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建议(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1986:我的科幻时代》最新章节。

一席话,引起众人的注意。

“小陆,你说!”

陆奇开始阐述:

“首先是《科学文艺》的定位。我知道它的办刊宗旨是科学和文艺结合,以科学文艺的形式普及科学知识。重点是科普!”

“但我认为应该将重点放在科幻小说,而非科普!国外的科幻文学之所以蓬勃发展,那是它们的科幻小说精彩,而不是科普作品精彩。”

“第二个建议,我认为杂志的读者群体应该是中学生和大学生,其次才是社会上的科幻迷。”

“因为大、中学生他们对于科学幻想有着极大的兴趣,而且容易培养。”

“第三点,提高稿费的标准。稿费对一个作者的吸引力很大,它也体现一家杂志社对于作者的重视。”

“大概就这些。”

其实几人听到第一条建议时,心里有些嘀咕。

主要还是科学文艺的概念有些模糊。它来自苏联,包含了科学家传记、报告文学,科幻小说、科幻电影剧本、科学童话、科学诗歌、科学考察、科普小品等等题材。

杨霄接手杂志社的两年时间里,真实的感受到杂志的内容确实全面,换句话说就是重点不突出,稿件质量很难保证。

喜欢科学家传记的,不一定喜欢看其他栏目,读者群体很分散。

她带着一丝苦笑说:“刊物的定位,还需要同上级商量。”

话刚说完,陆奇继续建议:“我觉得可以从改名开始。《科学文艺》最好改成如《科幻世界》这种一看就知道定位的名字。”

杨霄和谭凯认真思索起来,但也未做出决定,倒是他们对对第二点挺感兴趣。

杨霄感兴趣地问:“小陆,说说你对于读者群体的理解。”

陆奇清清嗓子,谭凯立刻给他倒了一杯水。

喝了一口后:“我觉得中学生和大学生是对这个世界最好奇的群体,特别是对未来世界。他们有时间、有精力去探索,而科幻小说正好展示的是未来的科技和世界。”

“我认为,培养他们成为科幻迷也很容易。只是需要杂志社和学校进行互动,经常做一些科普、科幻相关的校园讲座等活动即可。”

谭凯眼前一亮:“小陆这个主意很好!这让我想起中学里的物理化学等实验,是很多孩子的科学启蒙。”

陆奇嘿嘿一笑:“前天听杨老师说,我们正在组建自发渠道,若是能与蓉城、川省大多数的中学、大学达成合作,那《科学文艺》就能走进千万学子的心中,何愁销量不高,何愁科幻文学不复兴!”

杂志社的几人,不由重新认识陆奇:小小年纪,对于杂志运营的理解很独特!

将陆奇吸纳到杂志社中,似乎可行!

至于稿酬标准,杨霄无奈的表示:

“你也知道,现在杂志的销量一般,不足以养活杂志社,我们只好以书养刊。如果提高稿酬,那又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陆奇露出淡然的笑容:“那就一边搞图书,一边提高稿费。”

“谈何容易。”谭凯苦笑,“这几本书也就能弥补亏空!”

陆奇自信的说:“那我们就找一本可以大卖的图书!一本足以养活整个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