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2章 远行(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北雄》最新章节。

“都库部应该就是在这附近游荡,只是现在冬天还没过去,他们过冬的地方不太好找……”

高句丽向导胆战心惊的解释着,其他几个高句丽人一声不吭,做了缩头乌龟,谁让他以前的身份最高呢。

他们都是从被俘的高句丽人中挑选出来的幸运儿。

近百万的高句丽人被唐人像赶羊一样带回了中原,大部分壮劳力分散到北方各处做起了修建道路,水利设施,修缮城池,挖矿之类的苦工。

从去年开始,大批的高句丽战俘被押送到关西,准备修建从长安到榆林的道路,另外还有一部分被送去了张掖。

高句丽战俘在大唐的地位,还不如倭人,因为双方有着血海深仇,高句丽人当年的反复无常也让人分外痛恨。

所以两三年下来,高句丽人的伤亡一直居高不下,而大唐从官府到民间百姓对此都无动于衷。

其实也不是百姓们冷血,除了以上的原因,还有就是经历了大业年间各种堪称疯狂的大工程,唐初天下方定,官府又开始搞工程建设。

中原百姓都有点麻木了,工程当中死些人不是很正常吗?没什么稀奇的地方,大概就是此类的想法。

只不过这次死的是高句丽人和倭国人而已,百姓们甚至很有点喜闻乐见的意思,对官府的作为褒扬居多。

不过不管怎么说,数百年来,高句丽人确实成为了辽东和朝鲜半岛的主人,他们比其他部族更懂经营之道,是中原王朝的大敌之一。

徐世绩远赴朝鲜之际,请张亮在高句丽战俘中挑选了一些人出来,作为将来辽东都护府的爪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徐世绩很好的利用了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在来朝之前做了非常细致的准备,想要做一个和其他几个倒霉的大都护不一样的大都护。

之所以用倒霉这样的字眼,是出于大唐的都护府都建立在偏远之处,说是边塞都有点勉强。

除了李年这位朝鲜大都护,去年进兵辽东兵败之外。

东海大都护刘仁轨奉诏在扶桑设下东海都护府。

这两年都在岛上的山林和岛屿中搜拿倭人,元贞七年的时候,朝廷在岛上探明了银山,于是刘仁轨如今又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监督倭人开矿。

另外扶桑适合种植水稻,产量虽说不高,品质却还不错,所以扶桑的稻米成为了贡品,刘仁轨这个大都护还得组织倭人积极种田。

东海大都护刘仁轨忙的不行,可到底是在海外,与中原来往不便,日子过的怎么样不用问都清楚。

比刘仁轨更倒霉的是南海大都护李道宗,和中原隔着个岭南,罪囚流放到岭南都是九死一生,何况是交州南边的林邑了。

李道宗之所以没有死在任上,至少现在还活着,只能说明一件事,他的命很硬。

…………

徐世绩不想像他们一样,勉勉强强的过日子,辽东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有可为,那里部族众多,能够放牧,也能够耕种,就是冬天长了一点罢了。

皇帝也告诉他,那里有很多珍贵的特产,商队会很乐意来往于中原和辽东之间,比去西域和海外要平安的多,却同样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这需要辽东都护府自己来经营……毕竟高句丽占据辽东有些年了,他们对辽东更加熟悉,也更懂得怎么跟辽东的部族打交道。

徐世绩跟这些挑选出来的高句丽人聊过,在他们的口中,辽东各个部族的复杂程度远超徐世绩的想像。

在很早以前,靺鞨只是人们对辽东辽西一些山林野人的统称,他们一部分来自于传说中的东胡部族,然后由东胡分裂成无数的东北部落。

另外匈奴,柔然,鲜卑,以及他们的附属部落,在内部或者外部的斗争中失败,逃亡到山林之中,逐渐混入靺鞨人当中,让所谓的靺鞨诸部壮大的同时,血缘脉络也更为难以追寻。

如今靺鞨人当中最为强大的粟末部,白山部和黑水部等等,都是成百上千个大大小小的靺鞨部落形成的部落联盟。

他们广泛的散布在大陆东北部的山林当中,确实不如契丹人联合的那么紧密,可估计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他们生活的地域到底有多广阔。

就像是寻相率兵击溃的黑山部,他们只是黑水靺鞨的一个分支而已,当黑山部在遭到重创并迅速分裂消亡之后,很快就会有其他靺鞨人部落占据他们的地盘。

如果说契丹诸部在当下是可以被完全消灭的,那么靺鞨诸部就完全不同。

当你以为山林中的野人部落被杀光了,驱赶走了,可隔上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又有野人冒了出来,就像田地里的杂草,除之不尽,烧之又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