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清者自清(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假如可以重新活一回》最新章节。

“再给我几块儿呗?”,但是从来未曾张过嘴。丫头儿是个自尊心极强的孩子。

两家孩子年龄相仿,走动自然也很频繁。一次暑假,两个女孩儿难得看了一场电影。刚进家门口,母亲告诉丫头儿:

“片警来家找过我”。我有点儿奇怪,而不是很奇怪抑或是特别惊讶。

“找我干嘛?”丫头儿问。

“警察没说”母亲答道。

过了也就一两天,好像是听邻居跟丫头儿母亲说的,原来是军代表家里面的一只手表不见了,就报了警。警察了解情况:

“除了家人,最近谁儿到过你们家啊?”

一来二去,自然就怀疑到丫头儿头上了。但警察再也没找过丫头儿。

也就过了一两天吧,丫头儿听母亲说,好像是手表在军代表自己家里找到了。估计是掖哪儿了,一时没找到着急,就报了警。毕竟,手表在当时可算是一大件儿呢。

原来的一场误会而已。

人都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做贼才心虚;不做贼,自然心不虚,心胸还坦荡荡。但母亲却还是告诉丫头儿:

“以后少串门,人家来咱家可以,有事儿在人家门口说事儿,尽量不去人的家里面”。

那时候,形容一个人比较爱吃零食,一般以“嘴馋”冠之。其实,这跟一个人的食性儿不无关系。有人除了一日三餐,连水果都不太经常吃;而有的人,就偏爱吃零食,当然,成顿儿的饭,相对会少一点儿,毕竟肚量在那儿摆着呢嘛。

若拿现在的减肥人士来说吧,更能画龙点睛、一语道破。她们(女性居多,就以女士为例)对含糖分较多或以淀粉为主的主、副食,如米饭、面食、糕点、土豆等是忌讳莫深,而对虾、牛肉、鱼肉是来者不拒的,但也不能胡吃海塞,如某位女士,一年之内减了一百来斤,否则会前功尽弃。

虾肉、鱼肉、牛肉,具有高蛋白,热量低,脂肪少的显著特点,能保障和满足人体每日必需的生理需求。但是,虾、鱼、牛什么价儿,馒头、米饭,花卷值几毛钱?那你能说谁谁谁:有点馋、比较馋、特别馋,馋的的界定就无从划分了。所以那时候说丫头馋(至少本人不认可)儿,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是客观的就事论事,以喜欢和不喜欢来评说比较公允。

丫头儿父亲出差哪儿都去。那次,忘了是去哪儿了,但从带回来的食品判断,应该是南方。丫头母亲特意将食品放在一个篮子里,挂着房梁上——炫炫吃,即漫漫吃、隔三差五吃一点儿的意思。

等过几天,丫头母亲想起来说:“够下来,吃点,别放坏了”。

丫头儿不抻茬儿,假装没听见专心致志在写作业。等一够儿,篮子飘轻飘轻的,丫头儿母亲就说到:

“你可真行啊,那么多,都吃了?为了炫炫吃炫炫吃,才放那么高,你是怎么够着的?”。

这都多余问,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话一点儿不假,若长个吃心眼儿,还有找不着、够不着的东西吗?桌子够不着,摞上椅子不就结啦?因此,二哥给丫头儿起了个外号:底儿料---没有找不到的东西。

再有一件事儿,大哥上班以后去郊区办事儿,买了整整一大筐柿子。等想起来,从床底下拿出来,一看只剩下少半筐了。但若赶上生气的时候,也有例外。

一次不知道因为什么跟母亲置气了。估计是母亲不对,丫头儿母亲特意在蒸馒头的锅下来,蒸了一块儿白薯(当时白薯可是稀罕物。凭本、定量供应),算是认了不是了吧。但丫头儿当天晚饭,就是不吃白薯。晚上睡觉丫头儿还特意将后背对着母亲,母亲说了一句:

“生闷气,对心脏不好啊”。

印象中,这是丫头儿母亲难得的一句关心、体贴的话儿。

现在想想:傻不傻啊?解了嘴馋、过了嘴瘾是真格的,整个一个缺心眼儿。但当时可不这样认为,还特劲儿劲儿的呢。

说到吃食,还让丫头儿想起一件既可悲又令人怜惜的小事儿来。

60年代,国家的政策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前院街坊刘家的男老大和女老大刘蔲都一前一后,到东北农村插队落户了。落户就是把北京户口随人,迁往落户的村村寨寨。

几年之后的返城,就相当的费劲儿了。首先,以在当地成家立业的、配偶是当地人的,先暂缓返城。同是知青的先解决一名返城。刘家女老大刘蔲就属于后者。

闲言碎语不要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把刘蔲办回BJ了,工作也被安置的不错。尽管是临时工,但念于是职工子弟,百分百是不会轻易辞退的。但违法乱纪则另当别论啦。

话说“十一”佳节来到了,单位象征性的发点福利尚属正常。所以,大包拎,小包提,走亲访友的人自不在少数,刘蔲也不例外。只是东西被其母亲挑理了。

一小坛子“八宝菜”,屁颠屁颠给母亲送来了。刘蔲的母亲张英石是典型的家庭妇女,精瘦精瘦的,嗓子因长年累月的吸食低劣的烟卷,沙哑自不必说,就是一边跟别人讲话,不出两三句,就得扭头朝地上啐几口粘痰。

都说家丑不外扬,你倒是在家里唠叨会儿,乃至嚷嚷几嗓子,都属正常范围。就跟看热闹的不嫌事儿小似的,唯恐别人不知道状,大呼小叫,吵吵嚷嚷、骂骂咧咧,拽着刘蔲跑到我们中院来了:

“街坊邻居、左邻右舍给评评理。大过节的,人家孩子看老家儿都买的什么呀?你可倒好,你跟街坊四邻说说,你给老家儿提了什么来了?”,调门提高了接着说道:

“一坛子咸菜,还是单位发的,敢情一分钱没花,简直太抠“婢”了,想齁死我啊?早知道你这德行,就不应该把你办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