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整顿盐场(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天启朝第一搅屎棍》最新章节。
江宁与温体仁商议许久,二人仍然没有商量出个所以然来。
温体仁的想法虽好,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毕竟利益动人心,朝廷要是彻底放手,很有可能引发动荡,到时候遭殃的还是百姓。
江宁虽有后世人的思维,也仅能提供参考,无法生搬硬套到如今的大明朝。
就在这时,小院外一名锦衣卫匆匆来报:“启禀侯爷,钱佥事求见。”
听闻此言,江宁和温体仁对视一眼,皆是心中大笑。
江宁赶忙道:“快让他进来。”
不多时,只见一位二十来岁的青年,身材清瘦,面容俊朗,身着蓝色锦袍,捧着一摞厚厚的卷宗走进来,当即行礼:“卑职见过侯爷,见过温阁老。”
江宁闻言,上前一把扶住他,笑着道:“正秋呀!
你来得可真是太及时了。”
钱正秋满脸疑惑,不知江宁所言何意。
随后江宁让钱正秋坐下,为他倒上一杯茶水,将扬州官商相互勾结,偷税漏税,国库损失巨大,灶户也是生不如死,自己与温体仁有意整顿盐税的事情以及顾虑说了一遍。
谁知钱正秋听完,脸色铁青,怒声道:“这群为富不仁、丧尽天良的东西,就该拉出去全部杀了!”
江宁则笑着劝道:“正秋,先别发这么大的火。
杀,肯定是要杀的,但杀完之后,接下来的事情该怎么办?
毕竟温阁老不懂经商,本侯自从把酒楼经营倒闭后,也不敢再吹嘘自己有经商天赋,毕竟败绩可查。
但你不一样,身为大明工商总会第一任会长,同时又是锦衣卫佥事,还是大明皇家商会的现任会长。
这两年,大明皇家商会能遍布北方和西南各省,除了朝廷的鼎力支持,你的个人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钱正秋听完江宁和温体仁的话,眉头微皱,开口道:“温阁老的提议的确是最有效的办法,但盐铁茶马乃朝廷专营,若是贸然彻底放开,搞不好会引发市场动荡。
卑职有个想法,还请侯爷和温格老参详一二。”
江宁和温体仁赶忙点头,毕竟钱正秋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
只见钱正秋略作思考,开口道:“侯爷,那卑职就直说了。
恳请陛下重置盐纲,太祖洪武年间的十纲,显然已不足以满足如今大明人口对食盐的需求量。
正如温阁老所言,太祖洪武年间定盐引两百万,年产量六亿斤,当时就已出现私盐泛滥的情况,如今至少得定盐引一千万,确保大明各地盐场年产盐三十亿斤,先增加朝廷手中的盐引量。
然后,将各省所需的盐引重新定额,把售卖权卖给各大商会,再由朝廷为各省盐价定价,让出一部分利润给各大商会,由他们代替朝廷向地方百姓售卖食盐。
同时,为避免一家独大、再出现私盐泛滥与官商勾结的情况,每省最少要放三家商会同时售卖,相互监督,确保盐价平稳。
而且售卖省份需十年一换,不能让各大商会只在一省两省之地经营,以此确保他们不会与地方官商勾结,坑害百姓,再由大明工商总会统筹全局。
朝廷同时加大对私盐的打击力度,如此一来,百姓能买到便宜食盐,朝廷的盐税也不会流失到贪官污吏的口袋,还能保证食盐专卖权握在朝廷手中。
至于灶户们的问题,只需将扬州官场清洗一遍,再由朝廷重新定价,让各大商会按照朝廷锁定的价格从灶户手中收购食盐,官府从旁监督,这样灶户们便有了稳定收入。
朝廷的盐税收入也能得到保证,各大商会之间形成制衡,朝廷也能稳定各地盐价,再也不必看扬州盐商的脸色。
毕竟扬州盐商都是一群丧尽天良、吃人不吐骨头的货色,全部杀了倒也省事。”
江宁和温体仁听完钱正秋的建议,皆十分认可地点了点头。
毕竟朝廷若是贸然放开食盐售卖权,搞不好会引发大乱,由各大商会替朝廷售卖,朝廷为各省严格定价,才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就在这时,温体仁忽然开口道:“正秋呀,本官十分好奇,你为何对扬州盐商如此痛恨?
难道你们之间有什么旧怨?”
钱正秋闻言,脸色铁青,双眼充满恨意。
就连一旁的江宁也有些好奇,在他印象中,钱正秋从未有过这种表情。
片刻之后,钱正秋叹了口气,开口道:“回侯爷和温格老的话,要说起来,这都是老黄历了。
弘治年间,朝廷改开中法为折色法,当时购买盐引的多为徽商。
徽商祖训有‘天下为怀,重仁重义’之说,不管官场如何贪污,做生意定不能丧了良心。
可祖训终究敌不过人心,在巨大利益面前,许多徽商早已将祖训抛到九霄云外。
此后多年,徽商便形成了两派,一派恪守祖训,以天下为怀,重仁重义,本分经营。
另一派则追逐巨额利益,与官员相互勾结,无所不用其极。
卑职的爷爷,当年便是因为不愿与官商勾结坑害百姓,坚持按略高于市场的价格从灶户手中收购食盐,结果却被当时的两淮盐运使曹秋道与扬州盐商联合诬陷,说他手中的盐引是假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终爷爷百口莫辩,锒铛入狱。
家父散尽家财才将爷爷从大牢中救了出来,然而不久之后,爷爷便因病离世,弥留之际,仍在喊着徽商祖训‘天下为怀,重仁重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