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德明兴圣庙乐章之七《送神》(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夜读全唐诗》最新章节。
德明兴圣庙乐章之七
郊庙歌辞·祭太社乐章·送神
元精回复,灵贶繁滋。
风洒兰路,云摇桂旗。
高丘缅邈,凉部逶迟。
瞻望靡及,缠绵永思。
这首诗中生僻字的注音如下:
? 贶:kuàng
? 缅:miǎn
? 邈:miǎo
? 逶:wēi
以下是诗句的注释:
? 元精回复:元精,指天地间的元气;回复,指元气循环往复。
? 灵贶繁滋:灵贶,神灵的赐福;繁滋,繁多、滋生。意为神灵的赐福繁多。
? 风洒兰路:微风吹拂着长满兰草的道路。
? 云摇桂旗:云彩飘动,仿佛摇动着桂木做的旗帜。
? 高丘缅邈:高丘,指祭祀的高坛;缅邈,遥远的样子。
? 凉部逶迟:凉部,指送神的乐队;逶迟,缓慢行进的样子。
? 瞻望靡及:瞻望,远望;靡及,看不到。
? 缠绵永思:指对神灵的思念之情绵绵不绝。
整首诗的译文是:天地间的元气循环往复,神灵的赐福繁多。微风吹拂着兰草路,云彩摇动着桂木旗。祭祀的高坛遥远,送神的乐队缓缓前行。远望已看不到神灵,对神灵的思念之情却绵绵不绝。
在古老的唐代,祭祀是一项极为庄重且意义深远的活动,承载着人们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郊庙歌辞·祭太社乐章·送神》作为祭祀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文字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生动地展现了送神这一环节的庄重与神秘,字里行间满溢着人们对神灵的复杂情感。
诗的开篇“元精回复,灵贶繁滋”,犹如一道神秘的曙光,将我们引入一个充满神圣感的世界。“元精”,在古人的认知里,它代表着神灵的精华,是一种超凡脱俗、蕴含无尽力量的存在。“回复”一词,形象地描绘出神灵完成对人间的视察后,即将回归其神秘居所的画面,这一过程仿佛是一种神圣的循环,象征着神灵与人间的紧密联系。“灵贶”即神灵的恩赐,“繁滋”则生动地表现出这些恩赐如春日繁花般茂盛、繁多。在祭祀的语境中,人们相信通过虔诚的祭祀,能够获得神灵的庇佑和恩赐,这一联通过描绘神灵的回归和恩赐,深刻地象征着人们对神灵的无比崇敬以及祈求庇佑的强烈愿望。诗人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传达出内心深处对神灵的敬畏之情,那是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震颤,同时也饱含着对神灵庇佑的热切祈求,希望神灵的恩泽如同滔滔江水,源源不断地滋润着人间。
“风洒兰路,云摇桂旗”,宛如一幅清新而奇幻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风洒兰路”,微风轻轻拂过,带着兰花淡雅的香气,弥漫在通往神灵居所的道路上。兰花,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典雅,微风与兰花的组合,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仿佛是大自然为神灵铺设的一条圣洁之路。“云摇桂旗”,洁白的云朵在天空中轻轻飘动,仿佛在摇曳着用桂花装饰的旗帜。桂旗,同样具有神圣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神灵的威严与尊贵。这一联通过对风和云这两种自然元素的细腻描写,巧妙地象征着神灵的降临和离去。风的轻柔、云的缥缈,暗示着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冥冥之中支配着一切,这种力量无形却强大,进一步强化了祭祀活动的神圣感。诗人在这如画的描写中,再次传达出对神灵的深深敬仰之情,以及对神灵庇佑的执着祈求,每一丝微风、每一朵白云,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高丘缅邈,凉部逶迟”将视野投向了更为广阔的自然景象。“高丘”,那高耸入云的山丘,在天地间傲然挺立,“缅邈”一词,生动地描绘出它遥远而不可触及的样子,仿佛与尘世隔绝,充满了神秘的气息。“凉部”,可理解为凉爽宜人的地方,或许是神灵栖息的仙境,“逶迟”则形容其道路曲折蜿蜒,给人一种深邃、悠远的感觉。这一联通过对高丘和凉部的描写,深刻地象征着神灵的遥远和神秘。它们仿佛是神灵的象征,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却又始终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这种遥远和神秘,激发了人们对神灵的无限敬仰之情,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期望,人们相信,虽然神灵远在天边,但他们的庇佑却能跨越时空,降临人间。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神灵的崇敬之情,那是一种对未知力量的敬畏和向往,以及对神灵庇佑的坚定祈求,希望神灵能够关注人间,赐予人们幸福与安宁。
最后“瞻望靡及,缠绵永思”将人们对神灵的情感推向了高潮。“瞻望靡及”,人们怀着虔诚的心情,远远地眺望神灵离去的方向,眼神中充满了渴望与不舍,然而神灵的身影却渐渐消失在远方,让人感到一种无法企及的失落。“缠绵永思”,这种对神灵的思念和眷恋之情,如同一根无形的丝线,紧紧缠绕在人们的心头,永远无法割舍。这一联通过对人们情感的细致描写,深刻地象征着人们对神灵的深深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在祭祀中,不仅是对神灵的敬畏和祈求,更是将自己的情感、希望和梦想都寄托在了神灵身上。诗人在这里传达出对神灵的思念之情,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眷恋,以及对神灵庇佑的殷切祈求,希望神灵能够听到人们的心声,永远护佑着人间的安宁与繁荣。
整首诗宛如一首悠扬的乐章,通过对神灵回归、自然景象以及人们情感的生动描绘,全方位地展现了祭祀送神环节的庄重与神秘,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的崇敬、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以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这些复杂的情感融入每一个字里行间,让后人透过这些文字,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古代祭祀活动的庄严氛围,体会到古人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使这首诗成为了研究古代祭祀文化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