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享太庙乐章之九《恭和》(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夜读全唐诗》最新章节。

享太庙乐章之九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恭和

礼周三献,乐阕九成。

肃承灵福,悚惕兼盈。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恭和》译文及解析

【译文】

? 礼周三献,乐阕九成

祭礼完成三献之仪,乐舞奏罢九章乐章。

? 肃承灵福,悚惕兼盈

庄严承受神灵降福,心中满是敬畏与戒惧。

【解析】

一、乐章主题与祭祀仪轨

? 郊庙歌辞:为太庙祭祀乐章,聚焦祭祀仪式的流程与参与者的心理状态,体现“礼敬鬼神而远之”的儒家祭祀观。

? 恭和:乐章名,取“恭敬平和”之意,强调祭祀中“敬”与“和”的核心态度。

二、核心词句解析

1. 礼周三献,乐阕九成

? 三献之礼:

古代祭祀的重要仪节,指初献(献酒)、亚献(再次献酒)、终献(第三次献酒),多由主祭者(如帝王)亲行,象征对神灵的极致尊崇。

? 乐阕九成:

“阕”指乐曲终了,“九成”即九章(“成”为乐曲段落)。《周礼》有“九德之歌,九磬之奏”,此处化用《尚书》“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形容乐舞的完整与盛大,亦暗合“九”为阳数之极的象征意义。

? 仪式的时间维度:

“三献”强调流程的严谨性,“九成”突出乐舞的持续性,二者共同构建祭祀仪式的时空纵深感,使参与者在重复的仪轨中达成精神的神圣化。

2. 肃承灵福,悚惕兼盈

? 灵福的双向性:

“肃承”指庄重承接神灵赐予的福泽(如国泰民安、宗族绵延),体现祭祀的功利性目的;“灵福”亦含“先祖庇佑”之意,强化宗族传承的合法性。

? 悚惕兼盈的心理刻画:

“悚惕”(敬畏戒惧)与“盈”(满溢)看似矛盾,却精准捕捉祭祀时的复杂心态:既因神灵临格而战战兢兢,又因肩负治国安民之责而深感使命重大。这一心理与《诗经·大雅》“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君子戒惧传统一脉相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