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转载(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1986:我的科幻时代》最新章节。

席问举的信也很快。

他对陆奇入职《科学文艺》表示高兴,并发表对《蚁人世界》的看法。

他认为,若是换一个乐观的结局或许更好。人类的未来是星辰大海,而非遇到外星人,吃瘪。

针对约稿,席问举很高兴,允诺尽量抽出时间写一部作品,给《科学文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随后,他在信中问:今年是否还举行银河奖征文活动?明年是否举行发奖大会?

并与陆奇约定,等年底特刊上市,他过来采访《科学文艺》。

最后表示,他为陆奇准备了一份礼物。

席问举似乎对于自己没货的一等奖,有点耿耿于怀的样子。

王晓达、刘行诗、王亚法三人的信还未到来。

两个人的回信,让陆奇兴奋一整天。

当编辑后的首次约稿算成功了!他非常期待两人的作品!

除了两封约稿的回信之外,这段时间杂志社收到的投稿明显增多,几乎多了20%。

陆奇明显能感受到《“灰姑娘”为何隐退》和杨博士的新闻所带来的影响。

杨博士对于科幻文学的看法,实实在在影响了一批人。

他说的没错,科学家从科幻小说学不到知识,但是可以丰富想象力。

不少科幻迷重新被杨博士的看法所鼓舞,继续这一爱好。

许多喜欢科学知识的人,开始对科幻文学产生兴趣。

这就是一个顶级科学家的所带来的影响力。

随后《人民日报》的表态,让科幻文学头顶悬着的“精神风波”,一下子从七八级大风变成三四级微风。

官方半支持的表态,让诸多科幻作者、科幻迷欢呼雀跃,纷纷寻找以往的梦想。

隔了几年,老一批的科幻迷发现市场上有且只有一本科幻杂志,内心十分复杂。

科幻作家纷纷掏出“精神风波”的几年所写的作品,结果发现只能投给一家!

不到五年,科幻的黄金时代恍如隔世。当初几十份科幻杂志的黄金时代已不复返。

陆奇一一看完20多篇投稿,从中挑出两篇有可取之处的作品回信指点一二。其余按照惯例,套个公式模板回信。

希望两人的作品可以进入年底的特刊。

-------------

周一上午十点半,谭凯迈着欢快的脚步回到编辑室。

作为一个在《人民日报》副刊头条发表文章的人,他最近收到多个朋友的约饭。

今早一来,他就被省科协的领导叫去开会,因为杨霄不在。

陆奇看他那样子打趣问:“谭老师,今天有啥好事发生?”

谭凯不卖关子:“刚才开会时,上级领导表态,鉴于《科学文艺》今年以来所做的杰出的业绩,杂志社所面临的资金困境,特意下拨一笔专款,用于改善杂志社的经营困难。”

众人眼中一亮,胡继英立即发问:“老谭,多少钱?”

谭凯两个食指一搭:“五万块!”

她嘟囔一句:“才五万,那也不多。”

谭凯倒是看得开:“足够社里大半年的人工开支。”

陆奇有点失望,他还以为得到几十万,杂志社便可推进各项工作。

几人聊了一会,杨霄回来并带着一个裱框。

她高兴的向大家展示刚裱好的题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