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三十二)(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最新章节。
真相的较量
周一早晨八点三十分,省纪委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刘正平坐在首位,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干部。
“同志们,”刘正平的声音不高但极具穿透力,“上周我们通报了五起基层微腐败案件,暴露出一些地方对村干部、学校负责人等基层干部的监督还存在盲区。”他停顿了一下,眼神变得锐利,“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把监督的触角进一步向基层延伸,特别是教育系统、医疗系统这些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
刘正平正要继续讲话,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秘书小张快步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牛皮纸信封。
“刘书记,紧急信件。”小张俯身将信封递了过去。
刘正平眉头微蹙,接过信封。信封上用电脑打印的字迹写着“省纪委刘正平书记亲启”,左下角盖着省委办公厅的收文章。他拆开信封,抽出里面的A4纸,同样是打印的文字。
随着阅读的深入,刘正平的眉头越皱越紧。读完最后一个字,他深吸一口气,将信纸轻轻放在桌上。
“小张,这信是怎么送来的?”刘正平的声音低沉。
“省委办公厅转来的,说是主要领导批示要您亲自处理。”小张回答,声音同样压得很低,但在安静的会议室里依然清晰可闻。
刘正平点点头,目光重新落在信纸上。这是一封匿名举报信,举报西城县西江镇党委书记林小华在担任西江镇中心小学校长期间,违规承包学校食堂,侵吞学生伙食款项,数额高达数十万元。
林小华这个名字让刘正平心头一紧。就在上周五,他才在《安城日报》上看到关于林小华抗洪抢险的先进事迹报道。刘正平亲自做出批示,要求全省干部向林小华学习。而现在,这封举报信无异于一记响亮的耳光。
“刘书记,有什么紧急情况吗?”右侧的省纪委副书记吴明珍关切地问道。
刘正平将举报信递给吴明珍:“你先看看这个。”
吴明珍接过信件,快速浏览起来。她的表情从平静转为惊讶,最后眉头紧锁。“这……林小华不是您刚刚批示要全省学习的榜样吗?”
刘正平苦笑一声,“这举报信来得真是时候。”他转向小张,“主要领导有什么具体指示?”
小张清了清嗓子:“主要领导要省纪委直接到西江镇中心小学调查。如果林小华确实违纪,就按组织纪律严肃处理;如果是诬告,一定要揪出背后的人,还林小华清白。”
刘正平点点头,目光转向吴明珍:“明珍同志,我记得你老家是安城的,对西城县比较熟悉吧?”
吴明珍立刻明白了刘正平的意思:“是的,我父亲曾在西城县工作过。”
“好,”刘正平做出决定,“这个案子就由你亲自带队去查。不要惊动市县两级,直接到学校去,封存所有账目,现场核查。”
“明白。”吴明珍干脆利落地回答,“我带几个人,今天就出发。”
会议结束后,吴明珍立刻着手准备。她挑选了七名业务精湛的纪检干部,其中包括两名财务审计专家。为了不引人注目,他们决定不开公务车,而是分乘三辆私家车前往西城县。
上午十点,三辆不起眼的轿车悄然驶出省纪委大院。吴明珍坐在第一辆车的副驾驶位置,手里拿着举报信的复印件反复研读。举报信虽然匿名,但内容却非常具体,列出了几个具体日期和金额,声称是林小华贪污的证据。
“吴书记,您觉得这举报信可信吗?”年轻干部小李忍不住问道。
吴明珍没有立即回答,她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沉思片刻才说:“做纪检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实事求是。不管举报对象是谁,也不管他有什么背景,我们只认证据。”
五个半小时后,车队抵达了西江镇。吴明珍看了看手表,下午三点四十分,正是上课时间。她对身后的干部们说:“按计划行动,不要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七名纪委干部跟随吴明珍走进校园。门卫刚要询问,吴明珍已经亮出了工作证:“我们是省纪委工作人员,来学校进行例行检查。”
校长办公室在一栋三层小楼的二楼。当吴明珍推开门时,现任校长陈明远正在批改文件。看到一群陌生人突然闯入,他惊讶地站了起来。
“你们是?”
吴明珍再次出示证件:“省纪委吴明珍。我们需要查阅学校财务账目,特别是食堂相关收支情况。”
赵校长脸色一变:“这个……是不是应该先通知县教育局……”
“这是省纪委直接办理的案件,”吴明珍语气坚决,“请配合我们的工作,立即带我们去财务室。”
赵校长满脸吃惊,他勉强点头:“好,好的,我这就带你们去。”
财务室位于一楼走廊尽头。吴明珍指挥两名干部守住门口,其他人开始有条不紊地封存账本和电脑硬盘。财务室的两名工作人员被请到隔壁会议室等候询问。
“所有账本、凭证、票据,全部封存。”吴明珍对干部们说,“特别注意举报信中提到的几个日期和金额。”
财务室里顿时忙碌起来。干部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登记造册,有的开始初步核查。吴明珍亲自检查食堂的收支明细,她一页一页仔细翻阅,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学校已经放学,校园里安静下来,只有财务室里依然灯火通明。
“吴书记,”审计处的小王突然叫道,“我发现了一些情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