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东线之计(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如何拯救德意志》最新章节。

......

“从丘吉尔和英国皇家海军开始变得过于激动时,就该觉察到有古怪了。”

汉斯朝着疲惫得连头发都懒得理的雷德尔上将低声嘟囔。

当然,他们在海战中赢了。

按计划,成功消灭了可称作法国海军唯一主力的突袭舰队。

可问题不止于此。丘吉尔那过分的热情,以及因此导致的英本土舰队的急速出击,险些把胡德号推入坟墓。这还不是最糟的,原本以为还能完好归来的多艘轻巡洋舰,却在参战后带着不少伤痕进入了检修期。

两艘舰只直接撞上敌舰,船体又怎会毫发无损。

“说实话,我真想向丘吉尔索赔一笔修船费用。”汉斯冷冷道。

当然,丘吉尔也为修理那艘几乎要报废的胡德号付出了不少,但那类财政上的纠葛与汉斯无关。

此刻压在他心头的,是那份因徒增开支而生的怒意。

“不过,总算收场了不是吗。我们的欧根号与布林克曼舰长也立了大功。”雷德尔依旧努力做出安慰的口吻。

“那倒是......”

但汉斯心里却在想,这本是一场可以轻松结束的战斗,何苦弄得如此乱七八糟?

说实话,要是每回事儿都这样拖沓下去,恐怕战争还没结束,他就先倒下了。

“总之,这种事最好别再重演了。”汉斯低声道。

要说丘吉尔,他向来是个在关键时刻会干出惊人一笔的人,戏谑中带着几分宿命感;历史上他对海权的执着,往往令皇家海军不得不以极端方式回应。胡德号曾被视作皇家海军的荣耀象征,后来在现实里也曾在北海遭遇惨重命运,这些都足以让人提心吊胆。

就在这时,敲门声轻响。

“咚咚——”

“总理阁下,我是曼施坦因。”门外传来一声沉稳的男声,“我可以进来吗?”

“请进。”

话音未落,门便被推开,曼施坦因步入室内。

他脸上带着一丝血色,看来不是坏消息,这让人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原本就被英国那边的乱子弄得精疲力竭,他可不想再听到更糟的事了。

“什么事,我的总长。是法国那边的事吗?”汉斯问。

“不是,事关东线。莫德尔司令官想请示他那套作战方案,想得个准许。”曼施坦因答道。

“莫德尔司令?”汉斯微微挑眉,按他所知,东线当前并无迫在眉睫的危机,莫德尔以防御着称,常以顽强着称于战场,这倒令人对他到底打算做什么更添好奇。

“好,给我看看吧。”汉斯说道。

“是,文件在这里。”

曼施坦因交来一份莫德尔的作战计划书,厚度比预想的要厚,他缓缓翻开第一页。

“嗯......?”

不到片刻,某人的眉毛便不自觉地扬了起来。

......

时间稍稍回拨到那一刻——当盟军从四面八方向法军撕咬逼近,收紧向巴黎的绞索之时。

“乌拉——!”

“为了祖国母亲俄罗斯!”

轰隆!炮火如雷!

就在那时,众所皆知的东部战线,也燃起了新的战火。苏联军队在援助法军的同时,意图趁盟国分心的空隙,发动一场扭转战局的全面反攻。

苏军不惜透支国力,从工厂、村庄乃至被战火撕裂的乡野中榨出最后的资源,紧急生产出KV-1重型坦克、T-28、T-60轻坦、SU-76自行火炮等新锐装甲。它们的履带掀起泥雪与硝烟,再次向波兰、xxx、芬兰方向汹涌推进。天空中,Yak-1、Mig-1、Il-2等新式机群咆哮盘旋,红星旗帜在风雪间猎猎作响。

“不停地督战,持续地压迫!无论付出什么代价,必须取得战果!若是再像上次那样一无所获,不仅我,连在座的各位,都将无法逃脱斯大林同志的怒火!”

“Да!(是!)”

这正是斯大林的“最后通牒”之后,那三个被称作“三大蠢货”的元帅,伏罗希洛夫、布琼尼、库里克,竭力掩饰内心的恐惧,对着各自的军官拼命嘶吼的情景。

他们心知肚明:若这次再败,就真的是末路了。

虽然他们在革命与内战时期都有功勋,斯大林也未必真会将他们拖进古拉格或者枪决,但从此军装上的元帅勋章将沦为空壳,地位与权力将被彻底剥夺,只能以“无能的废物”之名,在羞辱中度过余生。

“朱可夫同志,你是我们南方面军中最能干的人。我任命你为参谋长,来协助我指挥吧。”

“......遵命,元帅同志。”

南方面军司令布琼尼之所以请来了朱可夫,正是看中了他在历次战斗中展现的指挥才干与冷静判断。

然而朱可夫并未因任命而喜悦。傲慢如他,从来不屑于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他曾直言布琼尼不过是“只会骑马屁股的老骑兵”,在机械化战争的时代早已落伍。

当然,即便如此,布琼尼也好歹比伏罗希洛夫那种“废而不知反省”的人,或库里克那种“从未正确完成任务”的蠢才强些。

朱可夫虽然对上司不屑,却仍选择接受职务。他清楚,这个位置对于自己晋升更高的阶层极为有利,更重要的是,为了祖国的胜利,他绝不能让这场反攻再度崩溃。

“老实说吧,这场战争......和我所认识的战争已经完全不同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带领他们走下去。”

“请放心,元帅同志。为了苏维埃祖国,我将竭尽全力辅佐您。”

几乎在同时,另一位后来被称为“苏联参谋天才”的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也从总参谋部调往中方面军,出任伏罗希洛夫的参谋长。对于急于求胜的伏罗希洛夫来说,这无疑是久旱逢甘霖。

苏军的攻势因此比前一年的冬季攻势更为猛烈。

“这些蠕动的废物!冬天早就过去了,保卫芬兰的冰雪都融光了,你们的推进怎么还这么慢!”

“司令同志,敌人也趁我们休整之际进行了防御布置。而且他们的兵力增加了,挪威、丹麦,还有相当数量的瑞典军也加入了......”

“科涅夫同志!除了找借口,你就不会干别的了吗?该死,谁让你当我的参谋的!”

北方面军的情况依旧惨不忍睹。

与布琼尼、伏罗希洛夫尚能自知不足、起用能人不同,库里克毫无反省之心,仍旧一错再错。

他的麾下也有一位出类拔萃的将领,伊万·科涅夫,日后在历史上与朱可夫齐名的名将。但即便科涅夫苦口婆心进言,库里克也根本听不进去。

一个愚蠢的指挥官足以让整个军队陷入泥沼,库里克正每天活生生地证明着这一点。

“敌人的攻势,比去年冬天更锋利了,莫德尔将军。”

“是啊,据说他们的参谋里聚集了相当能干的人物。不过......北方面军那边似乎不进反退。若好好利用这一点,我们或许能让苏军付出无法挽回的代价。”

这正是后来被称为“屠夫”的德国名将,瓦尔特·莫德尔,他以冷静分析的语气道。

在历史上,他是“勒热夫绞肉机”的主导者,那个让朱可夫在回忆录中几乎不愿提及的梦魇。

而在这场改写东线命运的对决中,他再一次有了新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