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冰海神殿(1)(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烛龙I余晖之痕》最新章节。

1990年冬,苏联北方,科拉半岛。

大雪如期而至,千里的冰海染成了银色,海面上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给人一种与世隔绝的静谧。淡淡的白光从东方冒出,柔和的光线照耀在哈尔洛夫的水面上,微光粼粼。碧蓝的海水像一条金光闪闪的彩带环绕在港口的周围,曾经隐匿在冰层下的阿库拉级核动力潜艇如今早已没了下潜的动力,像个龙钟就暮的老人停在港口,巡洋舰低沉的机械声给寂静的冰原城增添了一丝生机,士兵们从船舱内一个个探出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隔着大雾向北方眺望,日复一日地期盼着那艘送寄养的破冰船忽然从大雾中钻出来,幻想着自己奔向城里的赌场玩儿个痛快。

舰艇的甲板上,士兵们穿着臃肿的保暖服稀稀拉拉地走到中央列队,像是一群刚放学的小学生。一名中校军衔的海军官员下口令整队,慢慢地队列才有了一个基本的样子。

“少校同志,北方舰队哈尔洛夫驻军,梅德维奇号官兵集结完毕,请检阅!”大副鲍里斯·埃米尔中校刚劲转体,向着不远处披着羊绒大衣的少校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少校披着一件M1943野战风衣,带着雷朋款式的墨镜,骄傲地审阅着部队。他慢慢放下叼在嘴角的烟斗,右手在脑袋边简单摆了摆算是回礼了。

“这些战士精神可嘉呀!”他慢慢走到队列前,简单地扫视了一遍,嘴角噙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这是‘梅德维奇’号巡洋舰最精锐的一支特种小队,属直属战斗编队。”鲍里斯跟在少校屁股后面眉开眼笑,他指着受阅的部队一一介绍,“领队是诺里夫·温亚德,少校军衔,曾是巡洋舰的导水长,由于出色的作战能力,于今年年初被指挥官任命为为特战小队队长,这是一支非常有作战能力的部队!”

一直低头发呆的诺里夫·温亚德此刻抬起了头,不屑地瞥了少校一眼,随便抬了抬手就当敬礼了。

他不像鲍里斯,打心底而言,他实在看不起这群来自莫斯科的巡查官,趾高气昂得像是在给流浪狗施舍剩饭,其次,作为“梅德维奇”号特种小队队长,少校对少校,他觉得已经很给巡查官面子了。诺里夫·温亚德是个骄傲的军人,他实在受不了这种跋扈的态度,尤其是跟他一样嚣张跋扈,要是以他往常的脾气,他早就一拳打掉拎起那家伙的墨镜,然后一把揪起他的领子把他扔到海里去了,管他是不是什么高层的巡查官呢。

在诺里夫·温亚德的身后列队的是他心仪的下属们,二十几名特种队员披着破损的熊皮帽和破呢子大衣矗立在寒风中,相比起其他海员的服饰显得更为简陋,身上的呢子大衣已经洗得发白,各处都露着补丁,缝补技术简陋,披在身上干瘪得像一层薄薄的纸一样。但他们却在寒风中巍然不动,每个人都昂首持枪,目光如炬,透着对红色未来浓浓的向往。

少校倒是丝毫没在意诺里夫的无礼,他望着台下的列队的战士们频频点头,眼中露出欣赏的目光:“恩,不愧是‘梅德维奇’的精英团队,连带着队长的骨子里就透着浓浓狠劲儿!”

少校转身走到队列中审视每一名战士的军容,慢慢地把士兵们褶皱的绒大衣理顺,轻轻拍打他们身上的积雪,轻声说着一些赞美的话,像是古罗马战前的皇帝动员会。

舰艇其他海员则列队在两侧,被大衣或是被子裹得严严实实的却仍旧瑟瑟发抖,有些士兵甚至拎着半瓶伏特加摇摇晃晃地靠在船舷上,睡眼惺忪,像是摇曳的罂粟,风轻轻一吹就会支离破碎。

“倒是其余的海员令我诧异,很难想象啊鲍里斯,这些同志居然会战斗在同一个屋檐下!”少校饶有兴致地看着左右两侧列队的士兵大笑起来,像是位高权重的资本家在垂怜地嘲笑着过街的乞丐。

士兵们当然不知道他话中的深意,也跟着大笑起来。

“这些战士是巡洋舰的海员,编制350人,主要负责舰队的修理和守护勤务,由于身处北冰洋,他们平时的任务已经很繁重,所以一般不安排具体的任务。”鲍里斯尴尬地陪笑,将名册打开递给少校,其实他也不知道现在站着的有多少人,不过是走个形式。

少校简单看了一眼名册,而后随手丢还过去,质问:“所有船员都在这里了吗?”

“还有将近一半的队员在岸上驻地……负责守卫海岸线,由亚历山大少校负责,”鲍里斯有些惭愧,压低了声音在一旁解释。其实那些海员并不是负责什么守卫任务,通过轮班把战士们放到岸上打打零工多多少少可以补贴一下早已透支的经费。

“守卫?我们的精锐的海军也需要执行什么陆地守卫任务吗?还是说,北方舰队的纪律已经松懈到这个地步了吗?”少校轻笑。

“巡查官同志,”刚劲的声音突然打断了他,声音带着些许威严和愤怒,“这里的情况您应该清楚,‘梅德维奇’号的驻军补给已经很紧张了,如果部队驻扎在岸上的话,包括物资运输和医疗之类的大多不必讲究,因此可以省掉不少开销!”

“哦?凯尔特指挥官?我还以为您不会见我呢!贫穷让英雄选择了沉默,寒风划过英雄干涩的脸,却散不去了战士们心里的冰霜呢!”少校转过头来,收起了刚才的随意,抬眼上下打量从船舱走出来的老人,嘴角慢慢浮现出淡淡的微笑,“原来,即便是北方舰队也逃不过经济萧条的影响啊!”

“巡查官同志为了无产主义的事业奔波于此,在下未能及时迎接,深表遗憾!”凯尔特上校巍然不动,背手站在船头,像是一名老成的将军。他默默地望着甲板上的士兵,长长地叹了口气,无奈的神情被风雪打湿,粗糙的脸颊上看不出他的年纪,但彪悍的身材和眉角的伤疤隐隐透露着他不凡的阅历。

不远处的冰层上,立着几座冰封的小型塔吊像极了海钓的鱼竿,看上去有些年头了,给人一种“独钓寒江雪”的落寞。

这是哈尔洛夫唯一一座港口,大量的集装箱和石油桶被冰封在积雪里,看样子已经空了很久了。几座破旧的小型门座起重机原本被厚实的积雪覆盖,光滑的工作台上早已被泼墨的油渍附着,像是年久失修废弃了很久,此刻它们剥落了积雪慢慢地启动,因为它所期待的那艘为港口送寄养的破冰船就要来了。

哈尔洛夫坐落在摩尔曼斯克州的东北角,位于北极圈内,原本以这里的极寒本该是人迹罕至,60年代苏联北海舰队的到来给这里增添了一份生机,每年冬天摩尔曼斯克的破冰船都会踏开冰面沿着科拉河一路向北绕过基利金岛来给驻扎在这里的部队送寄养,久而久之,曾经的军事港口慢慢演变成了一座冰原上的小型城市。

这即是红军部队的军事要塞,也是航行在北冰洋的商船们最好的补给点,随着时局的动荡,在北冰洋上做生意的商船渐渐少了,小型的货船无力维持运营,大型的商船比起这个小港口自然会考虑在前航那么一小段到东部新地岛的黑角或是去西边的摩尔曼斯克港,曾经盛势的港口变得落寞,无人问津。

这也是凯尔特内心的苦衷,驻地贫瘠穷困,守军自然也会跟着过苦日子,原本上级预期下拨的军费已经拖欠了快半年,哈尔洛夫的大部分驻军如今已经是食不果腹,紧靠着破冰船每年送来的寄养过活,像极了二战时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他不明白国家这是怎么了,明明那个弥散硝烟的饥贫年代早已远去,可他们这些为国驻防的将士却连最基本的保障都难以为继,光荣的红色革命者们变成了无休止的苦行僧。

1990年就要结束了,对他们而言,眼前的这位来自莫斯科的巡查官同志或许是赋予他们一个丰衣足食的圣诞节的唯一希望了。

***

船舱中,三个人围守着一张老旧的木质长桌,唯一一盏煤灯在窗前摇曳,虽然火苗很小,却把整个舱室照的很亮,寒风拍打在舱门上,发出戈比散落满地的清脆响声,舱内的气氛紧张得像是在进行一场军事谈判。

确实是军事谈判,少校和凯尔特两人各吸着一根雪茄坐在长桌两头,彼此盯着对方,谁都不说话,少校显得怡然自得,而凯尔特神情严肃。鲍里斯静静地杵在一边像个侍者,他慢慢酌了一杯酒,轻轻递到凯尔特跟前,而后又递给了少校一杯,忙完之后的他有些无所适从,呆呆地对着一旁橱柜里的玻璃照起了镜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