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郎中寺(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从移宫案开始》最新章节。

“郎中寺脱胎于秦汉郎中令一职。”

“是为了选拔、安置、培养宗室功臣子弟而设。”

“其职能大概等于‘锦衣卫’加‘吏部’加‘内阁’,权力之大可见一斑。”

“相比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僚,郎选出来的官僚会更加依附于皇权。”

“科举毕竟要经过各种层级的考试,童试、乡试、院事、会试、殿试,一层一层的筛选,最终得到的官僚必然是精英中的精英。”

“但郎选不需要考试,只需要其父辈举荐便可。”

“郎选官僚主要靠家族培养,而不靠科举内卷。”

朱常洛想到此处,坐起身来,展开一张白纸,一边想,一边提笔记录。

“科举的最终版本是造就文官集团。”

“郎选的最终版本是造就士族门阀。”

“都是私心极重的团体,但门阀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基本盘。”

“大中央崩溃后,门阀可以迅速整合地方势力,形成小中央。”

“在面对外族入侵的时候,会形成一个个坚实的堡垒。”

“最终的结果就是演化成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但总要好过异族入主。”

“因为天下总是会合并于一的。”

“而文官集团,内斗在行,外斗……摇尾巴倒是在行。”

“这会的文人士大夫团体可不是硬骨头,哪怕有几个特例,也不能代表大多数。”

“况且若真有硬骨头文人,也可以把他转化成勋贵门阀。”

“谁说文人就不能割据了?”

“主要看权力给的够不够大。”

“文人节度使,照样割据一方。”

“至于宗室……还是尽快把亲王郡王都召回京师吧。”

“若是中央真被一锅端了,也可以给地方一个自立的机会。”

“届时哪怕把一个皇子送去南方,也好过一群地方藩王都想当皇帝。”

朱常洛发散思维想了半晌,最终落笔写下手诏:

《试行郎中寺之制》

【制曰:于未央宫内设郎中寺,置五班郎官,设郎中百户、郎中试百户、郎中总旗、郎中小旗、郎中校尉、郎中力士,六等职位,暂定员额六百七十人】

【自郎中百户至郎中力士,衣食住行皆出内帑,每月俸禄与平级宫卫同】

【诸郎官,入则执戟廊下,章台行走,出则扈从左右,充当车骑】

【五班郎官各由一名郎中百户统领,每日夜五班三倒,轮值廊下,无执戟事则入郎中寺习练文武】

【命政事堂参知政事,轮流入郎中寺宣讲治事章法,教授文移写作、钱粮征收、刑名审判、农田水利等程式】

【诸郎官,一半选自宗室,一半选自勋戚,凡十四岁以上,二十四岁以下,皆许举荐入寺】

【凡应举入寺之宗勋子弟,以儒家六艺校试定职,六艺曰礼、曰乐、曰射、曰御、曰书、曰数】

【六艺全通者授百户,通五者授试百户,通四者授总旗,通三者授小旗,通二者授校尉,通一者授力士,不通者退回,同等条件,绩优者上,略逊者下】

【任职郎中寺满一年,考校合格,力士外放为县主簿,校尉外放为县丞,小旗外放为州判官,总旗外放为州同知,试百户外放为府通判,百户外放为府同知】

【任职郎中寺满一年,考试不合格,降一级留任郎中寺。力士不合格,退回本家,申饬家主并另行举荐家中余子】

【泰昌元年正月十八】

朱常洛写到此处停笔,仔细检查了一遍,而后拿过“皇帝之宝”的印信盖在了年月日处。

制度拟定完成后,接下来就是找人执行。

朱常洛朝身旁的王安道:“去把田尔耕叫来,朕有事吩咐。”

王安回了一声“是”,而后立刻下去传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