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阿纳托维奇(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禁卫军》最新章节。
康达知道,自己让首长生气了,但他不敢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文字工作确实是我的理想,在禁卫军创造伟大时代的时候,我想用我的笔,记录下这个伟大的过程。”
“过完年,给你安排去《禁卫军报》。”王超辉叹了口气:“宋元被拿下,谁来接替他呢?”
“调查一课的李惠琳很合适。”王超辉并没有问康达,康达却鬼使神差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李惠琳?”王超辉眉头微皱,轻轻摇头:“他是女人,这么重要的职位,女人不合适。”
康达在心中黙黙地说道:“惠琳表妹,我能帮你的只有这些了。”
第二天上午,黄石、张仪、列宁、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等一行十人(王超辉为他们配了五名警卫),分乘三辆龙旗星途商务车,去皇姑屯火车站。
司机并没有走最短的路线,因为康达副官交待他绕路奉天战场,那里有昨天下午刚刚完成的“战争艺术品”,让三位贵客鉴赏一下。
绕路“战争艺术品”是王超辉的想法,他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震慑列宁他们三人,既然来了特区,说话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两辆龙旗星途很快开出了奉天城,又过了十几分钟,前方出现一片满目疮痍的战场。
列宁、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三人满眼的不理解,为什么要来这里?他们的目光同时移向黄石和张仪。
“前些天一直在打仗,去火车站需要穿过这片战场。”张仪连忙解释。
三人的表情稍稍缓和,但马上又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因为他们看到了一座高度十米左右,由人头堆成的金字塔。禁卫军真的是太凶残了,只有野蛮人才这样干。在他们学过的历史中,蒙古人入侵欧洲的时候,经常把人头割下来,堆成金字塔。今天,他们看到了真正的人头金字塔。
“那是什么?人……人头……堆成的……”加米涅夫颤声问道,他知道是什么,但他就是想确认一下。
“京观(汉语),我……不知道用俄语怎么解释这个词。”黄石用俄语为难地说道:“基本上是为了震慑外敌,让他们不敢再来侵略我们。”
“京者,高丘也。观,形也。京观,天朝诛杀不臣,垒尸为京观,以震慑外敌。”张仪又用汉语解释了一遍,示意黄石翻译一下。
黄石又勉为其难地把张仪的解释,简单的给列宁他们翻译了一下。也不知道他们三人听懂了没有,反正接下来的路上,三人一直没有说话。
他们在皇姑屯登上了去锦州的列车(关内外铁路,还没修到奉天)。
列宁看着窗外被白雪覆盖的一切,在不断的向后移动,脑子里全是黄石解释给他们的京观,良久之后,喃喃说道:“这片土地能孕育出改天换地的力量吗?”
“总司令领导下的禁卫军,正在改变这里的一切。”坐在列宁身旁的张仪说道:“我想,这就是改天换地的力量。”
列宁轻轻摇头:“我说的改天换地的力量,只能从无数万的普勒泰维特中产生。禁卫军……很优秀,但还不能改天换地。”在他的内心里说的是,禁卫军很凶残,很野蛮,这样的军队是不能改天换地的。
“等先生到了朝阳,详细了解了朝阳,了解了禁卫军。等您了解之后,一定会有新的想法。”黄石微笑着说道。
列宁轻轻点头:“我会认真观察更多的细节,也期待你们给我更多的惊喜。”
在列宁期待朝阳期待禁卫军给他惊喜的时候,奥匈帝国领事阿纳托维奇却要给禁卫军送惊喜。
也是在这个正月初二的上午(1906年1月26日),一辆挂着外交牌照,插着奥匈帝国国旗的宝马明志轿车缓缓停在红楼的五公里检查站。
领事秘书兼司机朗尼克从车窗里递出自己的身份证明文件:“我们来拜访总督阁下。”
红楼很快接到了检查站的电话,戈辉也很快知道了,奥匈帝国领事阿纳托维奇来访。
“没有通过外事局,也没有事先预约,见还是不见?”坐在戈辉对面的宁远问道。
戈辉一脸无奈地说道:“来都来了,大过年的,拒绝人家不太好!这也不是咱们禁卫军的待客之道。”戈辉在《1906年扩军计划》上做了最后的批示,然后连同几份香港发来的电文,一并递给兰方舟,接着又饶有兴趣地说道:“不过,我早就想接触一下奥匈帝国了,只不过因为很多事情耽误了,现在,他不请自来了。”
“怎么说?”宁远放下茶杯,好奇地问道。
戈辉娓娓道来:“奥匈帝国是欧洲第二大国,如果不算沙皇俄国,那他就是欧洲最大的国家,人口超过五千万,英国、法国、日本等国都没有他人口多。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农业发达,石油产量是欧洲最多的,煤炭产量和粮食产量都位列世界前茅,钢铁工业发达,生铁产量超过两百万吨,超过日本和意大利之和的三倍还要多,工业和经济发展程度仅次于英法德三国,经济总量超过意大利和日本的总和,远高于俄国。还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铁路里程超过4万公里,超过法国,仅次于美俄德英四国。钢铁和军火产量位居世界第四,斯柯达兵工厂更是全球知名,被称为世界最大的兵工厂,这一切一切,都说明奥匈帝国是欧洲乃至世界的一流强国。”
“有这么厉害吗?”宁远惊讶道:“怎么感觉存在感不强呢?在咱们大清几乎没有影响力。”
“我说的这些,还是在三个政府互相掣肘,经济积弊沉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实现的。”戈辉淡淡一笑,继续说道:“这样的国家,如果不能在经济上寻求新的突破,平抑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庞大帝国轰然倒塌是迟早的事情。”
“就像现在的北京朝廷吗?”宁远问道。
“北京的朝廷情况更糟糕,大清已经病入膏肓,司命之所属,任何努力都是徒劳。其实……”戈辉想了一下继续说道:“奥匈帝国,又何曾不是帝国黄昏呢!”
“那你还要接触奥匈帝国,有什么意义呢?”宁远有点不理解了。
“他就是要死了,也是要死的有钱人。”戈辉认真地说道:“在他临死前,赚他一笔,有毛病吗?”
宁远重重点头,十分认真地说道:“只要对我们的特区有好处,对禁卫军有好处,别说赚死人钱,就是刨死人坟,我都愿意干,没有一丁点的心理压力。”
戈辉向宁远伸出右手,宁远也伸出右手,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