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二百五十五)(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最新章节。
孙书记笑着点头:“有了这样的成绩,谁还敢说集中办学不好?老张,”他转向施工队负责人,“扩建工程必须加快进度,九月份开学前务必完工!”
老张拍着胸脯保证:“孙书记放心,林校长几乎天天来监督,我们哪敢怠慢?现在主体已经封顶,内部装修同步进行,保证按时交付。”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小华几乎每天都去田坝小学工地。七月的太阳火辣辣的,她戴着草帽,在工地上来回巡视,不时停下来指出问题。
“老张,这面墙的砖缝太大,必须返工。”他用手指抹过墙面,砖灰沾在指尖,“还有宿舍楼的电线走线,要按图纸来,不能图省事。”
老张擦着汗连连点头:“是是是,马上整改。林校长,您这眼睛太毒了,什么都瞒不过您。”
林小华笑了笑:“这关系到几百个孩子的安全,马虎不得。”
一天傍晚,林小华正在工地记录进度,突然听到校门口有争吵声。她快步走去,看到几个村民围着孙书记理论。
“孙书记,学校扩建占了我们家的地,补偿款太少了!”一个中年汉子激动地挥舞着手臂。
林小华走上前,平静地说:“老李,补偿标准是县里统一制定的,我们已经争取到了最高档。而且,你家孙子明年也要来这里上学,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啊。”
老李气势稍减,但仍不服气:“林校长,理是这么个理,但我们家就指着这点地……”
孙书记适时插话:“这样,老李,镇里再研究一下,看能不能从其他方面给你些补偿。但工程不能停,这是大局。”
经过一番劝说,村民们终于散去。林小华望着他们的背影,对孙书记说:“看来我们还得加强宣传,让老百姓真正理解集中办学的好处。”
第二天,林小华组织中心小学党总支成员开会:“暑假期间,我们分片包干,到各个村入户走访,特别是那些对撤并有疑虑的家长家庭。”
党总支副书记老王提出疑问:“林校长,有些家长很固执,光是讲道理恐怕效果有限。”
林小华早有准备:“我们带上田坝小学的成绩单,还有县里的扶持政策文件。事实胜于雄辩,看到实实在在的成绩和实惠,家长们会想通的。”
就这样,炎炎夏日里,林小华带领教师们开始了艰苦的家访工作。他们顶着烈日,走村串户,耐心解释政策,解答疑问。
在距离田坝小学最远的小店村,林小华遇到了最顽固的反对者——村民周大山。这个四十多岁的汉子蹲在自家门槛上,对林小华的到来爱搭不理。
“周大哥,您女儿下学期就四年级了,到田坝小学寄宿,条件比这里好得多。”林小华蹲下身,与周大山平视,递上宣传单,“您看,县里补贴伙食费和车费,实际上花销比现在少。”
周大山哼了一声:“女娃娃读那么多书有啥用?再说,去了那么远,谁照顾她?”
林小华不急不躁:“周大哥,您女儿上学期期末考了全班第三,是个读书的好苗子。田坝小学有专门的生活老师照顾寄宿生,比您每天接送省心多了。”
这时,周大山态度开始松动:“那……那要是孩子不适应怎么办?”
“随时可以转到其他学校,我亲自给您办手续。”林小华诚恳地说,“但您得给孩子一个机会,对吗?”
周大山搓着手,终于点了点头:“那……那就试试吧。”
这样的场景在各个村落反复上演。有的家长被数据说服,有的被政策打动,还有的被林小华的真诚感动。到了八月中旬,原先反对撤并的家长大部分都改变了主意。
七月下旬的一天,林小华再次来到田坝小学。扩建工程已近尾声,崭新的教学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操场扩大了近一倍,宿舍楼和食堂也已装修完毕。
老张自豪地带她参观:“林校长,您验收一下,这次保证挑不出毛病!”
林小华仔细检查每一个细节,从教室的黑板到宿舍的床铺,从食堂的灶具到厕所的排水。最后,他满意地点头:“不错,老张,这次你们确实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