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反响(续)(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1986:我的科幻时代》最新章节。
《蚁素》出乎意料的受欢迎、高评价,让《科学文艺》备受鼓励。
优秀作品带来的影响很快在销量上有所体现。
杂志上市半个月后,杂志在蓉城的销量涨幅约20%左右。
刨除大学社团和中学的因素,新一期杂志的内容得到市场和科幻迷的认可!
这一点也在读者来信中得到体现。
近段时间所收到的读者反馈,几乎每一封都表达对于《蚁素》的看法。
一位退休教师在来信中表示:
“尊敬的杂志社老师,你们好!
我是在儿子推荐下读《蚁素》的,本以为只是年轻人的科幻故事,却读得脊背发凉。
陆奇老师将知青史嵌入蚂蚁社会的生物学框架,消解了宏大叙事的神圣性。
小说最打动我的一点是:被“蚁素”改造的人类并未变成真正的蚂蚁,而是显露出比昆虫社会更狰狞的野蛮性。
“蚁素”本应是拯救人性的工具,最终却成为摧毁人性的凶器。
当人的行为被还原为“信息素反应”,那些被歌颂的奉献、斗争与牺牲,暴露出其生物本能层面的荒诞性。
这种“非人化”实验反而证明,人性中天然存在着无法被任何秩序驯服的混沌力量。”
陈雨桐,湖大一位昆虫学专业的大学生在来信中表示:
刚读完《蚁素》,感觉脑子不够用!小说太独特了!
我从未想过硬核的蚂蚁社会研究能成为科幻小说的骨架!从来没想过蚂蚁的信息素能和人类社会联系起来。
陆奇老师显然对蚂蚁世界有很深入的研究,将冷冰冰的生物学变成了照见人性的镜子。
故事从知青下乡开始,我本以为是讲他们艰苦生活的,没想到突然出现蚁素这种神奇东西。
小说中知青在农场的生活描写得好真实,蚁素改变大家的情节又特别新奇,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真的很有意思!
看着人们因为蚁素变得无私,又好奇又觉得不可思议,吸引我一直读下去。
结果看到知青群体从受害者到“新秩序”共谋者的转变,让我不禁深深思考。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我是在同学手里看的《科学文艺》,看完后忍不住找到上一期,才发现陆奇老师已经写了一篇关于蚂蚁的小说。
自此,我成为一名科幻迷,也是陆奇老师的书迷!
建议所有觉得科幻“不科学”的人读读这本书,它会颠覆你的认知。
这封信,陆奇脸上的笑容维持了一整天。
其他的读者来信中,对《蚁素》几乎全都是好评。
“陆奇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文学爱好者,最近拜读了您的《蚁素》。从文学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叙事手法十分独特。您以知青下乡的故事为开篇,将读者带入那个充满烟火气的时代,让我想起几年前的知青们的生活,您不会也是下乡知青吧?
随着蚁素的出现,故事急转直下,进入了一个充满科幻色彩的世界。这种现实与科幻的交织,不仅没有突兀感,反而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