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杨矩的选择(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兕子:我的六个神豪小囊君!》最新章节。
机会在一个夜晚悄然降临。
小兕子因在鸿胪寺整理吐蕃相关的文书档案,工作至深夜,恰逢即将赴陇右前线的监军李琰——一位相对开明、愿意听取意见的宗室官员——前来查阅旧档,了解吐蕃风土人情。
李琰眉头紧锁,面带忧色,显然对即将到来的战事毫无把握。小兕子斟酌片刻,鼓起勇气,上前奉茶,并低声道:“李监军,卑职有一言,不知当讲否。”
李琰抬眼看了看这个平日里沉静少言、却偶尔眼神中透出不凡智慧的少女译语人,摆了摆手:“此处无人,但说无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小兕子深吸一口气,组织着语言,尽量不让自己的话显得过于惊世骇俗:
“卑职愚见,薛讷将军刚经滦水之败,其痛必深,其反省必切。且薛将军早年曾在西线与吐蕃交手,熟悉其战法战术,知其彪悍,亦知其短长。此刻启用他,或能收知耻后勇之效。”
李琰沉吟道:“你所言不无道理。但圣上……以及朝中诸公,会放心再次启用一个刚刚导致六万大军覆没的将领吗?”
小兕子运用“损失规避”理论解释道:“监军明鉴。人在面临巨大损失和不确定性时,往往宁愿选择已知的、即使有风险的人选,而非完全未知的新人。薛将军之败,其因已明,其过已罚。而吐蕃之患,迫在眉睫,朝廷……其实选择不多。” 她顿了顿,补充道,“况且,失败若处理得当,可成为更宝贵的经验。薛将军此刻用兵,必比以往更加谨慎周密。”
李琰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他重新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少女,觉得她的话语虽有些名词新奇,但逻辑清晰,直指核心。他缓缓点头:“你所言,甚是有理。我此番前去,定会尽力周旋,助薛将军重振旗鼓。”
就在此时,一个令人震惊的补充消息传来:前鄯州都督杨矩,因当年收受吐蕃贿赂、致使朝廷失去河西九曲之地,如今面对吐蕃大举入侵,悔惧交加,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于家中自尽身亡。
小兕子听闻后,默然良久。
她用“认知失调理论”来解释这一悲剧——
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比如受贿失地)与自身的价值观(比如忠君爱国)或导致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就像引狼入室)产生无法调和的矛盾时,会产生巨大的心理痛苦和不适。
为了减少这种失调,个体可能会采取极端措施,如改变态度,但他无法改变既成事实,或采取行为(如自我惩罚)来寻求解脱。
杨矩的选择,是后者最彻底的形式。
前线战云密布。
十月,吐蕃军队凭借河西九曲的基地,再次大举入侵,兵锋直指渭源。
初二日,被激怒的唐玄宗下诏,宣称欲御驾亲征,并调集四方兵马十余万,战马四万匹,摆出决一死战的姿态。
就在这个紧张万分的时刻,贞小兕被指派前往中书省递送鸿胪寺关于吐蕃习俗的汇总文书。她恰好听到几位官员,包括即将出发的李琰,在廊下低声议论——
一位兵部官员忧心忡忡:“吐蕃兵锋正盛,且据有河西九曲地利,补给便利,骑兵纵横。薛讷虽复起,终究是新败之将,士气、威信皆受损,恐难当此擎天之任啊。”
李琰叹息一声,道出最大的担忧:“最可虑者,正是河西九曲。此地水草丰美,地势复杂,我军长途跋涉,补给艰难,吐蕃却以此为跳板,进可攻退可守,如鱼得水。正面决战,我军胜算几何?”
小兕子心中一动。
她知道历史的大致走向,但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
她回想起现代军事地理和心理学的一些结合点,谨慎地靠近,向李琰行礼后,低声道:
“李监军,卑职或有一得之愚,关于河西九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