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TACO(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隐瞒癌症分手,女友得知真相哭了》最新章节。
他带着柳如烟,在一家老字号摊位前,点了一份盛在面包碗里的新英格兰蛤蜊浓汤(New England Clam Chowder),和一只肉质饱满的龙虾卷(Lobster Roll)。
奶白色的蛤蜊浓汤,香浓醇厚,里面有大块的蛤蜊肉和土豆,配上被汤汁浸润得微微软化的面包,每一口都是极致的温暖与满足。而龙虾卷,则是用微烤过的、涂满黄油的面包,夹上满满的、只用蛋黄酱和柠檬汁简单调味的冰镇龙虾肉。龙虾肉的鲜甜Q弹,与面包的香软形成了完美的对比,让柳如-烟吃得眉开眼笑。
“太好吃了!这个蛤蜊浓汤比旧金山的酸面包蛤蜊汤更浓郁!龙虾卷也太奢侈了,全是龙虾肉!”她的味蕾被彻底征服。
【昆西市场!波士顿必打卡!】
【蛤蜊浓汤和龙虾卷!看得我口水直流!柳总吃得太香了!】
【美食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啊!这才是地道的波士顿体验!】
酒足饭饱,他们继续沿着红砖线前行,进入了波士顿最具风情的社区之一——北区(North End),这里也是波士顿的“小意大利”。狭窄的街道两旁,遍布着意大利餐厅、咖啡馆和糕点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们参观了美国独立革命信使保罗·里维尔的故居,那是波士顿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房屋。接着,他们来到了着名的老北教堂(Old North Church)。
正是这座教堂的尖塔,在1775年4月18日的那个夜晚,挂起了一盏还是两盏灯笼,向查尔斯河对岸的爱国者们,传递了英军是“由陆路”还是“由水路”来袭的关键情报。
陆沉站在教堂里,为柳如烟轻声讲述着朗费罗那首着名的诗篇《保罗·里维尔的夜奔》中的句子:“Listen, my children, and you shall hear, of the midnight ride of Paul Revere... One, if by land, and two, if by sea...”
柳如烟仰望着那高高的尖塔,仿佛能看到两百多年前那个夜晚,微弱的灯光在黑暗中摇曳,点燃了整个新大陆独立战争的燎原之火。
一天的自由之路徒步,在跨越查尔斯河,瞻仰了那艘战功赫赫的“宪法号”古帆船(USS Constitution)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们的双腿虽然疲惫,但内心却被历史的激情与理想主义的光辉所填满。
在波士顿的第二天,他们将主题从“革命历史”转向了“思想殿堂”。他们乘地铁跨过查尔斯河,来到了与波士顿隔河相望的剑桥市(Cambridge)。
这里是两所世界顶级学府——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所在地。
当他们走进哈佛大学那由红砖墙环绕的哈佛园(Harvard Yard)时,立刻被那浓厚的学术氛围所感染。古老的建筑,静谧的草坪,以及来来往往的、抱着书本、讨论着问题的学生,都让这里显得像一个与世隔绝的象牙塔。
他们加入了学校组织的免费导览团,听一位风趣幽默的学生导游,讲述着哈佛的历史与趣闻。他们来到了约翰·哈佛的雕像前,导游笑着揭示了关于这座雕像的“三个谎言”:雕像上的人并非约翰·哈佛本人,而是一个随机找来的帅哥学生模特;哈佛大学并非由他创立,他只是最早的重要捐赠者之一;大学创立于1636年,而非雕像上刻的1638年。
柳如烟被这些有趣的故事逗得哈哈大笑,她也和所有游客一样,上前去摸了摸雕像那被摸得锃亮的左脚,据说这样能带来好运。
他们参观了宏伟的怀德纳图书馆,也走进了一家充满历史感的哈佛书店(The Harvard Coop)。柳如烟在书架间穿行,闻着那独特的书香,看着那些专注阅读的学生,眼中流露出一丝向往。
“陆沉,我突然好想回到大学时代。”她轻声说,“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一定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是啊,”陆沉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知识和思想,是这座城市最宝贵的财富。它和自由的传统一起,共同构成了波士顿的灵魂。”
离开哈佛,他们又去了不远处的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的古典庄重不同,MIT的校园充满了现代感和未来感。他们看到了由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设计的、造型奇特、仿佛要融化掉的斯塔特中心(Stata Center),也看到了贝聿铭设计的各种几何形建筑。
“如果说哈佛代表着人文与经典的传承,那MIT就代表着科技与未来的探索。”陆沉总结道,“这两所大学,就像波士顿的两翼,让它得以在历史与未来之间,自由地翱翔。”
【哈佛!MIT!学霸们的天堂!】
【摸了哈佛的脚,四六级能过吗?柳总帮我摸一下!】
【MIT的建筑太酷了!充满了想象力!】
【在这样的地方,感觉自己的大脑都变得更聪明了。】
在波士顿的第三天,他们放慢了脚步,去体验这座城市的艺术与闲适。
上午,他们参观了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博物馆(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这座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它是一座仿照15世纪威尼斯宫殿建造的建筑,中央是一个被玻璃天顶覆盖的、种满了四季花卉的绝美庭院。
所有的展品,都按照加德纳夫人生前的意愿,被固定地陈列在各个房间里,营造出一种私密而独特的氛围。柳如烟和陆沉漫步其中,仿佛是到一位品味绝佳的收藏家家里做客。
陆沉还为她讲述了1990年那起震惊世界的艺术品失窃案,伦勃朗、维米尔等大师的13件珍贵画作被盗,至今下落不明。墙上那些空荡荡的画框,被永久地保留了下来,成为了一种无声的纪念和永恒的追寻。
“这些空画框,让失去变得具体可见。”柳如-烟看着空荡荡的画框,感慨道,“它们本身,也成了一种行为艺术,提醒着人们艺术的脆弱与珍贵。”
下午,他们回到了灯塔山,在自己居住的这个迷人社区里,进行了一次“迷路式”的漫步。他们走过那条被誉为“波士顿最美街道”的Acorn Street,那狭窄的、由鹅卵石铺就的路面,和两旁古老的煤气灯,都充满了时光的韵味。他们还发现了许多隐藏在街角的小众精品店和古董店。
傍晚,当夕阳的余晖将查尔斯河染成一片金色时,他们沿着河滨步道散步,看着河面上训练的赛艇和远处剑桥市的天际线,享受着难得的宁静。
最后一晚的晚餐,他们选择在海港区(Seaport)的一家高级海鲜餐厅。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可以看到波士顿港的夜景。他们点了一份丰盛的海鲜塔,有新鲜的生蚝、大虾、青口和螃蟹,配上一瓶冰镇的白苏维翁,作为对这次波士顿之旅的完美告别。
晚餐后,回到公寓,陆沉从一个牛皮纸袋里,拿出了他为柳如烟准备的礼物。
“这次不是珠宝了。”他笑着说。
柳如烟好奇地接过来,发现里面是一支制作精美的黄铜望远镜,可以伸缩,充满了复古的航海风格。望远镜的皮套上,还烙印着老北教堂的轮廓。
“这是我在自由之路终点的一家纪念品商店里找到的。”陆沉解释道,“波士顿是一座教会我们回望历史的城市。从老北教堂的塔顶,到宪法号的桅杆,望远镜是这座城市历史中重要的意象。它代表着守望、预警和远航。我希望它能提醒我们,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站在历史的肩膀上。也希望,我们能用历史给予的深邃眼光,去更好地看清未来的方向。”
柳如烟爱不释手地抚摸着那冰凉而有质感的黄铜镜身。她举起望远镜,透过窗户,望向远处灯火辉煌的城市。从纽约的蒂芙尼钥匙,到波士顿的复古望远镜,陆沉的礼物,总是充满了深刻的寓意,与她们的旅程完美契合。
“谢谢你,陆沉。”她放下望远-镜,眼中闪着感动的光芒,“谢谢你带我来到波士顿。它让我对‘美国’这个词,有了最完整、最深刻的理解。现在,我感觉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可以去开启一个全新的篇章了。”
当他们再次来到机场,准备踏上真正的南下之旅时,他们的心境已经完全不同。
“告别了美国的过去与现在,我们的‘往后余生’,终于要迎来全新的篇章了!”柳如烟对着镜头,笑容灿烂,眼中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期待。
陆沉搂着她的肩膀,对着镜头宣布:“是的,各位伙伴,感谢大家陪伴我们走完了这段漫长而深刻的美国之旅。下一站,我们将兑现承诺,飞往那片充满了阳光、色彩与古老传说的土地。墨西哥城,我们来了!”
【终于!墨西哥!兜兜转转还是你!】
【完成了美国寻根之旅,再去墨西哥,感觉完全不一样了!这才是完美的旅行节奏!】
【期待玛雅文明,期待亡灵节元素,期待柳总被辣到跳脚的Taco吃播!】
【再见,美利坚!你好,墨西哥!‘往后余生’世界篇,正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