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深城魔都事纷纷(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十年前,买彩票岂不是发财了》最新章节。

当飞机平稳降落在宝安机场,一股夹杂着海洋气息的湿热空气便扑面而来,与魔都的精致干练截然不同,这里的一切都显得粗砺而富有生命力。

林帆没有让分公司安排接机,一辆早已等候在此的商务车安静地滑到他面前。

车窗外,深城这座年轻的城市如同一座巨大的工地,永不停歇。

无数的塔吊组成了钢铁的森林,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在亚热带的阳光下闪烁着刺眼的光芒,每一寸土地似乎都在叫嚣着生长的渴望。

这股蓬勃的、近乎野蛮的活力,让林帆嘴唇微抿的线条柔和了些许。

魔都像一位穿着高级定制西装的金融巨子,每一步都精准而优雅;而深城,则更像一个赤着膀子、浑身肌肉的开拓者,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野心。

车子最终停在一栋崭新的写字楼前。

这便是星辰科技在华南的新总部大楼。

大楼的设计极具现代感,通体由玻璃幕墙和钢结构组成,如同一柄利刃直插云霄,充满了不加掩饰的攻击性和进取心。

“林总,这边请。”深城分公司的负责人张康早已在此等候,他比林帆大几岁,做事沉稳干练,是林帆一手提拔起来的得力干将。

林帆点点头,没有多余的寒暄,径直走入大堂。

挑高二十米的宽阔空间,明亮得几乎晃眼,前台背景墙上“星辰科技”四个银色大字在射灯下熠...闪光。

他一路走,一路看,从办公区的布局、工位的间距,到茶水间的设施、窗外的景观,每一个细节都尽收眼底。

他特意在几个楼层都停留了许久,感受着这里的氛围。

年轻的员工们步履匆匆,脸上洋溢着兴奋与疲惫交织的神情,讨论声、键盘敲击声汇成一股充满效率的交响乐。

这种氛围,比魔都总部更多了几分闯劲,少了几分按部就班。

“我很满意。”站在顶层的总裁办公室,透过巨大的落地窗俯瞰着下方川流不息的车河,林帆终于给出了评价,“这里的气息,是对的。”

得到老板的肯定,张康心里松了一大口气,他知道林帆口中的“气息”比任何硬件设施都重要。

他顺势递上一份文件,请示道:“林总,大楼的硬件基本都到位了,员工下个月就能分批搬入。现在有个问题需要您定夺,就是员工食堂。您看是外包给专业的餐饮公司,还是我们自己组建团队自营?”

这本是一个常规的后勤问题,张康以为林帆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外包,毕竟这最省心,也符合星辰科技一贯聚焦主业的风格。

然而,林帆却沉默了片刻。

他转过身,目光落在张康脸上,问了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景红秀那边怎么说?她会跟着第一批核心后勤团队一起过来吗?”

景红秀,星辰科技的行政总监,一个从公司创立之初就跟着林帆的老人,以心细如发和一手能温暖所有人胃的好厨艺闻名全公司。

魔都总部的食堂就是由她一手打造,早已成了公司文化的一部分,甚至被戏称为“星辰科技的米其林三星”。

张康微微一愣,如实回答:“景姐……她可能暂时不过来。我跟她沟通过,她说魔都总部的后勤摊子也很大,新项目一个接一个,她一时半会儿走不开。”

林帆的眼神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虽然只是一闪而逝,却被张康敏锐地捕捉到了。

“那就自营吧。”林帆的决定出乎张康的意料。

“自营?”张康下意识地追问,“林总,自营的话,从厨师团队组建、食材供应链把控到日常运营管理,都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而且成本和管理难度会大很多,前期预算也不好控制。”

“这不是成本问题。”林帆摆了摆手,打断了张康的分析。

他重新将视线投向窗外,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我要的不是一个只提供饭菜的食堂,而是一个让背井离乡来这里打拼的员工,能感受到家一样温暖的地方。景红秀不在,外包公司做不出那种味道。这件事不计成本,把它当成员工福利的最高标准来做,你亲自去抓,人手不够就从总部调。”

张康心中一凛,立刻明白了林帆的决心。

他不再争辩,重重地点了点头:“好的林总,我明白了。”他意识到,林帆考虑的早已不是一盘生意,而是一个生态,一种文化。

下午,林帆召集了深城分公司所有中层以上的管理干部开了一场座谈会。

他没有长篇大论地宣讲战略,更多的时候是在倾听。

听他们汇报业务进展,听他们抱怨遇到的困难,也听他们描绘对未来的憧憬。

他像一块海绵,迅速吸收着关于这座城市、这个市场、这群人的所有信息。

座谈会结束后,林帆只留下了张康等几位核心高层,在自己的新办公室里继续交流。

氛围比刚才轻松了许多,话题也更加深入和尖锐。

就在讨论进入尾声时,张康似乎想起了什么,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抽出一份文件,双手递给林帆:“林总,还有件事。这是我们本地团队最近接触到的一家初创公司,做的是企业级协同办公软件,非常有想法,技术底层也很扎实。我觉得他们的产品和我们的生态有很强的互补性,潜力巨大,您要不要看一看?”

在张康看来,这是一个表现自己敏锐商业嗅觉的好机会。

过去,林帆对于这种有潜力的好苗子,向来是雷厉风行,甚至会亲自下场去和创始人聊。

林帆接过了那份不算厚的资料,却没有立刻翻开。

他的手指在封面上轻轻敲击了两下,抬眼看向张康,语气依旧平淡:“产品部门评估过了吗?技术部门对他们的架构出具详细的分析报告了吗?”

张康的表情僵了一下,有些尴尬地回答:“呃……还没来得及走完流程。我觉得这个项目机会难得,怕被别的巨头抢先,所以想先让您过目。”

这的确是实情,也是他的一点私心。

如果林总能直接拍板,无疑会极大地提高效率,也能彰显他张康的功劳。

“那就先按流程走。”林帆将那份资料轻轻放回桌上,推到张康面前,“让产品部和技术部组织专项小组,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和评估,出具详细的报告,然后再拿到我这里来。”

看到张康脸上掩饰不住的错愕和失落,林帆的语气缓和了些许,解释道:“阿康,我明白你的想法,你是对的,速度很重要。但星辰发展到今天这个体量,靠的不能再是我一个人的眼光和拍脑袋决策。我个人的判断可能会有偏颇,但一个成熟、严谨的体系不会。我们建立流程,不是为了束缚手脚,而是为了在高速奔跑的时候,不至于摔倒在同一个坑里。”

张康怔住了,他看着眼前这位年轻得过分的董事长,忽然感觉到一种莫名的距离感。

林帆的话无懈可击,充满了企业家的理性和智慧,但他总觉得,这和今天上午那个因为“家的味道”而不计成本拍板自建食堂的林帆,判若两人。

如果是半年前,林帆一定会兴奋地当场翻阅这份资料,甚至可能连夜约见创始人。

但现在,他却选择相信体系,而不是他自己的直觉。

这种转变的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张康收起资料,心中百味杂陈。

他隐约感觉到,老板这次来深城,不仅仅是为了考察一座新大楼,更像是在进行某种更深层次的布局与思考。

而这种思考,似乎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商业范畴。

会议结束,众人陆续离开。

偌大的办公室里只剩下林帆一人。

他没有开灯,只是静静地站在落地窗前,任由城市的万家灯火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

深城的夜景璀璨夺目,充满了未来的希望,但他的目光却仿佛穿透了这片繁华,望向了遥远的、某个特定的方向。

良久,他拿起手机,指尖在屏幕上划过,最终停留在了一个熟悉的联系人上。

那个名字,似乎比窗外任何一栋摩天大楼都更有分量。

他的拇指在拨出键上悬停了许久,一种在商场上从未有过的迟疑,悄然浮上心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