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陡生变故(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角洲行动之第三次世界大战》最新章节。

基辅,某老旧公寓,2025年10月19日,深夜 00:45

基辅笼罩在深秋的寒意和潮湿的雾气中。

彼得罗夫和李海镇蜷缩在城市北部一栋建于苏联时代、墙皮剥落、供暖时好时坏的老旧公寓里。

这里远离市中心和任何敏感区域,是FSB在基辅最隐秘的“安全屋”之一,仅通过单线联系,且早已切断与暴露网络的关联。

狭小的房间里弥漫着速溶咖啡的廉价香气、纸张油墨味以及一丝挥之不去的消毒水气息。

唯一的照明是桌上两盏光线集中的台灯,在昏暗中勾勒出两人专注而凝重的侧影。

他们已经抵达基辅超过24小时,完成了初步的“扎根”。

身份伪装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彼得罗夫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屏幕幽蓝,正连接着一个极其隐蔽的加密通道。

他手指翻飞,熟练地操作着一个离岸群岛的注册管理界面。

屏幕上显示着一家名为“凤凰前沿技术贸易有限公司”的资料。

“凤凰公司”,一家FSB多年前在开曼群岛注册的众多“休眠”空壳公司之一,背景干净得像蒸馏水。

彼得罗夫正对它进行“唤醒”和“整容”。

公司注册地不变,但股东和董事信息被替换成两个完全虚构、背景详实的东南亚籍人士。

公司主营业务从模糊的“技术咨询”变更为“精密电子元器件、安防设备及无人机相关技术解决方案的国际贸易”。

同时,利用预留的“幽灵资金”,在多个离岸账户间快速制造了数笔小额但符合逻辑的“历史交易”记录。

向一家新加坡的电子分销商“采购”过传感器,向一家马来西亚的小型无人机工作室“销售”过飞控模块。

这些交易在账面上天衣无缝,足以应付展会主办方和SBU可能进行的初步背景核查。

最后,利用伪造的交易记录和一份精心炮制的、介绍“凤凰公司”在东南亚“新兴市场”无人机应用案例的“商业计划书”,彼得罗夫成功为“凤凰公司”申请到了防务展销会的参展商资格。

一份电子邀请函静静地躺在邮箱里。

李海镇正对着一叠厚厚的资料,眉头紧锁,口中无声地默念着。

他需要完美扮演“凤凰公司”的首席技术代表兼销售经理——

一位来自中国的无人机零部件供货经销商。

他的“功课”繁重得令人窒息:

他必须将几种关键“展品”的技术参数、性能指标、优缺点倒背如流,甚至能回答极其刁钻的技术提问。

这些“展品”正是他们计划中用于组装致命武器的核心组件:

比如“改良型微型光电瞄准/图传一体化系统”,他需要掌握其宣称的“超高分辨率”、“低照度性能”、“抗干扰加密图传”、“模块化接口”等特性,以及虚构的“实验室测试数据”。

对于“实验型高能量密度微型固态电池”,必须熟悉其“体积能量比”、“充放电曲线”、“极端温度稳定性”、“安全认证”等细节,并能“专业地”讨论其应用于小型无人平台的“前景”。

至于“特种防护纳米涂层溶液”,要能解释其“疏水疏油”、“抗电磁干扰屏蔽”、“极薄涂层不影响散热”等“神奇”特性,并编造出合理的应用场景。

他反复练习着充满专业术语又带着商人圆滑的推销话术。

如何将“致命组件”包装成“前沿科技产品”?

如何引起潜在“客户”的兴趣,又不至于过度热情引起怀疑?

如何在交谈中不着痕迹地套取信息,方便随机应变?

最关键的是刺杀手段。

将微型高爆战斗部伪装成无人机电池或核心部件,利用图传系统实现精准末端制导,这是最可行的方案。

但如何确保在重重安检下,将核心部件带进展会并完成最后的隐秘组装?

如何在西尔斯基出现的极短时间窗口内,完成锁定、突防和撞击?

每一个环节都充满致命变数。

彼得罗夫的角色是“凤凰公司”驻乌克兰的“业务联络人”。

他需要以假身份,在“积极”地“采购”一些基础、常见的无人机部件。

然后,利用在安全屋准备的简易工具对这些部件进行一些外观上的、非功能性的“修改”——

比如重新喷漆、贴上“凤凰”的标签、或者用外壳包裹一下。

这些被“改装”过的普通部件,将作为“凤凰公司自主研发的样品”摆在展台上,用于撑门面和吸引眼球,掩盖他们真正“核心技术”的来源可疑性。

还有一个无解的难题——

炸弹的最终安放点。

西尔斯基在展会现场可能的动线?

哪些地方是安保死角或相对薄弱环节?

如何在携带炸弹核心部件通过入口的X光机、金属探测器、爆炸物嗅探犬以及SBU特工肉眼盘查?

如何在会场内部无处不在的监控和人流中,完成最后的激活和定位设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外围军警的重重警戒线更是几乎断绝了远程操控无人机从会场外发起攻击的可能性。

他感觉自己在设计一个不可能完成的迷宫。

就在两人沉浸在高强度、高压力的伪装与策划中时,房间角落那台老旧电视机突然提高了音量。女主播的声音带着一种刻意渲染的凝重:

“插播重要新闻!乌克兰国家安全局(SBU)今日宣布破获一起重大间谍案件!一名涉嫌为俄罗斯情报机构效力、并直接参与策划了上月针对我国关键军事设施的无人机袭击事件的叛国者已被抓获!”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被两名全副武装、头戴面罩的特工紧紧押解着的男子。

男子穿着皱巴巴的衬衫,头发凌乱,脸色惨白,眼神涣散,嘴唇哆嗦着。

镜头给了他一个特写——

典型的“被摧毁”的叛徒形象。

“据SBU公布的信息,被捕者系某军事机构的技术职员,因长期对上级不满,心怀怨恨,被俄罗斯情报人员以重金收买,向其提供了目标的精确坐标、安保漏洞以及无人机活动规律等绝密情报,直接导致了袭击的发生!”

画面切换到新闻发布会现场。

SBU的一位发言人(肩章显示级别不低)正对着话筒:

“……这是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无耻背叛!是俄罗斯侵略者肮脏手段的又一铁证!被捕者已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并表达了深刻的悔意。他将在法律的最大范围内受到严惩!”

紧接着,镜头切回被押解的“叛徒”。

他被推到话筒前,眼神空洞地盯着前方,语调机械地说道:

“我……被贪婪和怨恨蒙蔽了双眼……背叛了祖国和人民……接受了俄罗斯人的金钱……提供了情报……我深感悔恨……请求法庭宽恕……”

公寓里,彼得罗夫和李海镇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目光冷冷地投向电视屏幕。

这样的“表演”,他们在职业生涯中见过太多——

屈打成招、药物控制、家人胁迫……

或者是纯粹的捏造。

“叛徒”眼中的绝望和空洞是真实的,但“悔过”的台词和所谓的“犯罪事实”则充满了政治操弄的味道。

两人对视一眼,这种拙劣的戏码,无法动摇他们分毫。

然而,新闻接下来的内容,却像一盆冰水,浇在了他们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上。

SBU发言人话锋一转:

“……鉴于此次破获的间谍案,以及持续存在的恐怖主义威胁和潜在的安全风险,为确保‘第聂伯河畔国际防务与安保技术展销会’的绝对安全,经与主办方及相关部门慎重研究决定:原定于后天开幕的展会,将推迟至下月中旬举行!具体日期另行通知!在此期间,安全部门将对展会场地、流程以及所有参与人员背景进行史无前例的、最为严格的安全核查与风险评估!任何可疑迹象都将被彻底排查!国家安全高于一切!”

“推迟……下个月……”

李海镇低声重复,声音里听不出情绪,但握着技术资料的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彼得罗夫猛地合上了笔记本电脑屏幕,幽蓝的光芒消失,房间陷入更深的昏暗。

他靠在破旧的椅背上,仰头望着天花板上剥落的墙皮,长长地、无声地吐出一口浊气。

精心准备的伪装身份、反复推敲的炸弹方案、争分夺秒赶在展会窗口期行动的决心……

在SBU这招“延期”重拳下,瞬间变得岌岌可危,甚至可能化为泡影。

房间里只剩下电视机里发言人继续强调“最高级别安保措施”的声音,以及窗外基辅深夜偶尔传来的车辆驶过湿滑路面的声音。

寒意似乎更浓了。

李海镇默默地放下手中的资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