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第三十五章 援军(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流华录》最新章节。

孙宇外出查探太平道之秘,其弟赵空则接过了南阳郡治下的诸多重任。即便如南阳郡丞曹寅这般人物,亦需每日亲至都尉府请示商议。赵空不仅肩负着内政外事的沟通协调,还需巧妙地处理与朱儁大军之间的联络事宜,确保双方信息畅通无阻。至于对蔡瑁的小小惩戒,则更像是他处理政务之余的一份闲情逸致。

赵空深知,兄长孙宇此行非同小可,而蔡家的支持对孙宇而言至关重要。然而,给予尊重的对象应当是蔡家之首蔡讽,而蔡瑁这位后起之秀,则需在适当的打压与磨砺中成长,方能成为南阳乃至更大舞台上的可用之才。

某日,曹寅再度踏入都尉府,手中持有一份最新的情报。赵空轻轻放下案上正研读的文书,目光温和地看向来者,询问道:“郡丞大人,有何新知否?”

曹寅恭敬作答:“都尉大人,太平道近来在南阳周遭的行动似有所收敛,然我等仍需警惕。此外,朱儁将军麾下军士之补给,尚需我南阳多多襄助。”

赵空沉吟片刻,缓缓道:“如此甚好,我将命人增派巡防,确保太平道不敢妄动。至于朱儁大军之需,我自会从府库中调拨粮秣,唯望勿扰及民间。”

曹寅闻言,心中敬佩不已,正欲启齿谈及蔡瑁之事,却被赵空温和地阻止:“蔡瑁之事,我已有筹谋。我意令其赴前线历练,既可砥砺其志,亦使其明白,权柄之重,非仅凭家族荫庇可得。”

数日后,赵空召蔡瑁入府,语气平和而充满深意:“德珪,你是青年才俊,然世事多变,当知进退有度。南阳之兴衰,亦需如你是般青年才俊共襄盛举,然在此之前,你是需先习得承担之责。”

蔡瑁闻此言,心中虽感波澜,但仍强作镇定,躬身答道:“都尉大人教诲,蔡瑁谨记在心。”

赵空见状,面上浮现出一丝欣慰的笑容,继续道:“我有意遣你是前往前线,辅佐朱儁将军。此乃考验,亦是机遇。你是可愿往?”

蔡瑁心中一凛,旋即恢复平静,坚定回应:“蔡瑁愿往!”

赵空听罢,心中暗自赞赏,继而将目光投向远方,心中默念着接下来的布局。他知道,唯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方能让蔡瑁领悟权力背后的真实意义,同时也向蔡家表明了自己的诚意与决断。

***********************************************************************************************************************

随着宛城大捷的佳音如春风吹过大地,黄巾军在南阳郡的嚣张气焰被暂时压制。然而,黄巾贼众依旧如潮水般汹涌,朱儁深知,贸然出击无异于孤注一掷,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就在这紧要关头,赵空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以其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一丝转机。

蔡瑁在十二骑兵的护卫下,携带着赵空亲笔书写的绢帛信件,踏上了通往朱儁大营的征途。夜色如墨,十二名精挑细选的铁骑护卫左右,他们身披月光,如同暗夜中的守护者,护送着蔡瑁穿过重重山峦,越过片片荒野。马蹄声声,踏破寂静,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坚定而有力。

当蔡瑁一行人抵达朱儁大营时,已是深夜。营地灯火点点,士兵们警惕地巡视四周,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又严肃的气息。蔡瑁下马,将手中的绢帛交给了守门的将领,言辞恳切地请求面见朱儁。片刻之后,他被引至一处帐篷前,帐篷内灯火通明,朱儁正端坐其中,手中轻轻摩挲着一柄长剑,目光深邃。

“朱中郎,赵都尉有要事相商。”蔡瑁恭敬地行礼,随后小心翼翼地展开绢帛,递上前去。朱儁接过信件,目光在绢帛上游走,每一个字都仿佛承载着千钧之力。信中,赵空详细分析了当前战局,指出黄巾军在汝南、颍川两地受挫,兵力分散,正是南阳郡联军发起致命一击的最佳时机。

朱儁读罢,心中激荡不已。这封信不仅是赵空对战局的精妙洞察,更是两位英雄之间默契与信任的见证。他抬头看向蔡瑁,眼中闪烁着决心:“赵都尉高瞻远瞩,朱某定不负所托。请转告赵都尉,待时机成熟,吾必率军东进,与南阳郡共赴国难。”

蔡瑁闻言,心中一暖,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战役的准备,更是两个灵魂在乱世中寻求共鸣的故事。他再次躬身行礼:“朱中郎英明,赵都尉得闻此言,定会倍感欣慰。”

送别蔡瑁一行后,朱儁陷入了沉思。他明白,前方的道路不会平坦,但只要心怀信念,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开始着手调整军营中的各项事宜,确保每一位士兵都能以最佳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朱儁缓缓放下绢帛,目光中既有对局势的深刻理解,亦不乏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他那稳重的身影,在烛火摇曳的光芒中显得更加伟岸。心中虽有波澜,但面上却不见半分动摇,这份镇定自若,正是他多年征战沙场所磨砺出的宝贵品质。

“来人,备纸笔!”朱儁的声音不高,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随从迅速备好所需之物,恭敬地置于案上。提笔之际,朱儁心中已有了定数。他运笔如飞,每一划都刚劲有力,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坚定的意志。“赵都尉所言极是,黄巾贼寇虽众,却已呈疲态。吾愿与南阳郡携手,共赴此战。待时机成熟,吾必将挥师东进,与南阳军形成夹击之势,誓要让黄巾贼寇无所遁形。”

书信完成后,朱儁仔细审阅一遍,确认无误后,亲自将其折叠整齐,交予身旁的副将:“速将此信送往蔡瑁处,务必亲手交给他本人。”副将领命而去,步伐稳健,尽显忠诚。

与此同时,蔡瑁已回到了南阳郡,他年轻的脸庞上带着些许风尘仆仆,但眼神中却透出一股不屈不挠的光芒。作为赵空身边的得力助手,蔡瑁不仅学识渊博,更有着超乎常人的胆略与才智。他将朱儁的回信呈给赵空,后者看完后,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蔡瑁,你做得很好。”赵空的话语中充满了鼓励,“朱儁将军的回应表明,我们之间的合作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迅速组织南阳郡内的精锐部队,并加强城防,以防黄巾军趁虚而入。”

“属下明白。”蔡瑁回答道,声音坚定而自信。他随即转身离去,投入到紧张的备战工作中。南阳郡内外,士兵们忙碌起来,一面加固城墙,一面整编队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有序的气氛。

此外,赵空还派遣使者前往各地,联络那些同样受到黄巾军威胁的地方势力,希望能构建一个更加广泛的同盟关系。使者们带着赵空的信件,穿梭于山川之间,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集结更多的力量,共同对抗黄巾军,恢复中原的安宁。

随着一切准备就绪,赵空与蔡瑁站在城楼上,俯瞰着繁忙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赵空轻声说道:“蔡瑁,此战非同小可,它关乎到无数百姓的安危,也关乎到我们的荣誉与责任。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蔡瑁点头赞同:“赵都尉放心,属下定会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两人相视一笑,那一刻,似乎所有的困难都被抛诸脑后。他们知道,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坎坷,只要有信念在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障碍。南阳郡与朱儁的联军,即将在中原大地上书写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