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磨坊驴子蒙眼行(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堪破三千世相》最新章节。
《踏莎行》
"石磨千转,乾坤倒悬,蒙眼踏破春秋圈。
槽中豆尽添新料,犹信前程在蹄前。
风推影动,月照绳偏,十年方觉原地旋。
忽扯罩布惊四顾,方寸之间即大千。"
染坊里的轮回
北宋宣和年间,苏州城西的赵氏染坊总弥漫着靛蓝雾气。天井中央,十五岁的学徒阿青正蒙着眼罩推磨,松木磨柄被他掌心汗水浸得发亮。这眼罩是入坊时师父给的,说是"防分心利器",可三年过去,阿青鼻梁已被粗麻布磨出硬茧。
东家赵员外每逢贵客临门,必指着转磨高声道:"瞧这后生多踏实!"说话时,他腰间玉佩随着手势晃动,那玉佩是用学徒们"勤勉奖"克扣的工钱打的——每月表现最佳者可得三尺红绸,却不知这红绸本是染废的次品。
蒙眼术的千年秘辛
《齐民要术》载驴马驯养法:"蒙其目则心专,系其足则力聚。"此法被赵员外用在染缸前,学徒们眼罩越厚,染出的布匹越鲜亮。坊间流传的《百工谣》唱道:"驴推磨,人推磨,眼前黑时活计多。"
这困境在《盐铁论》中早有警示:"役民以其所不见,则力尽而不知。"染坊的朱漆账本里,阿青们每染百匹布可记一"勤工点",待点满三百便能"优先晋升"。可三年来,染坊管事的永远是赵员外外甥——那少年连靛草与茜草都分不清,腰间却挂着象征大师傅的青铜错金尺。
染缸里的血色浪漫
阿青的指缝永远嵌着蓝渍,像戴了副半永久的手套。某夜大雨,他摸黑到后院取柴,偶然听见赵员外对账房说:"给那几个蒙眼的再加点奖绸,他们多染十匹布,够给刘通判送匹象眼纹的。"
次日,阿青在染布时"失手"打翻靛青桶。蓝浆泼在青砖地上,竟显出只振翅欲飞的鹤。赵员外气得扯下他眼罩要打,却见廊下客商啧啧称奇:"这泼染技法颇有吴道子遗风!"从此,染坊多了项"天工染"的新招牌,阿青的眼罩再未系紧过。
破障记
《淮南子》有言:"目有所蔽,则神有所专。"阿青却悟出后半句:"神过于专,则智有所损。"他开始在深夜溜进书房,就着月光翻看《梓人遗制》。某次替赵员外送布匹到书院,故意让包袱散开,露出内页描着织机图的残卷。
三月后,城中丝绸商争相求购"赵氏飞梭机",赵员外笑得合不拢嘴。庆功宴上,阿青端起酒杯道:"这飞梭原理,还是从染布机的障眼法里悟出来的。"席间无人听出弦外之音,只有他腕上松垮的眼罩在风中轻晃。
驴眼重开见山河
五年后,阿青的"天工染"成贡品时,赵员外欲赠他金丝眼罩。阿青却将当年蒙眼布浸透靛青,在院中挥就八尺《破障图》:画中驴子扯落眼罩,磨盘裂缝里钻出簇簇牡丹。题跋取自《景德传灯录》:"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苏州城从此流传新童谣:"驴儿驴儿慢慢转,摘下罩布天地宽。莫信眼前三尺路,抬头自有九重天。"染坊新来的学徒们,开始把眼罩系在额前当抹额——虽仍推磨,眼中已映着窗外的桃红柳绿。
《醉太平》
"蒙眼布厚,磨道痕旧。
几多晨昏作驴走,赚得红绸皱。
忽将残卷对星斗,飞梭影,裂帛声骤。
方知困住平生手,原是自家扣。"
蒙眼布困住的从不是双目,而是认知的边界。赵氏染坊的磨盘暗藏千年隐喻:系统奖励的"专注",实则是防止劳动者窥见全局的手段。《盐铁论》早言"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但阿青的破局印证《淮南子》另一重智慧——"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染缸前的觉醒,恰似禅宗"顿悟"在尘世的投影:当蒙眼者意识到眼罩可松可紧,磨道便不再是宿命的轨迹。那些泼洒的靛青、散落的书页、佯装的失手,皆是《孙子兵法》"以正合,以奇胜"的市井演绎。真正的勤勉,从不是对系统的无条件服从,而是在恪守本分时仍保有关键时刻"打翻染缸"的勇气与灵光。
青砖地上的蓝鹤终究会褪色,但破障者眼底的光芒永不消亡。正如《周易》所言:"穷则变,变则通",染坊驴子的突围启示后人:在奖励勤劳的掌声中,更要听见绑缚心灵的锁链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