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一天一个大消息(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号外》最新章节。
谁也没想到日本人投降得这么快,这么突然!
1945年8月10号凌晨,许多济南老百姓翻来覆去睡不着,天不亮就起床到门口张望,翘首期盼着卖报孩童的身影。
昨天街面和黑市贩卖的抗日报刊太振奋人心了,那篇《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文章就像是撕破黑暗的光,一下子点亮了所有人的希望。大家都知道了“百万苏联红军越过国境线攻击日本关东军”的消息,热切期盼着今天还会有好消息传来,最好是有前线捷报。
直到这一刻,大多数人的判断是战争可能还要持续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因为日本人自从1931年占领东北,已经在那里经营了十多年,苏联红军就算再厉害,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就把六七十万关东军全部消灭。
可他们等来的不是苏联红军的消息,而是比这更加震撼的、史无前例的新闻:”“原子弹!原子弹!美军扔了一颗原子弹,炸平日本一座城!”
小报童们嚷嚷的口号有些夸张,但报纸上白纸黑字确实发表了《原子炸弹破坏力惊人广岛大半已遭毁灭》一文,新闻中做出了如下描述:“广岛——这个有三十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全城十分之六都被毁灭了……原子弹爆炸时,发生了强烈的像阳光一样的闪光,庞大的烟雾迅速上腾,直冲四万尺……”
“‘原子弹’已把广岛所有的生物、人畜全部烧死,被焚后不复原形,当局无法查实统计平民死伤的数目……平民在户外的都被烧死,在户内的都被非常的压力和热所伤毙,房舍和其他建筑物多毁坏。”
这篇整合各国通讯社的报道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人们奔走相告,惊叹于原子弹的威力,又盼着美国人多投几个这样的大炸弹,早日灭了小鬼子。
这些报纸刚出街就被抢购一空,连日本人和汉奸特务都抢着读报纸了解最新消息,根本无暇收缴报纸和封锁消息了。
城外的钱掌柜、刘子魁已经忙得脚不沾地了,最近一天一个大消息,昨天的《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才刚印完送往周边城镇,今天原子弹爆炸的消息又卖爆了,这城里城外几十上百万读者等着看报纸呢,逼得他们加班加点、歇人不歇机器地加印报纸。
不过看到原子弹炸毁半座城的消息,刘子魁哪怕身体再疲劳,精神上也是无比亢奋的,被人从印刷机上换下来休息时,他忍不住一口气吃了四个大白面馒头,钱掌柜还难得地摸出几张钞票,嘱咐村里的大婶炒菜买酒,等忙完了工作晚上要和同志们庆贺一下。
可真到了晚上,他们结束最后的印刷工作洗手上桌,一口菜都还没来得及吃,值守电台的同志就急匆匆地跑来了,人未到声先至:“鬼子乞降了!乞降!他们要投降了……”
“你说真的?”
钱掌柜蹭的一下站起身,差点把桌上的碗碟带翻,但全然顾不上了,瞪着眼等待那个确认的眼神。
而刘子魁比他还激动,直接撇开条凳扑过去:“电文在哪,电文在哪里?”
他拿到了那张从延安发来的,记载着“日本政府通过中立国瑞士和瑞典,向苏美英中四国政府发出乞降照会”消息的电文,凑到油灯下读了一遍又一遍,脑子里就一个念头:“就这一句话,怎么做版出报?”
钱掌柜激动地念出一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饭不吃了酒也不喝了,立刻带着大家跑去电报收发室去接收党中央的最新指示。
如他所料,电台还在不断地收电,子时传来八路军总部发布的受降命令,钱掌柜让刘子魁先记录电文命令,字数不够就想办法从排版上做文章,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传递给民众。
刘子魁结合最新消息和命令写好文章排版,那边的刻版工人也用木板刻制了拳头大小的行书“号外”二字和大标题,由钱掌柜阅后签了大样上机开印。
所有人都熬通宵守在机器旁,印好一摞报纸就去找交通员分发,可周围城镇的交通员刚被撒出去投递之前加印的报纸,仓促之下联系不上,也赶不回来。
钱掌柜只能动用地下党组织的关系,把附近机关、团体、学校,还有驻村群众都动员起来。让他们带着报纸去周边分发和张贴,敲锣打鼓把老百姓连夜叫起来传达好消息。
命令一个接一个地发送出去,报纸也一摞又一摞地运走,但眼下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不好解决,钱掌柜望着十几公里外的济南城方向眉头紧锁。
他们这个建在村里的简易印刷所的印力十分有限,就凭现在这些人手把脚蹬子踩冒烟,到天亮时也只能印出几百份报纸,根本无法满足城内几十万民众的需求。
刘子魁站了出来:“我可以带着版样翻墙进城,把敌人报馆的印刷机开动起来,争取到天亮时能有源源不断的报纸送上街头!”
他之前伪造敌伪报纸的时候就这样干过,有潜伏在印刷厂的同志协助,这事情并不难,况且现在日本人投降了,厂里其他工人也一定会乐于帮忙,在两个小时内印刷几千份报纸不成问题。
然而钱掌柜的态度明显犹豫不忍:“不行,城墙上的鬼子十步一岗五步一哨,你这样做太危险了!”
可刘子魁已经找来一块包袱皮,将报纸版样包好背在身上:“我上次就是翻墙逃出来的,能出就能进。放心吧,保证第一时间把报纸印出来……”
他的话只说了半截,其实心里还存了另外一个念头,就是打算天一亮就拿着第一份报纸去新华院战俘营,敦促里面的日本守军和汉奸投降,释放王茂生和所有战俘!
钱掌柜情急之下并未想到这一点,可他谨小慎微的性格是不许刘子魁冒险的,当即好言相劝:“别胡闹,这新闻就算再紧急和重要,也不值得你拿命去换!城内的老百姓就算晚一天知道又怎样,又不会改变日本人投降的事实!”
眼瞅着刘子魁还执意要出门,他收起最后一丝情面,顿足呵斥道:“回来,这是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