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公元前297年之东周列国(二十)(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最新章节。

公元前297年,魏国魏襄王在位。

魏襄王,姬姓,魏氏,名嗣,亦称赫,是魏惠王的嫡子。

作为战国时期魏国的第四位君主,他在公元前318年登基,直至公元前296年驾崩。

在其逝世后,其子魏昭王继承了王位。

魏国,战国七雄之一,曾一度称霸天下,

然而到了魏襄王时期,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国力衰微,地位大不如前。

魏襄王,心怀复兴大魏的壮志,继位后继续推行其父魏惠王的“合纵”策略,

力图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对抗强秦。

公元前318年,魏、韩、赵、楚、燕五国结成联盟,共同发起了对秦国的进攻。

由于各国心怀鬼胎,真正投入战斗的只有魏国和韩国,使得魏军成为了伐秦的主力军。

随着燕、楚两国军队的撤退,魏国作为合纵的倡导者,不得不带领三晋继续进攻函谷关。

但三晋的军心并不统一,赵、韩两国缺乏与秦军决战的决心。

在秦军的突袭下,他们迅速撤退,留下魏军独自面对秦军。

孤立无援的魏军自然不是秦军的对手,结果遭受了惨重的失败。

秦军在击败魏军后,并未停歇,继续追击韩赵联军,直至俢鱼,并在那里再次击败了三晋联军。

五国伐秦的战争结束后,魏襄王不得不向秦国割让城池,以换取和平。

这场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削弱了魏国的实力,使其在战国时期的大国地位更加岌岌可危。

公元前314年,秦国派遣樗里子发动了对魏国的攻击,成功占领了曲沃,并在案门击败了犀首(公孙衍)。

这场战争不仅是秦国扩张战略的一部分,也标志着魏国在秦国面前的军事力量开始衰弱。

公元前313年,秦国为了巩固与魏国的关系,

派遣使者到魏国,立魏公子遬为太子,从而加强了两国之间的政治联盟。

同年,魏襄王与秦王在临晋举行了一次重要的会晤,

这次会晤涉及到了两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合作。

公元前312年,魏国在与秦国的联合下,对齐国发起了进攻。

这场战争中,魏国与秦国共同征讨了燕国,展现了魏国在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和军事行动。

公元前311年,魏国军队对卫国发起了攻击,成功攻占了两座城池。

这次军事行动给卫国国君带来了极大的忧虑,卫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公元前310年,魏襄王再次与秦王在临晋举行了会晤。

同年,张仪和魏章作为秦国的使者访问了魏国,

这是一次重要的外交活动,旨在加强两国之间的关系。

公元前308年,魏襄王与秦武王赢荡在应城举行了会晤。

这次会晤是为了讨论两国之间的军事合作和政治联盟,

以及如何在战国时期的复杂局势中保持各自的利益和地位。

在这些会晤和战争中,魏国试图通过外交和军事手段来维护和提升自己的地位。

随着秦国的不断强大,魏国逐渐发现自己在与秦国的关系中处于较弱的地位。

尽管如此,魏国还是通过与秦国的合作,试图在战国时期的纷争中保持自己的利益和安全。

公元前307年,魏国的太子前往秦国进行朝拜,

这一外交行动是为了加强两国之间的联系和友好关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