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联谊会上的创作分享(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1986:我的科幻时代》最新章节。

10月2日,陆奇、谭凯、吴显奎三人联袂走进川省广播电视大学。

吴显奎看着青春活力的校园,十分感慨:

“还是电大的男女比例均衡啊。”

他毕业的气象学院,远没有电大这般均衡。

谭凯仿佛回到学生时代,年轻十几岁:“每次进入大学校园,我都感觉身上充满朝气。”

陆奇直接点破:“咦!你们两个直接点,电大的美女就是多!”

三人哈哈大笑,慢慢来到一教学楼前。

大阶梯教室,此时人声鼎沸,非常热闹。

来自三个学校的学生在经历刚开始的陌生后,一个个犹如社牛般,就着科幻话题三五成群,很快与他校学生聊成一片。

三人刚进入教室,就被眼尖的同学发现。

谭凯年纪较大,被同学们认为是今天主讲嘉宾,声音渐渐安静。

胡继英发现情况,笑着走上讲台,大声说:

“各位同学,请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科学文艺》副主编谭凯老师、首届银河奖第一名得主吴显奎老师、《蚁素》《蚁人世界》的作者,同时也是《科学文艺》编辑陆奇老师!”

随着清脆的声音,教室里渐渐安静,随着话刚落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哇,陆奇老师那么年轻!”

“而且还那么青春阳光!”

“差点有我那么帅了!”

三人笑着走上讲台,一边与近百同学挥手示意。

此前陆奇来了一趟电大,与胡继英详细沟通一番后,在后者要将其介绍给舍友之前逃离校园。

胡继英不负众望,按照陆奇的计划,因为时间紧急,只来得及与川大、电大达成合作,共同举办科幻社团联谊会!

主场作战的她向学校申请一个阶梯教室作为活动场地。

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一老师看到申请理由是科幻联谊会,非常纳闷:

这么小众的科幻在大学里还有社团?此前舆论不是声讨科幻文学?

好在胡继英早有准备,将谭凯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还有省报对杨博士的报道新闻作为资料提交,打消了老师的顾虑,直接拿下审批。

来自《科学文艺》杂志社一百块巨款的赞助,现场多了不少糖果瓜子,还有笔记本等小礼品。

讲台左侧搭了两张桌子,上面摆放着多期《科学文艺》杂志!

资历最老的谭凯第一个自我介绍:“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科学文艺》杂志社的谭凯兄,也是和你们一样的科幻迷!”

“陆奇说现场有一百多号人,一个人不敢来!我今天主要陪同陆奇过来,顺便和同学们聊聊科幻文学的历史。”

刚就座的学生们发出哄堂大笑。

吴显奎第二个自我介绍:“我是吴显奎,《勇士号冲向台风》的作者。现场有不少人是我的学弟学妹,应该对我很熟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