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英烈之后(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天启朝第一搅屎棍》最新章节。

说着,杨涟端起了茶杯。

左光斗见状,叹息一声,随后起身告辞。

左光斗离去不久,杨涟立刻匆匆出门,来到锦衣卫镇抚司,将清流文官打算拉江宁下水的计划告知田尔耕。

田尔耕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忙通知江宁。

江宁听后满不在意地说:“老田,多大点事,不必担忧,就让这些文官尽管折腾吧,想拉我下水,门都没有。”

田尔耕见江宁如此有恃无恐,便点了点头。

田尔耕离去后不久,坐在书房中的江宁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喃喃自语道:“左光斗,本官给你留了体面,你可别自己找死!”

左光斗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择没有上书。

但其他清流文官、督察御史、六科给事中、翰林院一众官员纷纷上奏,希望江宁能够去坐镇山东,平定白莲教之乱。

朱由校收到消息后,一眼便看穿了这些文官的险恶用心,随即全部留中不发,不予理会。

随着年关将近,朝廷上下一片忙碌。

江宁也难得勤快起来,整日在镇抚司衙门、五军都督府和皇宫之间奔波。

数日之后,大明举行了隆重的英烈祭奠仪式。

江宁、陈策、沈有容、秦良玉、邓文明等五军都督府大佬齐齐到场,京城各级军官将领也悉数到场,众人皆腰系孝带。

此次祭奠的是平定西南为国捐躯的将士。

老魏也腰系孝带,与江宁并肩而立。

京城中的百姓和阵亡将士家属也都来到现场,焚香跪拜在道路两旁。

不多时,朱由校乘坐龙辇,打着全副仪仗,率领百官缓缓而来。

在一众百姓的注视下,朱由校缓缓走下龙辇,拿起一根孝带系在腰上。

在场众人皆震惊不已,作为大明天子,朱由校能亲临祭奠已实属难得,居然还腰系孝带。

不多时,宗人府的人也来了。

晋王朱求桂腰系孝带,还有被废为庶人却在宗人府任职的秦庶人朱存极也是腰系孝带,身后一众皇明卫,全都腰系孝带,身穿孝服,个个手捧牌位,清一色全是姓朱的。

这时在场众人才明白,敢情此次平定西南土司叛乱,老朱家子孙战死了不少,难怪当朝天子和亲王会为其代孝。

随着礼官高呼:“大明京营将士于西南平叛阵亡将士入祠典礼开始!”

礼官话音落下,江宁大手一挥,顿时鼓号齐鸣,《大明出征曲》响彻全场。

乐声低沉而肃穆,悲壮却又充满铁血之气,仿佛那些战死的将士此刻全都重生归来。

跟在江宁身后的一众京营将官齐声高呼:“明军威武!明军威武!”

声音犹如山呼海啸,一声高过一声。就连朱由校也举起双手,振臂高呼:“明军威武!大明万岁!”

江宁与一众京营将领齐呼:“大明万岁!皇上万岁!”

在场百姓更是热泪盈眶,高呼:“大明万岁!皇上万岁!”

随着呼声落下,一个个牌位由京营将士恭敬地送入英烈祠内安置供奉。

阵亡将士家属进入英烈祠内,开始焚香祭奠。

朱由校更是亲自下跪磕头。

看到这一幕,不少文官刚想开口阻拦,却在江宁和魏忠贤那如杀人般的目光注视下,闭上了嘴。

京营将士看到皇帝亲自焚香跪拜,不禁泪流满面。

他们明白,就算今后自己为国捐躯、战死沙场,大明也不会忘记他们,英烈祠内有这么多袍泽兄弟,皇帝也不会忘记他们,每年都会亲临祭奠,他们也会世代享受香火供奉。

随着祭奠仪式逐渐结束,朱由校上前慰问阵亡将士的家属。

就在这时,江宁忽然发现不远处有一群孩童,年龄小的四五岁,大一点的十一二岁,全都身穿孝服,低头哭泣,身旁却没有大人陪同。

江宁赶忙把张之极和杨嗣昌叫过来仔细询问,才得知这些孩子的父亲为国战死,母亲要么早已改嫁,要么离世多年,如今他们成了孤儿,全靠街坊邻里救助,吃着百家饭长大。

听到这里,江宁眼眶泛红。

这些将士跟着自己血战西南,自己绝不能让他们流血又流泪。

就在这时,朱由校也走了过来,开口询问情况。

得知缘由后,江宁当即向朱由校提议,由朝廷出资,专门供养这些阵亡将士的后人,负责他们的衣食住行及读书,直到年满为止,并重新为他们编制户籍。

朱由校听完后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开口说道:“将士们为大明出生入死,朕不能让忠烈之后无依无靠。”

就在这时,杨嗣昌面露为难之色,开口说道:“启禀陛下,按照大明律规定,凡是未成年者,无法单独编制户籍,户籍之上必须有家中长辈或亲属。

但这些孩子如今都是孤儿。”

朱由校听完后沉思片刻,开口说道:“既然如此,那朕就是这些孩子的长辈亲属,他们户籍之上全部把朕的名字写上。”

杨嗣昌、张之极、江宁等人听后都愣在当场,没想到皇帝居然会亲自担任这些孩子的长辈亲属。

江宁转念一想,这确实是件好事。

有朱由校出面,就不怕有人欺负为难这些忠烈之后。

随即,朱由校几人迈步上前,来到这群孩子身旁,开口询问起来。

朱由校直接抱起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伸出手溺爱的抚摸着孩子的头,随后又为其擦干眼泪。

一脸正色地开口说道:“你们的父亲都是伟大的军人,他们都是大明的英雄,为大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今后他们将在大明英烈祠享受大明百姓的香火供奉。

你们的父亲虽然走了,但是朕和朝廷不会不管你们的,今后朕就是你们的父亲。”

在场百姓听到朱由校的话,全都泣不成声。

他们实在没想到,身为大明天子的朱由校居然会为这些阵亡将士的孩子主动担起父亲的责任。

就连不少官员也感动得泪流满面。随即,朱由校郑重宣布,这些没有亲人长辈的孩子全部重新编制户籍,户籍之上他们父亲的名字统一写成朱由校三个字,并且今后由朝廷直接进行抚恤供养,具体事宜则由五军都督府负责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