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赚大钱。(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饥荒!前夫一家饿肚肠,我有系统黄金万两》最新章节。
程诺:“不懂了吧,小窗口可以提高出餐效率,减少排队拥堵,同时还能营造供不应求的氛围,显得门口排队店铺人气旺,瞧瞧刚才,多少路人是被排队吸引过来的。”
关长宏笑了:“那是被吸引来的吗?那是被你雇的托儿骗来的。”
赵氏刚擦拭完灶台,闻言反驳道:“怎么能叫骗呢,我们这是适当引导,我说的对不对小姑?”
程诺给她点了个大大的赞:“大嫂,今天的流程看清楚了吗?明天你站窗口接待顾客,让二嫂帮忙算账收钱。”
“就我们两行吗?”顾寒栀正在清点今日的盈余,心里没底。
程诺笑道:“当然行!娘手艺好,负责灶台,人手可能不够,过些日子我在店门前张贴招聘告示,再找两个人来给娘打下手。”
“那你呢,活儿都让别人干了,你做什么?”关长宏听半天,没见到程诺给自己分派任务。
程诺挺直腰杆,一脸骄傲:“我当然是研究新菜品,俗话虽说,一招鲜吃遍天,但我们程家早餐铺子,定得是样样拿得出手,种类丰富,只有顾客想不到,没有他们吃不到。”
关长宏瞪大眼睛:“你还有新点子啊?什么?什么?说来我听听。”
他想不明白,明明都是脖子上顶个脑袋,为什么程诺的脑袋看着比她小不少,里头的东西却比他多得多。
程诺作为上一世的美食博主,脑袋里各种各样,大江南北的早点数不胜数,天津的煎饼果子,上海的小笼包,广东的肠粉,重庆的小面,陕西的胡辣汤,南京的鸭血粉丝……
每天换一样,都能保证一个月不重样。
世上口味千千万万,不管你是喜欢酸甜苦辣中的哪一种,都能在程家早点铺里找到心仪的早食。
铺子里要招人的消息还没散出去,程母已经走起后门,将人带到程诺面前。
“肥水不流外人田,有挣钱的交易,当然是先紧着熟人,”程母将几个妇人往程诺面前推了推。
孙婶子如今搬到大梨村居住,平安给她们一家落了户,以后就是同村人了。
她道:“四娘,我和面的手艺可好了,包子皮交给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绿草的儿子如今快半岁,因为一开始就不是母乳喂养,对母亲的依恋不算太深,现在找到了羊奶,连奶粉都戒了,如今交给同村关系亲近的阿婆照顾,她也能出来找点活儿干,贴补家用。
“在家时,小李说我擀的面条劲道,我想着也来试试,若是四娘看得上我的手艺,我也能留下赚点钱给儿子攒老婆本。”
程母笑道:“他才几岁啊,你都担心起娶儿媳妇的事了?”
“孩子长得快,别看现在抱在手上,见风就长,没几年就大了。”绿草笑得腼腆,“我也得为未来儿媳妇考虑,不能让她嫁进来就受苦。”
四娘对两人的人品绝对信得过,但是手艺如何还得考量,开门做生意,公私分明是她一向的准则。
结果证明,二人的厨艺确实不错,别说是做帮工,就是独当一面也没问题。
当然这些是后话,现如今最重要的,是将手上的小铺子经营好。
每人每月五钱银子,包食宿,但是没有假期,下午时间自理,实在有重要的事需要请假,可以找人带班。
做早餐的就是这样,抢的就是早上的这段时间,一年到头没休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孙婶子一听工钱五钱每月,还包食宿,乐得跟什么似的。
绿草虽有些惦记儿子,但想着下午时间自由,大不了她多跑几趟也能见见儿子。
大伙儿一拍即合,很快熟络起灶台上的工作。
接下来的几天,汤包依旧饱受欢迎,并且在镇上打出名声,一传十十传百,都知道原来的程家卤肉摊的老板娘又开了早食铺子,生意火得不得了。
不仅如此,很多人还没有机会品尝汤包,程家又推出了新菜品——胡辣汤。
又是个闻所未闻的新玩意儿,吸引一大波人前来品尝。
天气晴好时,程诺会在店铺前摆放几个桌子,供食客堂食,人一多,地方不够,她就将左右两个铺面的位置也占了。
关长宏再来时,发现自家铺面被征用,晃着扇子找程诺理论。
“你闲着也是闲着,让我用一下怎么了?反正不管你日后开什么铺子,有我在旁引流,生意都差不了,你应该感谢我才对。”程诺忙着研究新早点,抽空回了关长宏一句。
关长宏一想有道理,要了碗胡辣汤和一笼汤包,直接在家门前小桌子上坐下,吃完准备给钱,程诺没收,美其名曰场地费,日后不光是他,连他舅、他娘,他家亲戚来都不收钱。
“关少爷,您可是我们摊上的贵客,免费的待遇是头一份。”
关家没几个亲戚,程诺话说得好听,事情办得漂亮,实则根本没出多少血,偏偏能让人听在心里美滋滋的。
关长宏满脸堆笑,晃晃悠悠走了,说是要去考察市场,思考店铺做什么生意。
第三日,关长宏在视察几天后,终于请来工匠修缮改造门头,两天功夫,牌匾挂上。
一家米粮铺,一家胭脂水粉铺子。
“我研究过了,这条街上还没人开粮铺,天灾刚过,正是百姓缺粮的时候,新店一开,肯定赚得盆满钵满,你信不信?”关长宏得意地冲程诺抬抬眼,仿佛金子已经在朝他招手。
程诺若有所思啊了一声,指着胭脂铺子道:“你对胭脂水粉有研究?”
关长宏摇头:“没有啊,但开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此地人流量大,顾客有需要,想不赚钱都难!”
关母手里有十几间铺面,全是当初出嫁时长辈给的陪嫁,有专人打理,其中就有胭脂水粉铺子。
“我已经请教过胭脂铺的掌柜,将最时兴,卖得最好的款式全部照样发来。我家铺子开在京都,那里的女子掌握全大盛流行风向,从前清河镇的女子都得晚一年半载才能用上时兴脂粉,如今有了我这间铺子,京都女子的喜好还不是信手拈来?”
关长宏觉得他的想法太好,简直找不到一丝瑕疵。
结果试营业当天傻眼了,来看热闹的妇人不少,真正下定的两只手数得过来。
“不可能!我进的都是最时兴的脂粉,”关长宏站在柜台前扒拉算盘,一算天塌了,第一天打八折才卖了三两银子,还不够成本。
程诺走进胭脂铺,一句话指出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