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爱意(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隐瞒癌症分手,女友得知真相哭了》最新章节。

乐队唱完一首快歌,节奏慢了下来。男主唱拿起木吉他,用一种略带沙哑的嗓音,开始低声吟唱。陆沉在柳如烟耳边,轻声地为她翻译着歌词。那是一首关于一个年轻人,离开家乡小镇,来到大城市打拼,却在深夜里无比思念家乡的田野、母亲的饭菜和初恋女友的歌曲。

歌词简单、直白,却充满了画面感和真挚的情感。柳如-烟听着,看着舞台上那个闭着眼睛、完全沉浸在歌曲里的年轻歌手,心中忽然被一种柔软的情绪击中。

“我好像有点明白了。”她说,“这些歌,唱的不是什么宏大的道理,唱的就是生活本身。是每个普通人都可能会经历的,那种最真实、最细微的情感。”

“没错,”陆沉点头,“这就是乡村音乐的核心——讲故事。它为那些无法发声的普通人,提供了一个情感的出口。这就是我想带你来听的,美国的故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晚上,他们去体验了纳什维尔的另一张美食名片——纳什维尔热辣炸鸡(Nashville Hot Chicken)。他们去了一家本地人推荐的老店,点了一份中等辣度的。当那盘看起来就不好惹的、被深红色辣油浸透的炸鸡端上来时,柳如烟咽了口口水。

她小心翼翼地撕下一块,咬了一口。起初是香脆,随即,一股霸道而又充满烟熏风味的辣意,瞬间在她的口腔里爆炸开来,直冲天灵盖。

“哇!好……好辣!但是……好香!停不下来!”她的脸瞬间涨得通红,额头上渗出了细汗,却还忍不住去吃第二口。那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让她大呼过瘾。

【百老汇大街!太燃了!感觉每个酒吧都好嗨!】

【柳总的牛仔靴好评!太有内味儿了!】

【热辣炸鸡!看着就觉得菊花一紧!柳总好勇!】

第二天的行程,他们安排了一场关于乡村音乐历史与传承的深度探访。

上午,他们来到了被誉为“乡村音乐的 Smithsonian”——乡村音乐名人堂博物馆。这座巨大的博物馆,像一本立体的乡村音乐百科全书,记录了从“乡村音乐之父”吉米·罗杰斯,到现代天后泰勒·斯威夫特的完整发展史。

他们看到了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那辆镶嵌着黄金和钻石的凯迪拉克,看到了“乡村音乐第一夫人”桃丽·芭顿那些闪亮夸张的演出服,看到了“黑衣人”约翰尼·卡什用过的吉他和手写的歌词。

柳如烟在一个互动展区,尝试着为一首经典的乡村歌曲录制和声。虽然唱得七零八落,却也体验到了音乐制作的乐趣。

“这个博物馆做得太好了。”她感慨道,“它让你明白,乡村音乐不仅仅是‘土’,它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底蕴,并且一直在吸收新的元素,不断地发展和进化。”

下午,他们来到了纳什维尔的另一个圣地——莱曼礼堂(Ryman Auditorium)。这座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红砖建筑,最初是一座福音教堂。它独特的穹顶和木质结构,造就了无与伦比的完美音响效果,被誉为“乡村音乐的圣母教堂”。

他们参加了后台导览,甚至有机会站上了那个见证了无数传奇演出的舞台。柳如-烟站在舞台中央,看着台下一排排古老的教堂长椅,仿佛能听到汉克·威廉姆斯、帕特西·克莱恩等传奇巨星的声音,在这里回荡。

“站在这里,能感觉到一种神圣感。”她轻声说,“音乐,在这里,就是一种信仰。”

晚上,他们驱车来到了城郊,参加了一场更加盛大的朝圣——观看“Grand Ole Opry”的现场演出。这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现场广播节目,从1925年开始,每周都在进行。

这里的演出形式很独特,不像演唱会,更像一场综艺晚会。多位不同风格的乡村音乐明星,轮番登场,每人演唱两到三首代表作。他们看到了成名已久的老牌巨星,也看到了崭露头角的新人。

当全场观众,跟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一起合唱那首脍炙人口的《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时,柳如烟感觉自己的眼眶有些湿润。那一刻,她感受到了音乐跨越年龄和时代的,强大的凝聚力。

在纳什维尔的最后一天,他们决定去探索这座城市除了音乐之外的另一面。

上午,他们驱车来到了位于市郊的“Belle Meade Historic Site & Winery”。这里曾是一个庞大的种植园,以饲养纯种赛马而闻名。他们参观了宏伟的希腊复兴风格的庄园主楼,了解了那段关于美国南方种植园的复杂历史。

下午,他们来到了一个让柳如烟意想不到的地方——位于百年纪念公园内的帕特农神庙(The Parthenon)。这是一座按照1:1比例,完整复制的古希腊帕特农神庙。当柳如烟站在那巨大的多立克柱廊下,仰望着高达42英尺的雅典娜神像时,她感觉自己仿佛瞬间从美国南方,穿越到了古希腊。

“太不可思议了,”她惊叹道,“为什么纳什维尔会有一座帕特农神庙?”

“因为纳什维尔自诩为‘南方的雅典’。”陆沉解释道,“这里不仅有音乐,还有着非常发达的教育和出版业,拥有多所大学。这座神庙,就是他们对自己文化自信的一种极致表达。”

这次探访,让柳如烟看到了纳什维尔在“音乐之城”标签下,更深层的文化底蕴。

在即将离开纳什维尔的前一晚,他们没有再去喧闹的百老汇大街,而是去了一家名为“The Bluebird Cafe”的小型音乐俱乐部。这里是纳什维尔最受尊敬的原创音乐表演场地,许多巨星在成名前,都曾在这里演唱。

俱乐部非常小,气氛安静而专注。他们和其他观众一起,围坐在舞台周围,聆听着四位创作型歌手,轮流弹唱自己的原创歌曲。没有华丽的编曲,没有炫目的灯光,只有一把吉他,一个声音,和一个个真挚的故事。

其中一位女歌手,唱了一首关于她和她已故祖母之间故事的歌。歌词平实,旋律简单,却充满了细节和情感。唱到动情处,女歌手自己的眼眶都红了。柳如-烟静静地听着,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那一刻,她终于彻底理解了陆沉带她来纳什维尔的意义。在这里,音乐不是商品,不是背景,而是灵魂的沟通,是故事的传承。

当他们第四次,也是真正意义上,在美国境内再无任何理由可以逗留的最后一次,站在纳什维尔国际机场,准备登上飞往南美的航班时,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平静与圆满。

他们的社交平台上,更新了美国之旅的终极告别动态。配图是那张在莱曼礼堂的舞台上,两人相视而笑的照片。

文字充满了对这次“补遗之旅”的感悟:

“最后的补遗,献给了一首首写满故事的歌。纳什维尔,用它的吉他和真诚,为我们的美国之旅,谱写了最温暖、最有人情味的最终章。我们听懂了卡车司机的情歌,听懂了离家游子的乡愁,也听懂了这片土地上普通人的光荣与梦想。至此,美国之旅的所有篇章,包括正文、附录、隐藏章节和最终补遗,全部解锁。我们心满意足,再无遗憾。再见,美利坚!这一次,我们发誓,是真的再见了!你好,世界!我们来了!”

飞机起飞,巨大的轰鸣声,像是为他们这场漫长而伟大的美国巡礼,奏响了最后的终曲。窗外,田纳西的丘陵与田野,渐渐变成地平线上的一抹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