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曹操的想法(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之风起扬州》最新章节。
诸葛亮手持羽扇,轻轻地摇动着,羽扇所带来的微风拂过他的面庞,让他显得更加气定神闲。
诸葛亮微微颔首,表示对这个计策的认可,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关键的建议:“此计甚妙,然而要确保万无一失,还需派遣一员猛将坐镇伏击点,以防敌军突围。”
张固闻言,目光如炬地扫过在场的众人,似乎在寻找最合适的人选。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典韦身上。
张固朗声道:“典韦,此次伏击任务至关重要,关系到整个战局的成败。我相信以你的勇猛和果敢,定能胜任此重任。率虎卫军埋伏于要道,一旦敌军进入伏击圈,务必给予他们致命一击!”
典韦闻听此言,顿时精神一振,他双手握拳,关节发出咔咔的响声,仿佛全身的力量都在这一刻被激发出来。他高声回应道:“末将遵命!定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就在众人紧锣密鼓地筹备伏击之时,邯郸城内,曹操的大军已经如潮水般涌入城中。
只是,张固并不知道,曹操根本没有和他在邯郸决一死战的想法。他的计划,很快就会落空。
邯郸城,残阳如血。
曾经繁华的城池如今已显颓败之象,城墙上的曹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却掩不住城内弥漫的肃杀之气。曹操立于城楼之上,远眺西方,那里是张固大军压境的方向。
“主公,风大,当心着凉。”身后传来温和的嗓音,荀彧缓步上前,将一件锦袍披在曹操肩上。
曹操没有回头,只是微微颔首,沉默良久,才低声道:“文若,孤……败了。”
短短四字,却似重若千钧。
荀彧心中一颤,但面上依旧平静,只是目光微垂,道:“主公何出此言?我军虽失冀州大部,但仍有幽、并二州可为根基,未必没有转圜之机。”
曹操摇头苦笑:“转圜?张固兵锋正盛,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更兼民心所向,孤……已无力回天。”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盯着荀彧:“文若,孤今日召你来,不是要听安慰之言,而是要你为孤谋一条后路——若孤败亡,曹氏一族,该如何保全?”
荀彧神色一凝,沉默片刻,才缓缓道:“主公欲退往常山,与张固决一死战?”
“不错。”曹操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孤宁可战死,也绝不卑躬屈膝!”
荀彧轻叹一声,道:“若主公心意已决,彧不敢阻拦。但曹氏血脉,不可断绝。”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继续道:“彧以为,当分两路而行——其一,送大公子曹昂西行,投奔刘备。刘备素有仁德之名,又与主公曾有旧谊,必会善待大公子。其二,让二公子曹丕留守幽州,若事不可为,便降张固。”
曹操眉头一皱:“让子桓投降,张固会同意吗?”
荀彧点头:“张固此人,虽手段凌厉,但并非嗜杀之辈,之前曾经与他敌对的刘表、刘璋、孙家,都可以看出来。若二公子主动归降,他必不会赶尽杀绝。而大公子投奔刘备,则可为曹氏留一线生机,他日或可东山再起。”
曹操沉默良久,终于长叹一声:“文若之谋,真的是老成持重……只是子修性情刚烈,就怕他未必会愿意独自逃生。”
荀彧微微一笑:“此事易尔,主公只需告诉大公子,他肩负的是曹氏存续之责,而非苟且偷生,他必会应允。”
曹操深深看了荀彧一眼,忽而大笑:“好!就依文若之计!”
他转身望向城下,眼中闪过一丝狠色:“不过,在退往常山之前,孤还要给张固送一份‘大礼’!”
夜晚,曹操卧室内,烛火摇曳,映照出曹操略显疲惫的面容。在他面前,曹昂和曹丕并肩而立,神色凝重。
“父亲,儿臣愿随您一同死战!”曹昂单膝跪地,声音坚定。
曹操摇头,沉声道:“不,子修,你有更重要的任务。”
他看向曹丕,缓缓道:“子桓,为父已决定退往常山,与张固决一死战。你明天启程前往幽州等待消息!此次为父若败……你便率幽州军民,投降张固。”
曹丕瞳孔一缩,但很快恢复平静,低声道:“儿臣……遵命。”
曹操又转向曹昂:“而你,子修,今夜便启程出并州,投奔刘备。”
曹昂猛地抬头:“父亲!儿臣岂能独自偷生?”
曹操目光如炬,厉声道:“这不是偷生!而是为曹氏留一条后路!你若战死,曹氏血脉断绝,九泉之下,你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
曹昂浑身一震,终于咬牙道:“儿臣……明白了。”
曹操神色稍缓,伸手拍了拍长子的肩膀,低声道:“记住,若他日有机会……重振曹氏门楣!”
曹昂重重叩首:“儿臣……必不负父亲所托!”
翌日,邯郸城外
一支轻骑悄然出城,向西边壶关疾驰而去。城楼上,曹操目送曹昂的身影消失在晨雾中,久久不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