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以八万对战八十万(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诸朝陪我刷短视频》最新章节。
【古代七十二名将之一,淝水之战,以八万人对战八十万大军,最终大胜而归#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8万人大败80万大军,这是历史上着名的淝水之战。当时,前秦军队人数众多,甚至堵塞了淝水的河道。
强大的前秦从此一蹶不振,刚刚统一的北方继而再次分裂。那么,这场战役的主导者是谁?他究竟使用了怎样的手段能让如此庞大的前秦军队瞬间溃败?
公元383年,东晋和北方的前秦展开了淝水之战。前秦以80万兵马的绝对优势压境,而东晋却只有区区8万士兵。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东晋居然劣势获胜,大败前秦,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
当然,这场战役的主角并非东晋皇室,而是谢氏家族的挺身而出,才使得摇摇欲坠的东晋得以维持10余载。其中,谢玄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军事才能。
公元343年,正值东晋十六国时期,东晋谢氏家族的谢玄出生于陈郡阳夏。他的父亲是当时的豫州刺史谢奕,叔父是当朝太傅谢安。
年幼时的谢玄非常聪慧,有着超乎常人的理解能力。
成年之后,他更是展现出了出色的治国才能,因此受到大司马桓温的礼遇和器重,并被任命为岭南郡守。
当时的前秦正值实力强盛之际,朝廷为了抵御外敌,征召粮饷。谢安毫不避讳亲属关系,推荐谢玄担任重要职务。
虽然遭到众臣的反对,但与谢玄向来不和的中书侍郎郗超却相当认可,因为他曾亲眼见识过谢玄的知人善用。朝廷于是召回谢玄,任命他为广陵相。
谢玄在广陵上任之后,开始招揽勇武之人,得到了刘牢之、何谦等多名猛将。
尤其是受任参军的刘牢之,在之后的一系列战争中锋芒毕露,所率领的精锐之师战无不胜。谢玄的部队因此有了“北府兵”的称号,令前秦的兵将望而生畏。
公元378年,前秦的苻坚已经成功统一了北方,东晋成为他唯一的对手。于是,前秦兵分两路进攻襄阳。襄阳于次年沦陷,前秦的部将彭超又乘胜进攻彭城。
谢玄原本准备率兵援救,但无法找到进兵的途径,于是派人偷偷潜入彭城通知守将,准备与其夹击彭超。
然而,派出的将领被敌军截杀,谢玄于是另行其他策略。
他通过情报得知彭超的军资囤积于粮道,便采取声东击西之计,扬言夺取粮道。为了能让彭超信以为真,他同时让何谦率兵向粮道方向行进。
彭超发现晋军出兵,立刻以精锐保护粮道,却没想到何谦突然改变路线,向彭城的秦军发起进攻。
彭城因秦军兵力减少而解围。彭超随后继续进攻盱眙,以6万余人的兵力包围了幽州刺史田洛。
前秦右派朱序等人准备与晋军决战,东晋朝廷立刻派多位将领出兵援救,但在盱眙遭遇挫败,只能退军。
就在东晋朝廷震惊之时,谢玄再次挺身而出,从广陵出兵,西讨朱序等人。其军队所向披靡,对方节节败退。
与此同时,何谦借着谢玄的声势向彭超发起进攻,彭超又一次成为手下败将,田洛这才得以解围。晋军又在白马大破前秦,斩杀猛将二人。
彭超和朱序只能率军撤退,谢玄则率领何谦和田洛继续追击,在君川将其击败。前秦的运输船也被刘牢之攻破,秦军随即溃散。谢玄因功勋卓着而进封冠军将军。
公元383年,苻坚亲自领兵,号称百万雄兵顺流南下。同年10月,前秦攻克寿阳,并擒获了多名晋军将领。
谢玄于是率领战斗力较强的8万北府兵迎击秦军,同时派出刘牢之带领5000精兵向屯驻于洛涧的秦军奔袭。
一战便斩杀了敌方两名将领,秦军的步兵和骑兵瞬间溃逃。刘牢之乘胜追击,活捉多名敌将,歼灭前秦军队多人。
之后,进驻在寿阳的苻坚为了遏制晋军的攻势,以庞大的兵力驻扎淝水。他认定谢玄不敢渡河进攻,而谢玄却看出了秦军的破绽。
由于对方军队过于庞大,如果对其造成慌乱,很容易就会发生严重的踩踏,届时便可将其一举打败。
于是,谢玄派出使者前往前秦军营,以激将法让苻坚下令后退,意思是给晋军留出登岸的道路,然后让双方士兵进行决战。
苻坚的部将认为不该如此,应该保持现状,消耗晋军的士气。
然而,苻坚在谢玄的激将之下,坚持改变策略,准备在晋军登岸之时,以数十万铁骑将其赶进河里,彻底消灭晋军。苻坚的这一策略得到了大将苻融的支持,于是下令全军后退。
而此举正中谢玄下怀,谢玄立刻率军渡河,对岸的晋军则在秦军的后方配合。
庞大的秦军在后退过程中果然大乱,连锁反应之下造成了严重的踩踏。此时,谢玄的7万军队已经渡过淝水,并展开了激烈的进攻。
前秦军队毫无还击之力,相互踩踏和投水溺亡者不计其数。
前秦大将苻融也于阵前战死,苻坚身受重伤逃走。谢玄之子谢琰大获全胜,缴获的物资珍宝堆积如山,前秦被歼以及逃散的士兵多达70多万。北方也因此再次分裂为多个政权。
战后,东晋朝廷准备加封谢玄,但他坚持不受,随后继续担任前锋,平定了前秦占据的多个州郡。然而,此时的朝内大臣却认为战事已久,应该由攻转守,休养生息,于是召回了锐气正盛的谢玄。谢玄认为此举不妥,但并未获得批准。
他一怒之下请求解除全部职务,但朝廷并未准许。谢玄在之后奉命去淮阴休息,却因心中愤懑而忧郁患病。
他向朝廷写下了一份凄凉的奏章,希望朝廷准许他的请求,放心休养,待康复之日再报朝廷恩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