斛律光等将领皆随军南讨。
【回到邺城的高澄,感念段韶在高欢死讯尚未发布的时候替自己留守晋阳,遂加封其为长乐郡公】
是日,慕容绍宗手里捧着自己的任命诏书,激动到当场叩首谢恩。
回到屋子里的慕容绍宗看着诏书上册封自己为燕郡公的字眼,格外动容。
慕容绍宗情不自禁回顾起自己的坎坷经历:
“早年间因北方局势混乱,生居代郡的自己渴望建功立业,遂携带家眷到晋阳投靠表亲尔朱荣,得到尔朱荣的器重,成为其重要的幕僚。
在尔朱荣进驻洛阳,掌握朝纲,意欲大肆屠杀百官以立威的时候,自己苦苦劝谏尔朱荣不要大肆屠杀大臣,尔朱荣不听,仍固执己见,策划河阴惨案,以至洛阳城内大量官员悉数祭河,朝廷中央的行政体系一瞬间几近瘫痪,大族子弟惶恐不安。
后来尔朱兆掌权的时候,高欢巧计骗取尔朱兆治下的六镇降卒,以降卒过多,难以供养,向尔朱兆提出要率部去河北解决士卒的吃饭问题时。自己苦苦劝谏尔朱兆不能给高欢在外发展的机会,尔朱兆不听,最终为高欢所覆灭。
自己一心为尔朱氏出谋划策,可惜却屡次无法得到他们的听从,可谓是郁郁寡欢。
后来自己形势所迫,只得投靠曾与自己有同袍之情的高欢。
高欢待自己很是礼遇,经常让自己参预军议,但却一直对自己心怀芥蒂,让自己久任文职,没有让自己独自领兵作战过。
自己并未能得到高欢真正的信任。
如今渤海王澄对未曾担任主帅的自己委以重任,可谓是恩遇殊荣,自己定当要尽力报效。”
高大魁梧的慕容绍宗泪流满面:“满腹筹谋,今朝终有用武之地!”
随军路上。
奉高澄命令保卫两位小公子的刘桃枝,骑马瞥向马车内的高殷和高孝琬。
刘桃枝暗自揣测,这一遭估计又是太原郡公家的小公子突发奇想。
————
九月上旬。
侯景收到高澄的劝降信,遂如常让王伟进行翻译。
王伟:“渤海王的内容大体是:
侯叔叔您是我父亲的好友,也是看着我长大的长辈。
我们两家本来应该结成亲家,子孙相互托付,永成秦晋之好。
如今你既投降伪朝,又臣服南梁,一定是有小人在你身边危言耸听,以至于你做出这种糊涂事。
您的母亲和妻子儿女都住在邺城,如今您的全家人都安然无恙。
如果您肯回到东魏,我可以许诺给你终身担任豫州刺史,并且归还您的宠妻和爱子。
对于您手下的文武官员,更是既往不咎。”
侯景:“眼下时局尚未明朗,先且不作回复,待形势明朗,再作回信也不迟。”
九月中旬。
悬瓠城内的侯景收到萧渊明率领的十万大军已经抵达徐州,大喜过望。
侯景遂率军来到悬瓠东面、隶属皖北的涡阳城内,准备待萧渊明攻下彭城后,去分一杯羹。
侯景不忘交代王伟:“王郎,劳请你修书一封,回信高澄小儿。
内容大体如下所言:
现在我已经带领着南梁和西魏的军队,扬旌北讨,麾下士卒的士气正值高涨时。
至于中原地区,我自己自能攻取,哪里还需要有劳您来恩赐给我呢!”
楚汉争霸时,原属楚营的王陵归附了刘邦,母亲被项羽抓去他仍不肯回去;
而刘邦的父亲被项羽囚禁时,项羽威胁要杀掉其父,刘邦却坦然地向项羽讨要煮他父亲的肉汤喝。
古人对待父母尚且如此,何况是妻子儿女?那当然是更不介意了!
如果说杀掉我的妻儿对你有利的话,那么我想阻止你也是阻止不了的。
如果杀掉他们对我毫无损害,那么你杀了他们也是徒然无功,不能伤我半分。
成大事者,理应不拘小节!
现在我的家室全在您手中,任凭你的处置,与我无关!”
王伟听着自己主公的惊人之语,也是不由得佩服侯景的铁石心肠。
于是王伟稍作润色,修书回信一封,送往邺城。
数日后,高澄收到侯景的回信,勃然大怒,将原来虽严加监管、尚以礼遇待之的侯景亲眷一家,悉数投入地牢之中。
九月下旬。
侯景得知高澄派遣十万大军南下徐州,惴惴不安。
侯景面色焦急:“王郎,这十万大军是以谁为主帅的?”
王伟审视南梁送来谍报,再三确认:“明公,此次高澄任命的主帅是清河郡公高岳。”
侯景面色顿然缓和:“十万河北精兵,可惜搭上了一个不知变通、腹无谋略的平庸主帅。”
王伟补充道:“副帅是一个姓慕容的,好像叫慕容绍宗。”
侯景面色呆滞:“慕容绍宗!?是谁建议鲜卑小儿起用慕容绍宗的?
如果谍报属实的话,贺六浑应该不是真死啊。”
王伟继续说道:“谍报里还有提及,大都督高岳只是挂帅随军出征,实际指挥战事的是东南大行台慕容绍宗。”
时值九月,侯景的脸却好似霜打的茄子一样难看。
半响,宛若遭遇五雷轰顶的侯景交代王伟:
“王郎,速速修书一封予贞阳侯萧渊明。
就说:
慕容绍宗深谙兵法,富有谋略,请贞阳侯,务必要小心谨慎。
追击慕容绍宗一定要把握分寸,切不可超过两里。
如若超过两里,慕容绍宗定有后招等待敌人自投罗网。
是故,切勿深追慕容绍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