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洛阳事变(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东汉三国:重生我之郭奉孝》最新章节。

暮春的洛阳笼罩在阴郁的雨幕里,德阳殿内药香与熏香交织,却掩不住帝王寝宫里渗出的腐朽气息。

刘宏病情越发严重,又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又想起兵权不放的董卓,于是任命董卓为并州牧,并把军队交给皇甫嵩。

刘宏半倚在鎏金云纹龙榻上,明黄锦被下枯瘦的手指正死死攥着皇甫嵩的奏折。

“陛下,凉州军报。”

蹇硕捧着漆盒跪在阶下,新换的朱红官袍下摆还沾着未干的雨水。

他抬头时瞥见天子脖颈处溃烂的疮口,像条毒蛇般盘踞在明黄中衣的领口。

刘宏剧烈咳嗽起来,暗红血沫溅在奏折上。

张让忙捧来金盆,却被天子推开。

“念!”

沙哑的声音在空荡的大殿里回响,惊起檐角几只避雨的乌鸦。

“臣皇甫嵩顿首:董卓所部西凉军屯驻扶风,私铸兵甲逾制,今春又征发民夫三千于郿县筑坞堡,高十丈,积谷可支三十年......”

蹇硕的声音越来越轻,殿外春雷滚过天际,照得刘宏青灰的面容忽明忽暗。

“好个董仲颖。”

天子突然笑起来,笑声牵动肺腑又化作撕心裂肺的咳喘,“当年黄巾乱时他带着羌兵来援,朕就该......”

话未说完,一口黑血喷在龙纹锦帕上。

三日后,尚书台八百里加急的诏书送至郿县坞堡时,董卓正在校场观看新募的湟中义从操演。

这些羌人勇士身披铁札甲,手持丈二长矟,在牛角号声中结成鱼鳞阵,铁甲相撞之声震得坞堡檐角铜铃叮当作响。

“诏曰:董卓忠勤体国,特迁并州牧,即日赴任,所部兵马交由左车骑将军皇甫嵩节制......”

宣诏使者话音未落,董卓身后转出一名青衫文士,正是内府的谋士李儒。

“使君明鉴。”李儒轻抚短须,“昔日光武皇帝中兴汉室,云台二十八将哪个不是自带部曲?如今羌乱未平,若骤然易将,恐生变故啊。”

董卓铜铃般的眼睛眯了起来,校场上突然响起震天杀声。

只见三百重甲骑兵从演武厅后冲出,人马皆披玄甲,正是他耗费三年心血打造的“飞熊军”。

铁蹄踏过之处,方才宣诏使者的坐骑惊得人立而起。

这位西凉枭雄正在用鹿皮擦拭他的环首刀。刀身映出他虬结的须髯,也映出案几上那卷烫金的诏书。

“皇甫义真倒是心急。”

董卓将刀锋举到眼前,寒光在营帐中划出一道银弧,“要某交出十万西凉儿郎?”

他突然放声大笑,震得帐顶积雪簌簌而落,侍立两侧的牛辅、李傕等将领跟着哄笑起来。

“回去告诉皇甫义真。”

董卓伸手按住使者颤抖的肩膀,镶着虎头的腰带随着笑声哗啦作响,“这些儿郎跟着某家吃惯了羊肉,怕是吃不惯并州的粟米饭。”

当皇甫嵩的亲卫持节来到郿县时,只见到空荡荡的坞堡和满地车辙。

留守的军司马奉上漆盒,里面是董卓因故推辞的亲笔书信:

“羌胡慕义,实为卓私人部曲,譬如家犬,易主则噬。”

是夜,河东郡解县郊外的黄河渡口,二十艘楼船悄然泊岸。

董卓站在船头,望着对岸隐约的洛阳灯火,对身旁牛辅笑道:“当年段颎将军平定羌乱,靠的可不是什么朝廷诏令。”

他突然伸手抓向夜空,仿佛要将那轮残月攥在掌心,“传令下去,明日开始沿河筑堰,某家要在这河东之地养十万精兵!”

河风掀起他猩红的大氅,露出内衬锁子甲上密密麻麻的羌文符咒。

对岸芦苇荡中惊起的水鸟还未落下,坞堡方向已传来铁匠铺彻夜不休的锤击声。

洛阳南宫

城内弥漫着反常的槐花香。

汉灵帝刘宏斜倚在南宫玉阶之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蟠龙纹玉璧,目光掠过德阳殿前斑驳的铜鹤。

这座见证过光武中兴的宫阙,此刻正笼罩在诡异的平静中。

他忽然剧烈咳嗽起来,侍立两侧的黄门侍郎慌忙递上织金丝帕,却在瞥见帕上猩红时齐齐跪伏于地。

“陛下......”

中常侍张让的声音在空阔的殿内颤抖。

刘宏摆摆手,望着琉璃瓦当间漏下的光斑。

他想起王美人临产那夜,东观阁的灯火映得董太后鬓角银丝泛金。

当时他允诺会让协儿继承大统,可当何皇后端着鸩酒闯入昭阳殿时,自己分明听见宫墙外何进操练西园军的号角声。

现在想来,那或许就是命运转折的声响。

“传蹇硕。”

皇帝突然开口,惊得檐下铜铃叮当作响。

蹇硕跪在龙床前,手指深深掐进掌心。

青玉地砖的寒意顺着膝盖爬上来,烛火在鎏金蟠龙烛台上跳动,将垂死的帝王面容映得忽明忽暗。

“陛下...”

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在颤抖。

龙涎香混着血腥气在殿内萦绕,刘宏枯槁的手突然抓住他的衣袖,力道大得惊人。

那双浑浊的眼睛瞪得凸起,喉间发出咯咯的声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