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公元前297年之东周列国(二)(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最新章节。

公元前287年,齐国出兵伐宋,秦国对此表示了同意。

齐国顺利地灭掉了宋国,《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记载:

“於是齐遂伐宋,宋王出亡,死於温。”

宋国的灭亡,标志着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即从灭亡小国进入到灭亡中等国家的程度,

这对整个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齐湣王并没有意识到,他的这一系列行动,

尤其是决定灭宋,已经为他日后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他的骄傲和狂妄,以及对权力的追求,

最终导致了齐国的衰落和他个人的悲惨结局。

公元前284年,燕赵秦韩魏五国合纵,共同伐齐。

出乎人意料的是,在这个合纵联盟中的主导者,

居然并不是领土威胁最大的三晋,而是曾经经历内乱又复国的燕国。

燕昭王姬职在齐国“帮助”燕国,趁燕国内乱攻进了燕国国都,

杀死了权臣子之之后,即位为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时,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境地。

他内心满怀着对齐国趁人之危的仇恨,但是却受困于燕国的羸弱国力而壮志难酬。

为此,他决心要招揽天下人才。

燕昭王在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

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於隗者,岂远千里哉!”

於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

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这样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卧薪尝胆,燕国国力日渐复苏,士卒也一心求战。

又遇到了齐国灭宋,诸国恐惧的国际形势。

此时无论天时地利人和都站在了燕国一边,

燕国于是在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联合了秦国和三晋,建立五国合纵,拜乐毅为上将军,出兵伐齐。

齐湣王统治下的齐国,在领土扩大的巅峰时期,确实手握一些优势。

然而,这些优势并没有持续太久。

首先,从经济和军事上看,齐湣王的扩张政策实际上是在虚耗国力。

他多方用兵,虽然扩展了齐国的势力范围,但《战国策·燕策》指出,

这种政策导致齐国“南攻楚五年,蓄积散;西困秦三年,民憔悴,士罢弊;北与燕战,覆三军,获二将;

而又以其余兵南面而举五千乘之劲宋,而包十二诸侯。此其君之欲得也,其民力竭也”,

说明经济和军事的两张好牌已经不再好用。

其次,从文化角度来看,齐湣王的好大喜功和刚愎自用导致稷下学宫的学者们纷纷离开齐国。

《盐铁论·论儒》记载:“慎到、捷子亡去,田骈如薛,而孙卿适楚。”

这表明,没有了人才,齐国的膨胀成为了一个泡沫,文化这张牌也被齐湣王丢弃。

再者,齐国的功臣孟尝君田文,也因为齐湣王的猜忌而远走他乡。

一意孤行、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刚愎自用、杀害忠良,逼走贤臣,

这些行为在历史上往往是国家灭亡的前兆。

公元前284年,燕赵秦韩魏五国合纵,共同伐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