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突厥九姓和拔野古部互相牵制(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兕子:我的六个神豪小囊君!》最新章节。

次日她被传唤到中书省。宋璟在堆积如山的货币样本间抬头,眼下带着淡淡的青黑:“小娘子昨日说的‘钱币信任危机’,可能细说?”

贞小兕捧着他赐的酪浆,说得眉飞色舞:“就像我们屯里换米!张三家米粒饱满,李四家米里掺沙,久而久之大家只认张三的米。要是朝廷发的钱币轻飘飘的,谁还愿意拿实实在在的布匹粮食来换呀?”

贞小兕的比喻揭示了货币心理学的核心——信任是货币价值的基石。她凭直觉理解的道理,正是现代货币理论的关键:货币不仅是交换媒介,更是社会信任的载体。

宋璟若有所思。几日后颁布的诏令里,赫然增加了“许两京官预借俸钱,俾新钱速行”的细则。这正是采纳了贞小兕无意中提出的“信任建立需要示范”的建议。

盛夏的太液池北亭,岭南新贡的荔枝红得诱人。贞小兕正对着冰鉴里镇着的水果流口水,忽见广州使者奉上鎏金匣:“广州吏民感念宋相爷当年清廉勤政,欲立遗爱碑...”

“不要立!”她突然喊出声,引得众人侧目。见宋璟和玄宗都看着她,她壮着胆子说:“我们东北有句话——活人立碑,好比给鲜鱼刻冰雕!”

贞小兕的家乡靠近边境,见过太多为了立功而虚报战功的将领。这种经历让她对形式主义的歌功颂德抱有本能的警惕。她的抗议不仅出于童真,更源于边民特有的务实精神。

满亭寂静中,宋璟的奏疏已递到玄宗面前。皇帝抚着疏卷上“臣无殊绩,忍开谄谀之端”五字,忽然看向腮帮鼓鼓的小娘子:“你也知碑颂之弊?”

“我们长白山采参人最实在!”她抹着嘴角果汁,“谁找到大人参就唱段‘挖参调’,立石碑的准是骗子孙的假把式!”

玄宗抚掌大笑,当即敕令“天下毋得辄为牧守立碑”。后来贞小兕才听说,广州商人悄悄把备好的碑料改刻成了水渠纪事柱。

宋璟拒绝立碑的行为体现了“内在动机”理论——真正有使命感的人,不需要外部荣誉来肯定自己的价值。这种自律精神,反而赢得了更深层次的敬重。

开元七年四月,春光正好,贞小兕在御花园里扑蝴蝶。忽然听见几个小太监窃窃私语:“王皇后的父亲去世了,国舅爷要建五丈一尺的大坟呢...”

她跑到中书省时,正听见宋璟与苏颋争执。素来温和的苏颋满面难色:“毕竟是国丈,何苦在这等事上较真?”

宋璟声色俱厉:“今日逾制一寸,明日就敢逾制一尺!礼法之崩,皆始于微末!”

贞小兕扒着门框插话:“就像我们屯里划宅基地!张家多占一尺,李家就要多占一丈,最后打起来把里正家屋顶都掀啦!”

贞小兕的比喻揭示了“破窗效应”的心理机制——微小的失序如果不加制止,会引发更大的混乱。她对乡村纠纷的描述,生动说明了制度刚性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三日后,宋璟与苏颋联名上奏:“一品坟限一丈九尺,陪陵亦止三丈。逾制厚葬,非所以成后之美。”玄宗不仅采纳谏言,还赐绢四百匹旌表直臣。

五月朔日,天色异样地昏黄。贞小兕扒着户部门缝,看官员们抱着账簿奔走如梭。

“真的在放乐减膳呀?”她追着宋璟的轿子跑到朱雀街,见素衣天子正在施粥棚前亲自舀粥。当玄宗要把玉佩投进赈灾箱时,贞小兕突然从人群里窜出来:“陛下!这个不如换成我的银镯子!”

众目睽睽下,她举着镯子对灾民喊:“这个能换三石粟米!玉佩虽贵还得找识货的——”话音未落,宋璟已躬身奏道:“小娘子话糙理真。救灾在实政,远谗佞、抑后宫...”

在日食引发的集体焦虑中,贞小兕的务实建议起到了心理安抚作用。她理解灾民需要的是立即可以换取食物的货币,而非难以变现的奢侈品。这种对底层需求的直观把握,来自她在东北边境见证过的多次灾荒。

月光重新洒满御道时,贞小兕攥着皇帝赏的蜜饯想:原来治国和经商养猪差不多,光换饲料不行,得把猪圈捯饬干净哩!

这年冬雪来得格外早,贞小兕裹着契丹贡的貂裘在鸿胪寺窜门。忽见奚王使者捧着嫁衣高唱《敕勒歌》,她转头问译语官:“固安公主真要嫁去东北?”

“不止呢。”老译语官指着案卷,“永乐公主刚嫁契丹王,并州还新设了天兵军。”

贞小兕忽然翻出随身携带的靺鞨地图:“我知道!这是要让突厥九姓和拔野古部互相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