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整顿盐务(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天启朝第一搅屎棍》最新章节。

可见盐商贪墨了国库多少银子!

若不趁此时解决,留给后世子孙仍是一大难题。”

他顿了顿,继续道:“正德、嘉靖年间,先帝们想整顿都未能成功,只因缺合适的人接手,损失贸然行动,便会引发扬州盐商集体反抗,进而动荡两淮。

但如今,朝廷有大明工商总会及北方、西南各省商会作后盾,虽然有些风险,但只要运作得当,便能让两淮盐务重焕生机,国库也能增加收入。

至于扬州盐商,早已没有留着的必要了。”

朱由校连连点头,心中深以为然。

如今自己大权在握,又有江宁这个好兄弟和得力干将,若不趁此时整顿两淮盐务、端掉扬州盐商,难道要把难题留给儿子朱铁胆?

他可不敢赌干儿子江太平能有江宁的,本事。

其实朱由校召众人前来,不过是走个过场,顺便商议善后事宜。

随后,众人各抒己见,大部分人支持袁可立,也有一部分赞同孙承宗的稳妥之论。

最终,朱由校拍板,依江宁与温体仁之议,重定盐纲盐引,核定各省份额,制定盐价交各大商会代售,此前盐引一律作废。

在他看来,江南盐商坑了朝廷这么久,没必要再讲情面,所谓信用破产,解决了扬州盐商便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见天子决心已定,孙承宗只得叹气作罢。

众人仔细商议后,决定即刻派官员与厂卫在各省收集数据,核定份额、盐价,确认江宁与温体仁所报数额。

次日大朝会,朱由校宣布重制盐纲、重定盐引,瞬间引发朝臣热议,却无人敢反对,毕竟奉天殿外,田尔耕带着锦衣卫持杖而立,这个时候谁要是提出反对,怕是当场就得被杖毙了。

上次大明第四届无限制格斗大赛,清流党被杖毙三十余人,领军人物李玄至今卧床不起,徐泽更是让小弟代为受罚,如今已经和老魏成了一类人,在家哭天抢地。

于是在朱由校的威势下,提议全票通过。

朱由校随即颁旨昭告天下,此前盐引全部作废,重制盐纲共五十纲,每纲仍为二十万引,每引四百斤,废除小引,仅留大引。

由大明工商总会、户部、税务部牵头定价定额,盐引以竞拍方式由各大商会竞标,每省至少三家,朝廷让出部分利润,商会须按官价从灶户手中收盐,售卖权十年一期,到期重竞,不得在本省连续竞标。

同时,朱由校派内阁次辅袁可立携带圣旨前往凤阳府,协助江宁督办两淮盐务。

众人见状,皆感天子整顿盐务与扬州盐商的决心之重,江宁本就有老魏、朱由检、温体仁协助,如今又添一位内阁重臣,谁敢再为扬州盐商说话,怕是活的不耐烦了?

袁可立手持圣旨,在锦衣卫许显纯护送下沿运河火速南下,心中干劲十足。

在他看来,江宁虽得天子信任却终究年轻,温体仁才高八斗却行事偏激,处理两淮盐务这等大事,还得他这老家伙出马才稳妥。

另一边,钱正秋召见各大商会主事人,告知朝廷有意让他们代卖各省食盐,众人激动不已。

他们明白朝廷是要用他们来取代扬州盐商,却也明白食盐乃刚需,朝廷肯定会让出一部分利润,足以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何况一省份额由三家分占,简直是天降富贵。

其中秦商秦有德、豫商林少风尤为兴奋,暗道跟着朝廷果然有肉吃,这等官盐专卖之权,以前想都不敢想,毕竟扬州盐商天下闻名,朝廷都得看他们脸色。

众人当即一合计,决定向朝廷表忠心,各以助饷名义捐银一百万银元。

毕竟朝廷除了扶持北方、西南商会,肯定也会重新扶持一些南方商会,自己若不及时表忠心,说不定机会就落了别人手里。

钱正秋见状满意点头,却仍一脸严肃告诫道:“此事是朝廷对诸位的信任,但诸位也得记住扬州盐商的教训,莫要一招不慎满盘皆输,搭上全家性命。”

众人赶忙点头称是,秦有德与林少风更是保证:“我等能有今日,全赖朝廷提携,绝不会学扬州盐商坑害朝廷与百姓,定当守法经营,按照官价收盐售盐。”

钱正秋告辞后,各大商会火速派人回京师报信,催促总部赶快捐钱,生怕错失良机。

随即,钱正秋将各大商会的态度上报江宁,江宁赞许道:“正秋办得好,回京之后本侯为你请功。”

钱正秋笑道:“皆赖侯爷提携,卑职不敢居功,只盼早日处置了扬州那些丧尽天良之辈。”

此时钱正秋心中十分畅快,当年家族因扬州盐商蒙冤,如今总算能报仇雪恨。

更重要的是,他已成功带领钱家转型,右商转政了,在将大明皇家商会最后半成股份分开售卖给徽商同乡,自己也从原始股东变打工者了,虽然赚得少,却安全了许多。

如今自己身兼工商总会与大明皇家商会会长,只要替朝廷平衡各大商会、完成任务,将来卸任也能全身而退,还能为子孙挣下富贵前程。

有江宁照顾,只要自己不糊涂,这辈子稳了。

与此同时,江宁收到朱由检的亲笔信,得知各盐场灶户生活依旧困苦,当即下令郭允厚从查抄款项中调拨补贴,改善灶户生活,并着手制定相关福利政策。

毕竟灶户与普通百姓不同,百姓种地他们制盐,所以一些新政他们无法享受,但朝廷也不能放任不管。

郭允厚接令后,第一时间将好消息告知一众灶户。

众人听闻朝廷要为他们制定新政,个个激动不已,感动得热泪盈眶,当牛做马这么多年,终于盼到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